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渊

 zsok 2023-04-29 发布于广东
第四卷、义解四
译文
图片

宋京师彭城寺释道渊

释道渊,姓寇,不知何许人,出家后住京师东安寺。少年时就谨守戒律,长大后学习佛教义理,对众多的佛教和数论无不通晓。但他不事张扬,默默无闻,所以世上的人都不了解他。后来,他在东安寺开堂讲经,剖析玄微,从此学徒才改变对他的看法,心悦诚服的跟从他学习。道渊后来迁到彭城寺住。宋文帝认为他的行为可以成为大家的楷模,就下令任命他为寺主,住持彭城寺,道渊最后在这个寺院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慧琳,俗姓刘,秦县(陕西)人。道渊的弟子。学通内外,尤善老庄,好语笑俳谐,长于著作,故集有十卷。性格骄慢放肆,喜欢自我夸耀。
道渊曾拜访傅亮。慧琳先在坐,等到道渊到了,慧琳不向师父致礼。道渊怒形于色。傅亮就打了慧琳二十杖,作为他不尊师道的惩罚。
宋世祖一向器重慧琳,引见他时,常让他高坐独榻,颜延之每每讥讽此事,皇帝很不高兴。
后来慧琳撰写《白黑论》,此文被认为有违佛理。衡阳太守何承天,与慧琳过分亲密,互相称道,撰写《达性论》,以偏执的观念,诋毁佛教。颜延之、宗炳两位名士,反驳此二论,各写了万余言。
慧琳后来因自毁其法,被摈斥到交州(在今越南河内东北),感染了恶疾天花,皮肤溃烂,双目失明,郁愤数年而死。

图片

原典
图片

释道渊,姓寇,不知何许人,出家止京师东安寺。少持律捡,长习义宗,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后于东安寺开讲,剖析玄微,洞尽幽赜,使终古积滞,涣然冰解。于是学徒改观,翕然附德。后移止彭城寺。宋文帝以渊行为物轨,敕居寺住。后卒于所住,春秋七十有八。

渊弟子慧琳,本姓刘,秦郡人。善诸经及《庄》《老》,徘谐好语笑,长于制作,故集有十卷。而为性傲诞,颇自矜伐。渊尝诣傅亮,琳先在坐,及渊至,琳不为致礼。渊怒之,彰于颜色。亮遂罚琳杖二十,宋世祖雅重琳,引见常升独榻,颜延之每以致讥,帝辄不悦。后著〈白黑论〉乖于佛理。衡阳太守何承天与琳比狎,雅相击扬,著〈达性论〉,并拘滞一方,詃呵释教。颜延之及宗炳难驳二论,各万馀言。琳既自毁其法,被斥交州。世云渊公见麻星者,即其人也。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