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遭遇突厥骑兵,兵力相差近百倍,硬碰硬打了三天,突厥哭着退却

 思明居士 2019-02-15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个延续数百年的乱世,大争之世自然是英雄辈出,北方大地政权走马观花,到六镇起义,尔朱荣趁势崛起,成为北魏的权臣,后来被孝庄帝密谋杀害后,北魏政权一度落到了高欢以及宇文泰之手,两人又你争我夺,北魏分裂为东西魏,而今天的主人公就是西魏宇文泰当权时阵营中的一员。

遭遇突厥骑兵,兵力相差近百倍,硬碰硬打了三天,突厥哭着退却

达奚长儒,从小以节操自立,有过人的胆识,质直而恭勤,为人所称,因此宇文泰对他是极为赏识,当成心腹。到了宇文氏篡权,建北周而代西魏,武帝宇文邕掌控大权后,对达奚长儒也甚是推崇,跟随着武帝,达奚长儒作战勇猛而睿智,履历战功,成为北周一朝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遭遇突厥骑兵,兵力相差近百倍,硬碰硬打了三天,突厥哭着退却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凡是有本事的人,谁没有逐鹿中原,定鼎乾坤的野心呢?杨坚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北周宣帝驾崩,刘昉和郑译突然将其推上了辅政大臣的位置,再加上其女儿,当今皇太后的力推,杨坚经过李德林的指点,成功揽权,成为了继宇文护之后名副其实的权臣。到了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而建立隋朝,在其推动下,此时国家是一片欣欣向荣,而到开皇二年,一个消息传来,突厥即将攻打大隋,经过再三思虑之后,杨坚决定迎接挑战,大战一触即发。

遭遇突厥骑兵,兵力相差近百倍,硬碰硬打了三天,突厥哭着退却

突厥率领40万军,沿着整个长城一线杀气腾腾的扑来,西边已经到了渭水流域了,距离都城不远矣,于是隋廷下令让宰相虞庆则率领大军进驻弘化,而其中达奚长儒就是随同出征的一员。到了之后,肯定得先摸摸情况,再来根据具体情况而做出相应的部署,因此达奚长儒就充当了这一光荣的使命,他率领2000人马去周边摸情况去了。

命运就是那么的令人捉摸不透,就在离开弘化城不太远的周槃,达奚长儒就碰到了突厥兵,而且那还是突厥沙钵略可汗的主力,兵力高达十数万。你说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这下突厥就打算吞了这支2000人的隋朝兵力。

遭遇突厥骑兵,兵力相差近百倍,硬碰硬打了三天,突厥哭着退却

再来描述一下当时突厥的阵仗以及跟随达奚长儒的隋兵的反应吧。

突厥兵是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而且还是骑兵,各个威风凛凛,望着眼前出现的隋兵,可以说有一种戏谑的表情。而隋兵是一个个吓得腿都软了,恨爹娘给少生了几条腿,这下跑是跑不过了,打又打不赢,面对此情此景,从达奚长儒到兵士,此刻最想要的肯定就是后悔药了。

在危急关头,充分说明了一点,将帅是整个部队的灵魂,摆在眼前有三个选择。第一,逃跑,应该是没戏了,你能跑过突厥骑兵,那他们也别混了,干脆会草原吹风算了;第二,投降,面对此情此景,无疑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可是如此一来,就是叛国,那后半生肯定压力山大,而且此时突厥大兵压境,会给2000人以投降之机吗?如果被阵前给祭旗了,那可真是无颜见家乡父老啊;第三,战,能战赢吗?答案明摆着,那就生当人杰,死亦鬼雄吧。

遭遇突厥骑兵,兵力相差近百倍,硬碰硬打了三天,突厥哭着退却

一瞬间,达奚长儒的头脑中肯定是经过了抉择,当时他的表现与士兵们成为鲜明的对比,他是神情自若,慷慨激昂,因此士气萎靡的部队,重新又唤起了生机,(真说不准此时的达奚长儒内心是如何的,搞不好也是颤抖的要命,不过我更相信他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毕竟是经过阵仗的人)于是下令2000人的部队,组成了方阵,士兵们枪尖对外,整齐有序的后退。

你就这么退了,是不是当以好勇斗狠自居的突厥人是吃素的啊,突厥骑兵一拥而上,很快方阵被打乱了,达奚长儒立刻纠集散兵又形成了方阵,就是这样,方阵被冲散,又再次聚集,也不知道多少次了,与突厥兵进行着殊死的搏斗,且打且退,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打到的程度是搜肠刮肚也找不到的词语来形容的惨烈。五兵咸尽,即刀卷刃了,剑断了,武器被打到全部毁坏了,没有武器,怎么打,他们用赤手空拳的打,到最后每个士兵的拳头上都露出了森森白骨,而长官达奚长儒更是严重之极,有五处重伤,其中两处前后贯通,总共接战了14次,到达弘化城池前时,部队仅仅只剩下两三百人了,宰相虞庆则是守弘化城的,而达奚长儒又是其手下,此次的任务也是按照宰相的指示去做的,看到如今这支部队伤亡惨重,虞庆则理应开门救人的,可是他害怕呀,于是眼睁睁的看着这支队伍孤军奋战,他用紧闭城门来表达他的选择。

遭遇突厥骑兵,兵力相差近百倍,硬碰硬打了三天,突厥哭着退却

话说到了这里,达奚长儒部队完成了自救,可是却逃不出命运的捉弄,如此等待这支部队的最终归宿只能是被突厥给吞没,可是历史就是那么不可捉摸,给大众来了个急转弯,你不服都不行。望着近在咫尺的弘化城,看着追杀了三天的达奚长儒部,再回看身后一路的尸体,突厥突然主动撤退了,而最后在清扫战场时统计,达奚长儒部杀伤敌人达万计,而且这是在突兀的情况下,差距近百倍兵力,并且是正面战场的情况下,达奚长儒成就堪称辉煌。

至于突厥兵为何突然撤退,笔者认为,他们是看到了咫尺距离的弘化城,认为隋兵是以逸待劳,而眼前追杀的2000部众,竟然能够与其十数万大军正面力抗了三天,而且杀伤兵力众多,这让突厥认识到,隋兵的战力非凡,如此打下去,达奚长儒的部队无疑会全军覆没,可是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将会是一座有充足防御准备的城池,那时的伤亡将会更大,况且,这次的遭遇让得突厥兵已经是士气大跌了,实在不宜再战。

遭遇突厥骑兵,兵力相差近百倍,硬碰硬打了三天,突厥哭着退却

其实此次突厥扣边,只不过是想要劫掠一番的,可是却遇上了达奚长儒部这么一个硬点子,剧记载,突厥在焚烧其死伤者的尸体后,悲伤的大哭着回草原去了。

不得不说,达奚长儒不愧为一代名将,可是纵观历史,他的名字却鲜为人知,笔者认为这与南北朝混乱的历史是分不开的,那个时间段中有多少英雄不也是籍籍无名吗?再者隋朝虽然一统,可是其国祚过于短暂,如史万岁、杨素、高熲、贺若弼等人无不是其时代背景下威名赫赫之辈,可是随着隋朝的迅速败亡,又有多少人记得他们的勃勃英姿呢?

说历史,话风云,明自身,茶余饭后舒心自我,欢迎关注头条号:历史风云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