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安顺旧州古镇,感受明朝600年遗风

 木香草堂 2019-02-15
初入古镇
安顺旧州古镇建于元朝至正年间,原名安顺州。明成化年间,安顺州迁往阿达卜(今安顺城),与普定府同城而治,改成安顺府,留下作为治所百年的古州城,为此庶民都称之为“老安顺州”,简称“旧州”,故有“未有安顺已有旧州”之说。 作为一位明史爱好者,在黄果树瀑布玩过之后,我们便开车来到了安顺西秀区的旧州古镇。驶入西秀区,在一个三岔路上可以看到旧州古镇的全貌,这是一座三面环水,一面枕山的古镇,当下就觉得这趟没有白来,整个小镇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品味古镇
旧州古镇街巷目前历史格局保存完好,东西南北街、钟家巷、七道坎、大衙门巷等20条宜人的古街古巷纵横交错,山势地形蜿蜒曲折,至今仍保留有浓郁的历史气息。
旧州建筑形式传承了屯堡风格,融合了江南文化的特色,一般都是两三进的四合院,有雕刻精美的垂花楼,木制的窗棂、门上雕刻着龙凤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院子里的地漏四周还雕着“古老钱”图案。
这里的建筑多以石头砌成,居住的主要也是明代从北方迁到南方来的“屯堡人”。原始的地戏演绎着久远的历史,古老的生活习惯传承六百年,直到今天。
图为老奶奶在晾晒食物
古镇的核心区在南街和西街,道路两旁的传统民居修缮如旧,墙体“下石上木”结构,屋面用石板铺设,窗栏雕花,窗下景观流水潺潺。走在集镇上每一条街道,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古色古蕴。
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恍惚之间,仿佛自己回到了600多年前的明朝。这饱含历史韵味的小驿站和在城市里几乎看不到的服饰,让我们有一种穿越之感。
旧州人才辈出,有“孙家大院”、“谷氏老宅”、“刘家大院”、“郑家老宅”、“周之冕住宅”等名人老宅。走在街道上,看到这些修葺过的住宅,依然能真切感受到600年前的大明遗风。
谷氏旧宅
这座建于清朝中期的老房子,是民国时期国民党中央委员谷氏三兄弟(谷正伦、谷正刚、谷正顶)的租屋。现在虽然经过了政府的整修,但还是保留了那时的基本面貌。一时间思绪回到了那个刚刚推翻清朝建立的民国时代,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人,走在这样的镇上,着实是一种享受。
周之冕住宅
这座明显更有年代的房子是明代画家周之冕生前住的房子,流连其中,仿佛能看到周之冕站在桌前,左手酒壶,右手执笔,挥毫在纸上创作的场景。
土司食府
建于清代刘氏大院的土司食府,是传统的四合院落,中间天井青石,四周穿木檐廊,清雅别致,古朴端庄,是南方古建遗留的建筑瑰宝。现在的土司食府,经过改建,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具特色的饭店。我们的午餐也是在这里解决的,装修独具一格,饭菜也很美味。
鲁氏会馆
鲁氏会馆建于动荡的民国时代,是鄂州公子鲁大东赠与妻子赵碧光的结婚礼物。这处院落与旧州古镇上其他的建筑风格很不相同,彰显着中西合璧的民国风范,而这段甜蜜的爱情故事,便是鲁氏老宅的开始。
鲁家大院
鲁家大院,现在已被改作旧州古镇的历史博物馆。
在鲁家大院里参观了一番,深切感受到了历史的气息,那种古朴的质感,岁月的痕迹,都在这里的一切物品上呈现的淋漓尽致,环绕了一圈,仿佛置身于几十年前的鲁家大院,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观夜景 品美食
这一圈走下来,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夜晚的旧州古镇也独有一番风味。青石板、红灯笼组成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亮起的红灯笼,将古镇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一间间房屋亮起了灯光,透露着一丝宁静安谧之态。古镇上的住户都很热情友好,只要给她们说一声,就可以到她们的屋子里参观。夜晚的小镇比白天少了点喧嚣,更多的是静谧,走在古镇的路上,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饿意袭来,我们打算去找当地的特色美食品尝一番,“安顺小吃看旧州”,辣子鸡、慈菇、甜饭、红烧肉、酸菜等极具当地特征的“家常菜”我们是早有耳闻。
旧州美食辣子鸡、甜饭
油炸小慈姑
我们找了当地一家小饭馆,这些当地的家常菜都有,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些菜就很新鲜了,慈姑之前都没有听说过,味道确实没有让我们失望,辣子鸡的口感简直不要太棒,辣而不油腻。听说旧州郭氏筵席还获“屯堡筵”代表作被载入《中国名菜大典(黔菜卷)》,不过可惜我们这次是体验不到了。下次有机会再来品尝吧。
提示小卡片
十一月廿四至正月十三
2018.1.10——2018.2.28
幸福旋转风车节·九龙山森林公园
腊月初十至腊月十九
2018.1.26——2018.2.4
萌狗生肖展,国际梦幻灯盏·苗岭屯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