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藏版】巴菲特至股东的信

 明_德 2019-02-15

知道大家平时工作忙碌,春节也要陪伴家人,所有我司新视界工作室把这些经典的精华都提取了出来,大家可以先看精华,如果觉得合适,可以再去读原版书籍。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巴菲特至股东的信》这本书。

以下是精华部分:

1、保险这行业虽然小错不断,但大致上还不错,这与纺织业刚好完全相反,管理阶层相当优秀,但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教训是,选择顺风而非逆风产业环境的重要性。(1977)

2、直接拥有权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好处,控制权虽然让我们拥有机会,但同样也带来责任去管理企业的营运及资源,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提供现有管理阶层关于这些方面额外任何的帮助,事实上,与其管还不如不管,更能得到好的结果,这样的观念或许很反常,但却是我们认为比较合适的。(1977)

3、我们的策略是集中持股。当我们决定了后便买进“一大笔”,而非这也买一点那也买一点。(1978)

4、一家高成本结构公司的经营者,永远找得到增加公司开支的理由;而相对的,一家低成本结构公司的经营者,永远找得到节省公司开支的方法,即使后者的成本早已远低于前者。(1978)

5、判断一家公司经营的好坏取决于其净资产收益率排除不当的财务杠杆或会计做帐而非每股收益eps的成长与否,因为即使把钱固定存在银行不动,也能达到象后者一样的目的。(1979)

6、在某些产业,比如说地方电视台,只要少数的有形资产就能赚取大量的盈余,而这行的资产售价也奇高,帐面一块钱的东西可以喊价到十块钱,这反应出其惊人获利能力的身价,虽然价格有点吓人,但那样的产业路子可能反而比较好走。(1979)

7、所谓有“转机”的公司,最后很少有成功的案例。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购买价廉的烂公司上,还不如以公道的价格投资一些物美的企业。(1979)(按:收购伯克希尔应该是巴菲特按照格雷厄姆“烟蒂”策略捡便宜货的最后一次教训。芒格对于巴菲特转向买入“现金牛”公司有很大的帮助。)

8、若被投资公司将其所赚的盈余用于回购自家股票,我们通常会报以热烈的掌声,理由很简单:若一家好公司其股票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还有什么投资会比前者来得更稳当更有赚头更能促进原有股东权益的呢

9、当一个经历辉煌的经营阶层遇到一个逐渐没落的夕阳工业,往往是后者占了上风。(1980)

10、伯克希尔并不会为了一些特定的短期资金需求而去融资,反而,我们借钱是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约略短于融资期限)将有许多好的投资机会出现。最佳的投资机会大多是出现在市场银根最紧的时候,那时侯你一定希望拥有庞大的火力。(1980)

11、对于购并的对象,我们偏爱那些“产生现金”而非“消化现金”的公司。由于高通胀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它们必须将所赚得的每一块钱再投入才能维持其原有的生产力,就算这些公司帐面数字(净利润)再好看,除非看到白花花的现金,我们对之仍保持高度警戒。(1980)

12、我们宁愿以X的单价买下一家好公司10%的股权,而非以2X的单价买下这家好公司100%的股权。但大部分的公司经营阶层偏好后者,他们多以“规模”而非“获利”,作为衡量自己或别人的标准,问问那些名列《财富》500大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可能从来不知道他们的公司若以获利能力来排的话,会落在第几位。(1981)

13、第一类你买到的(不管是有意或无意的)是那种特别能够适应通货膨胀的公司,通常他们又具备两种特征:一是容易去调升价格即使是当产品需求平缓而产能未充分利用也一样且不怕会失去市场占有率或销售量;二是只要增加额外少量的资本支出,便可以使营业额大幅增加(虽然增加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通货膨胀而非实际增加产出的缘故),近十几年来,只要符合以上两种条件,虽然这种情况不多,即使是能力普通的经理人也能使这项购并案圆满成功。(1981)(这类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巨高,比如茅台70%以上,格力长期是35%,恒瑞35%。小天鹅35%-40%。。。。。)

15股市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对投资人来说,买进的价格太高将抵销这家绩优企业未来十年亮丽的发展所带来的效应。所以当股票市场涨到一定的程度,将使我们有效地运用资金买进部份股权的能力大打折扣或甚至完全消失。这种情况会定期发生,十年前股市到达狂热(由于高股东权益报酬股被机构投资人捧上天),(1982)(所谓的漂亮50)

16、一般来说,若企业处在产业面临供给过剩且为产品一般商品化的情形(在整体表现、外观、售后服务等都无差异化)时,便极有可能发生获利警讯。

成本与价格由完全竞争来决定,如此,产业会面临悲惨的下场,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厂商皆努力强调并建立本身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这种做法在糖果有用(消费者会指明品牌)而砂糖却没有用(难道你听过有人会说:“我的咖啡要加奶精和某某牌的砂糖”),在许多产业就是无法做到差异化,有些生产者能因具成本优势而表现杰出,然在定义上这种情况极少或甚至不存在,所以对大部分销售已完全商品化的公司来说,不可避免的结局便是,持续的产能过剩无法控制价格滑落导致获利不佳,当然产能过剩会因产能缩减或需求增加而自我休整,而不幸的是这种修正的过程却是缓慢而痛苦的,当产业好不容易面临反弹时,却又是一窝蜂全面扩张的开始,不到几年又必须面对先前的窘况。而最后决定产业长期获利情况的是供给吃紧与供给过剩年度的比率,通常这种比率很小(以我们在纺织业的经验来说,供给吃紧的情况要追溯到许多年以前,且大约仅维持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

在某一些产业,供给吃紧的情况却可以维持上一段期间,有时实际需求的成长甚至超过当初所预期,而要增加产能因涉及复杂的规划与建厂而须有相当的前置期。(1982)

17、我们对具备以下条件的公司感兴趣:

A、巨额交易(每年净利润至少500万美元);(按:这是当时的标准,因为巴菲特的资金规模不是很大)

持续稳定的获利我们对只有远景或具转机的公司没兴趣

高净资产收益率并甚少负债

优秀的管理阶层伯克希尔不提供管理层

简单的企业若牵涉到太多高科技我们弄不懂

合理的价格在价格不确定前我们不希望浪费自己和对方太多时间。(1982)

18、努力回购自己公司的股份,有两点好处:第一点很明显,透过买回公司的股票,等于只要花一块钱的代价便能够获得两块钱的价值,所以每股的内在价值可**地提高,这比花大钱去购并别人的公司的效果要好得多。第二点较不明显,也很难去衡量,但时间一长其效果越明显,那就是管理当局可透过回购自家的股票来对外宣示其重视股东权益的心,而非一味的扩张个人经营事业的(规模)版图,因为后者往往不但对股东没有帮助,甚至反而有害股东的利益。(1984)

19、在商业社会中,一家强势报纸的优势是极为明显的,老板通常相信惟有努力地推出最好的产品才能维持高获利,但是这种令人信服的理论却让无法令人信服的事实打破,当一流的报纸维持高获利时,三流报纸所赚得的钱却一点也不逊色有时甚至更多,只要你的报纸在当地够强势。(1984)

20、我们宁愿要GEICO的企业内在价值增加X倍而股价下跌,也不要公司内在价值减半而股价高涨,以GEICO这个例子,乃至于我们所有的投资,我们看的是公司本质的表现而非其股价的表现,如果我们对公司的看法正确,市场终将还它一个公道。(1984)

21、Bill Rose形容过度分散投资的麻烦,若你拥有四十位妻妾,你一定没有办法对每一个女人认识透彻,长期下来,我们集中持股的政策终会显现出它的优势。(1984)

22、某些具特殊竞争力的核心事业能够运用少量的资金创造极高的报酬率。

除非是经历销售量的巨幅成长,否则一家好的企业定义上应该是指那些可以产生大量现金的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将本来的资金投入低报酬的事业,那么即使它将增加的资本投入较高报酬的新事业,表面上看起来是不错,但实际上却不怎么样,就好比在高尔夫球配对赛中,虽然大部份的业余选手成绩一塌糊涂,但团体比赛只取最好的成绩却由于部份职业选手的精湛球技而显得出色。许多表面上持续交出“好”绩效的公司事实上把大部份的资金投注在不具竞争力的事业之上。只是前者掩盖住后者惨不忍睹(通常是用高价购并平庸的企业)的失败,而经营阶层也一再强调他们从前一次挫败所学到的经验,但同时马上物色下一次失败的机会。这种情况下,股东们最好把荷包看紧,只留下必要的资金以扩充高报酬的事业,剩下的部份要嘛就发还给股东,要嘛就用来回购公司股份(一种既可以增加股东权益,又可以避免公司乱搞的好方法)。(1984)

23、Philip Morris对通用食品提出购并的要求,使其价值显现出来,我们因四项因素而dada受惠:(1)便宜的买进价格(2)一家优秀的公司(3)一群能干且注重股东权益的管理阶层(4)愿意出高价的买主。而最后一项因素是这项获利能够一举浮现的惟一原因,但我们却认为前三项才是能为柏克夏股东创造最大利益的原因。

在选择股票时,我们专注于如何漂亮的买进,而不考虑出售的可能性。(1985)

24、说来你可能不敢相信,事实上我与查理甚至根本就从未去过费区-海默位于辛辛那提的企业总部,(还有像帮我们经营喜斯糖果十五年之久的Chuck,也从未来过奥玛哈Berkshire的企业总部),所以说若Berkshire的成功是建立在不断地视察工厂的话,现在我们可能早就要面临一大堆问题了,因此在从事购并公司时,我们试着去评估该公司的竞争能力,其优势与缺点,以及经营阶层的能力与水准。(1986)

25、事实上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股市接下来到底是会涨还是会跌,不过我们确知的是贪婪与恐惧这两种传染病在股市投资世界里,会不断地发生上演,只是发生的时点很难准确预期,而市场波动程度与状况一样不可捉摸,所以我们要做的事很简单,当众人都很贪心大作时,尽量试着让自己觉得害怕;反之当众人感到害怕时,尽量让自己贪心一点。(1986)

26、经验显示,能够创造盈余新高的企业,现在做生意的方式通常与其五年前甚至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差异,当然管理当局绝对不能够太过自满,因为企业总有不断的机会可以改善本身的服务、产品线、制造能力等等,且绝对必须要好好把握。

一家公司若是为了改变而改变,反而可能增加犯错的机会,讲的更深入一点,在一块动荡不安的土地之上,是不太可能建造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而具有这样稳定特质的企业却是持续创造高获利的关键。(1987)

27、过去十年,总计1000家中只有25家(2.5%的概率)能够达到连续十年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20%的标准。

一家真正好的公司是不需要借钱的,第二除了有一家是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另外少数几家属于制药业以外,大多数的公司产业相当平凡普通,大部分现在销售的产品或服务与十年前大致相同,这些公司的记录显示,充分运用现有产业地位,或是专注在单一领导的产品品牌之上通常是创造企业暴利的不二法门。(1987)

28、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要能够免除市场诱惑,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理论铭记在心。(1987)

29、时间虽然是好公司的朋友,但却是烂公司最大的敌人。(1989)

30、还学到一个教训,在经历25年企业管理与经营各种不同事业的岁月之后,查理跟我还是没能学会如何去解决难题,不过我们倒学会如何去避免他们,在这点我们倒做的相当成功,我们专挑那种一呎的低栏,而避免碰到七呎的跳高。

不管是在经营企业或是投资通常坚持在容易又明显的好公司会比死守在有问题的公司要来的好,当然有时困难的问题也有被解决的机会,像是我们刚开始在经营水牛城报纸一样,或是有时一家好公司也会有暂时的难关,像是以前美国运通与GEICO都曾经一度发生状况。不过,总的来说,我们尽量做到回避妖龙,而不是冒险去屠龙。(1989)

以上就是

《巴菲特至股东的信》这本书的精华啦,当然这只是第一部分呢,还有第二部分我们明天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