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穴位临床:《俞穴、募穴》俞穴、募穴的临床应用!

 静幻堂 2019-02-15

俞穴

1.俞穴的理论意义 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背俞穴。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共十二穴。《素问·长刺节论》说:"迫藏刺背,背俞也。"说明背俞穴接近内脏,对有关脏腑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2.俞穴的临床应用 俞穴为脏腑经脉之气所输注的部位。因此背俞穴与脏腑有着特殊的联系,在临床上最能反映五脏六腑的虚实盛衰。当背俞穴局部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结节、陷下、条索状物、压痛、过敏、丘疹、出血点、温度或电阻变化时,往往反映相关脏腑的功能异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病治阳",明代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说的更为具体:"阴病行阳,当从阳引阴,其治在俞。"意指背俞穴在临床上主要是以诊察和治疗与其相应的五脏疾患为主。如肝主筋,开窍于目,所以筋挛瘛疭,目视昏糊,取用肝俞、胆俞;脾主肉,开窍于口,则四肢懈惰,肌肉萎软,唇反等,可选脾俞、胃俞等。在临床上背俞穴主治偏于阴性病证,但膈以上的背俞穴又主治

外感寒热、喘急烦热、胸背引痛等阳性病证,在具体的运用中往往与相应募穴相配,称为俞募配穴法,用以治疗有关脏腑病证。

募穴

1.募穴的理论意义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五脏六腑各有1个募穴,其位置也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接近。募穴在身前,背俞在身后,前后均与脏腑相应。

2.募穴的临床应用 募穴在临床上多用于治腑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病治阴。"说明募穴对六腑病证有着特殊的疗效。如胃病取中脘,胆病取日月,大肠病取天枢,膀胱病取中极等。募穴除单独使用外,还可以二者相互配合或配以其他腧穴治疗脏腑病证。常用方法有:

(1)俞募配穴法:又称腹背配穴。募穴在胸腹,与背俞相对,二者一前一后,一阴一阳,相互协调,对治疗脏腑病证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表4)。如《灵枢·五邪》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俞,背三节五脏之傍。"即为肺病取肺的募穴中府,配肺的俞穴肺俞。胃病取胃的募穴中脘,配胃的俞穴胃俞;肝病取肝的募穴期门,配肝的俞穴肝俞等。

(2)募合配穴法:即将本脏腑的募穴与合穴相配,属于远近配穴法。由于募穴主治偏重于阳性病证(包括腑病、实证、热证),合穴主治内腑,偏重于通降,因募穴与合穴在主治上存在共性。故募穴与合穴相配,对于治疗腑证、实证、热证,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如下痢腹痛,取大肠募穴天枢,配大肠下合穴上巨虚;治急性胃脘痛,取胃的募穴中脘,配胃的合穴足三里等。

此外,临床取用募穴时,还可视不同病情,根据经络理论结合各种配穴方法,灵活加以运用。当病情比较单纯时,可单取募穴或俞穴;若病情复杂,在运用募穴的同时,须依证辅以其他腧穴才能提高疗效。如肺脏疾患,在取肺募中府的同时,可加肺俞,若兼胸闷喘促,配膻中;若兼风寒表邪,配风池、风门;若兼咯血,配孔最等。又如肾脏疾患,除加肾俞外,还可配命门、膀胱俞以及关元、气海等局部穴位,或配照海、三阴交等有关的远道穴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