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攒菁堂 2019-02-15


感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中国画中之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这就是定义了。

“文人画”一说的由来。

中国绘画,太久远的上古时期不去说了,后来作画的作者,大体包括三类人——画工,很多是搞建筑的工匠;画师,画院中的专业人士;文人,从业余爱好发展起来的画家。所以绘画作品中,也就包含了三类——画工画、院体画和文人画。 其实,还有一类绘画作者和作品,就是一些帝王,他们留世的书法多,绘画少,但毕竟有。不过不把他们归类也是可以的。

明代的董其昌,首提“文人之画”。但是在他之前,宋代的苏轼,已经提出了“士夫画”的说法。董其昌是对苏轼的延续继承。 真正来说,“文人画”,滥觞于唐代的王维。他是首创。 这倒不是说王维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而是他把文人和绘画结合在了一起。原来,绘画的基本只有画师和画工。有文人绘画,但羞于向外人展示,大概是觉得与身份不符。王维不然,他很坦然地画,且很坦然地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他还在诗中写道:“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说他看起来像个文人,其实可能是前世的画师托生的。

王维绘画是下了大功夫的——拜吴道子为师,钻研绘画理论,创新山水画技法。特别是他把诗歌与绘画完美结合在一起。苏轼盛赞王维,“味摩诘(王维字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

所以,是自王维开始,有文人敢公开站出来说,我也画画儿;他还画出了很不错的作品,钱钟书先生对王维的画作评价很高,但客观说,应该是排在吴道子、薛稷、阎立本、李思训等人之后;另外,王维在绘画理论上亦有建树,著有《学画秘诀》等。

自此,文人画便历久不衰了。

“文人画”的流派和影响。

第一,流派。

明代董其昌的《容台别集.画旨》说:“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幹、赵伯驹、(赵)伯啸,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维)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芾、友仁),以至元之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亦如六祖(即慧能)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神秀为代表)微矣。”

他又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维)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

董其昌的意思是,从唐代开始,画派和禅学一样,都分南北两派。画派中的南派是从王维开始的,比北派发展的好多了。这个说法不很精确,带有明显的褒贬倾向。

当时与董其昌齐名的陈继儒也说:“李派板细,乏士气;王派虚和萧散。”于是,明末清初的画坛群起附和,遂形成了以“南宗”为“正统”之见。

第二,特点和影响。

陈寅恪的哥哥陈衡恪,曾经总结过,他认为,“文人画”一般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这是对绘画作者的个人修养而言的。

从题材来说,“文人画”通常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就创作过程来说,文人画的作者,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清末大家姚华(茫父)为陈衡恪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作序。他说:“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关于具体如何欣赏,可以用得上那句话——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再赘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