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是一种心态

 江山携手 2019-02-15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出版业的确是空前繁荣。走进书店,就像走进了大型超市一样,琳琅满目的书籍让人惊叹,包装之精美也足以让人咋舌。

可是,顺着书架一路看去,却往往皱眉:除了改头换面的名著之外,大行其道的是各类“编著”的东西,乍一看书名,挺新鲜,可是一翻目录和内容,大都似曾相识。无非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内容的重新归纳和综合,有新意的不多,原创的影子也没有。

可以说,近几年除了纯文学之外,在学术上,极难见到有价值的“发前人所未发”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作品了。

什么原因呢?

自然是社会环境催生的浮躁心态作怪,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已经让搞学问的人按捺不住寂寞,春心骚动了。

因为没有了研究的冲动和耐心,缺乏“坐冷板凳”和“烧冷灶”的勇气,一味地追风,哪里还会有真正的发现?

近来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热衷于漫无目的地从网上浏览新闻和小道消息,连认真读报的习惯都失去了;满足于看畅销的书和杂志,连传统的经典著作都不屑一顾了;喜欢在网上写博客和微博,如果不能上网,连写作的心情都没有了……

有时候感觉真像是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昏头昏脑的,毫无定力与主见,反而对水中淡定的鱼儿有些鄙夷。

那天,听几位名师讲课,其中的一位不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教学设计,新意迭出,极具艺术的美感,有些做法可能自己绞尽脑汁也想不到。很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是长期阅读和实践的结果,非一时一日之功。

又一天,听一位老师办讲座,既有现实的视野宽度,又有理论的高度,并以活生生的案例为基础,逻辑也强,主题突出,极具针对性。让人大开眼界。于是我想到,这是平时积累与研究的结果,绝不是说拿就能拿出来的。

一位朋友出书了,尽管水平并非惊人的那种,可是把握住了机会,最起码展现了一定的能力。在发短信祝贺的同时,竟有些许的神伤。有些事情本不难,可是,有的人做成了,有的人,仍然是梦。

同学的孩子今年上初三,很优秀,不论学习还是各方面的能力,口碑极佳。那天见了,十分喜欢,知道这是精心培养的结果。自己的儿子虽然也不错,可是总有不尽人意之处,有时候肚子里有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往往在缺乏耐心的氛围中变成了教育上的简单粗暴,智慧荡然无存。

钉子只所以能穿透木板和钻进墙里,是把力量集中到了一个点上,水滴所以能滴穿石头,当然是由于坚持不懈。

从问题出发,调动所有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学习、调整,在不知不觉中,能力得以提升,境界得以开阔,人生得以精彩。

研究是一种心态,一种耐心、淡定、坚韧的心态,拒绝浮躁、暴躁与固执。

心中有了目标,眼中透露出了坚毅,脚下迈起了有节奏的步伐,这世界,已经在为你让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