三教同源说,南朝梁武帝萧衍所创。他在《舍道事佛文》中说,'道有九十六种,唯佛一道,是于正道其余九十五种名为邪道。'又说佛祖如来和老子、孔子是师徒关系,儒道两教来源于佛教,佛教为黑夜之明月,儒、道即拱月之星。三教同源说一面贬低儒、道,一面又以佛教包容儒、道两教,是儒、道、释三家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总结。 大豆腐,干豆腐,豆芽菜,口感不同,味道差不多,都是黄豆而来,可以说三菜同源。 溜肝尖,溜肥肠,溜腰花,虽然口感不同,味道也不同,但是来自于同一种动物,也可以说同源。 米饭,豆腐,肥肠,不说都来自于大地、雨露和阳光。即使不同源,也是同原。 他们的出现,有同一个原因,解饿。 儒释道三家,是否同源,对修行人来说,讨论起来,没有意义。 但修行的人,应该知道的是,虽不同源亦同原。 同一个原因,让人解脱,或者起码让人活的坦然。 佛家要解脱涅槃离苦得乐,道家要无为无不为顺其自然。 唯独儒家有些尴尬,看起来很积极,甚至有些地方有些激进和偏颇。 十几年前,我也对儒家思想,视同糟粕。认为是腐朽没落,愚忠愚孝,等等。 《道德经》:“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那失礼而后,基本就剩下利了。 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关系。 在个人的心里,只有得失。 孩子的判断标准只有学习成绩,一分钟没用在学习上,就是浪费时间。 成人的判断标准只有金钱权力,一心思没用在赚钱上,就成了浪费生命。 每个人的世界,只剩无尽的计较。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无尽的烦恼。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一个可以看透生死,抛开生死,可以舍生取义的人,实际上,就可以说是一个大解脱之人。 《中国共产党章程》:“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一个没有自己利益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大解脱之人。 我知道,上述两段很多人不理解,还有很多人根本看不懂。 没关系,我以前也是这样的。 真正能够舍生取义,没有自己利益的人,没有生老病死的苦,没有得不到和已失去的苦,他们只有自己心中的信念,而没有世俗的烦恼,,就算不是解脱之人,可他们生的坦荡,活的坦然。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 比如基督教的忏悔是自我做了错事,因此请求宽恕。 很多人觉得,做错事了,忏悔有什么用呢? 是的,忏悔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是却可以让人解脱,特别是那些已经知道悔改的人们,忏悔可以帮助这些人们,放下思想的包袱,更加乐观的投入新的生活。 放下偏见,好好修行。别总抬杠,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