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募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意义

 紫苏333 2018-10-02


小编在这里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腹募穴


腹募穴的内容


“募”实际应是“幕”,指的是幕布的意思,用来比拟腹膜、胸膜之“膜”。其穴只分布在胸腹部,所以称之为“腹募”。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募穴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本篇载曰:“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为之口苦,治之以胆募、俞。”到了《难经·六十七难》指出了五脏之募穴,记载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两部经典虽然已言明了募穴的运用原则,但尚未明确穴名和具体位置。直到《脉经》才明确了心、肺、脾、肝、肾五脏及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腑之募穴。在《针灸甲乙经》中补充了三焦募穴石门,后人再根据以上理论补充了心包募穴膻中,自此募穴方完备。

各募穴是最接近相应脏腑的穴,各穴随脏腑的所在部位而定。十二脏腑各有一个募穴,它的名称、部位均属于循行在胸腹部的诸经脉中。凡在任脉经上的都是单穴,在其他经上的都是双穴,与经脉对称一致。

由于各脏腑的募穴与其相应的脏腑最近,所以募穴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腹募穴的确立与人体解剖有重要的关系,从而也能推断出古人对人体解剖学是有深入认识的,也证明了我们祖先在几千年前已完全掌握了人体的解剖知识。针灸腧穴也符合人体解剖学原理。募穴是以邻近脏腑的部位为主,只有正中和两侧之分,除了肺募中府、肝募期门、胆募日月各属于本经脉之穴外,其余各募穴都不在本经脉中。所以募穴不能说成各经之募穴,而应当称为各脏腑之募,如肺的腹募穴不能说成肺经的腹募穴,由此可知,腹募穴不是调的经络之病变,而是治疗的相应脏腑之病变。这一点应当明确,才能合理的用好腹募穴。



腹募穴的临床运用意义


募穴为脏腑之气结聚之部位,其穴位位置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募穴与脏腑之气能直接相通,所以募穴能够直接反应脏腑的功能及其病变,用以相关的募穴可以用以诊断及其治疗。

1

诊断疾病的作用

腹募穴相当于相应脏腑在体表的投影,它既是脏腑之气直接输注的部位,又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关键部位,与脏腑关系密切,所以腹募穴是脏腑的代表穴。当脏腑有病时就会在相应的募穴上发生一定的病理变化,通过其变化就可以帮助我们诊断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详细的记载,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之记载:“大肠病者……当脐而痛(大肠募穴天枢之部位)……胃病者……胃脘当心而痛(胃募穴中脘穴之部位)……小肠病者,小腹痛(小肠募穴关元穴部位)。”说明脏腑发生疾病时,可在相应的募穴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在临床起到协助诊断的作用。如2年前曾治疗一肩背痛的患者,女性,57岁,左侧肩背痛反复发作3月余,时轻时重,在几家医疗机构按“五十肩”经多种方法治疗无明显的改善,经他人介绍来诊,来诊后见脉细数,舌红少津,于双侧中府穴和肺俞穴按压疼痛明显,均于左侧压痛更加明显,立嘱患者行肺部检查,经CT检查显示左侧中心型肺癌。笔者在临床经常以相关的特定穴进行探测按压检查,确诊了许多重大疾病,由此可见,特定穴的诊断作用确有实效性。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募穴诊断时,要与背俞穴相结合,要诊俞而查募,诊募而查俞相结合的方式,彼此相互协助,更具有诊断性,有必要时同时可结合原、郄、络等其他类特定穴的相互检查,提高诊断率。

2

腹募穴的治疗作用

1

腹募穴主治特点

募穴不仅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疾病的一个有效点,所以是临床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腧穴。因为腹募穴是各脏腑在腹部之气直接输注的部位,所以募穴多用于内脏病的治疗,尤其是六腑病更适宜于腹募穴的治疗。早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即阳病行阴,其治在腹募穴,正如《难经·七十六难》所言:“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之意。”也就是六腑病选择在胸腹部的穴位来治疗。因此在《针灸治疗学》中,有五脏病取背俞穴,六腑病取用腹募穴的基本治疗原则。如胃腑病变可取其腹募穴中脘穴,膀胱腑有病可取其腹募穴中极穴,大肠腑有病可取其腹募穴天枢治疗等,事实上,这种用法就是从《黄帝内经》中“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具体运用,临床运用均有显著的疗效,是治疗这类疾病首选要穴,因此“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有确实的临床价值。

2

腹募穴的配穴运用

以上所述仅是腹募穴一般的治疗规律,不是腹募穴仅能用于腑病的治疗,用腹募穴也能治疗五脏病,如咳嗽、喘憋等呼吸系统疾病,仍然常用其腹募穴中府来治疗。腹募穴在临床上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与其他特定穴相互配用,如在六腑病中常与下合穴配用,如胃痛、胃胀、呕吐等胃病,常取其下合穴足三里配其腹募穴中脘来治疗;胆道疾患如胆囊炎、胆石症、胆绞痛时常取用胆的腹募穴日月和其下合穴阳陵泉治疗。故在近代针灸治疗学中有六腑病常首取下合穴或腹募穴的基本治疗原则。在临床中腹募穴最典型的配穴法当属俞募配穴法,就如刚才所言的肺病,不仅可取其背俞或其腹募一穴,更常用的是俞募同用的方法,既可取用肺的背俞穴肺俞,又同时取用腹募穴中府治疗,这是历代经典配对之法,详细运用见于背俞穴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