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观指标 包括色、香、味三个方面。 1.颜色:无色透明,清亮,无悬浮物,无混浊和沉淀。 2.滋味:醇厚,无怪味,不苦,不酸,无外来异味和强烈刺激味。 3.香气:醇香,香气协调,芳香扑鼻,饮后有余香,无外来杂香。 (二)理化指标 1.酒精:是衡量酒度高低的标志。白酒的酒度是以20C时酒精溶量百分比表示的D在商业实践中,酒精含量一般是用酒度计直接测定的。 白酒中的酒精含量应符合各种白酒所规定的含量标准。我国北方白酒多在50~60度,个别的高至65度;南方白酒多在40~50度左右。现在,南北方均生产38度白酒,具体含量因品种不同而异。 2.甲醇:甲醇对人的视觉神经影响很大o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粮食白酒甲醇含量不能超过0.04g/lOOml,薯干等代用品不超过0.12g/lOOml。甲醇主要来自原料中的原果胶。薯类和代用原料由于果胶含量较多,生产出的白酒品质不佳,甲醇含量一般较多。 3.总醛:醛类一般会使白酒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辛辣昧,饮后易引起头晕,有害于人体健康。白酒中的醛类主要是乙醛。乙醛沸点低,蒸馏酒酒头中含量较多。新白酒经储存后,乙醛会因为挥发而减少。另外乙醛和酒精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芳香的乙缩醛。一般白酒总醛含量不宜超过0.02g/100ml(以乙醛计)。 4.杂醇油:杂醇油会使白酒具有苦涩味,饮后引起头晕。按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白酒中杂醇油的总量不能超过0.15g/lOOml(以戊醇计)。在白酒储存过程中,杂醇油与有机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产生具有水果芳香的酯类,能提高白酒的品质。 5.总酸:白酒中的有机酸主要是醋酸、丁酸、乙酸和少量乳酸。发酵时产生的有机酸,在蒸馏时因沸点高于酒精和水,所以酒尾中有机酸含量多于酒头和酒身。白酒中有机酸含量适中,可提高酒的风味:含量过少,酒味淡薄:含量过多,又会使白酒风味变劣,产生酸涩味。酒在储存过程中,有机酸与醇类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可提高白酒的香气。发酵温度过高有机酸含量往往会超过适宜的范围。一般白酒适宜的总酸含量为0.06g/100ml~0.15g/lOOml(以醋酸计)。 6.总酯:醋是白酒中芳香物质的主要成分。白酒总酯含量要求在0.02g/lOOml以上(以醋酸乙酯计)。 7.铅:白酒中的铅主要是来自锡制的冷凝器,盛酒的容器污染出会带来铅。白酒中的有机酸与铅结合生成铅盐溶于酒中。铅是有毒的重金属,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白酒中含铅量不得超过lppm。 8.氰化物:氰化物是烈性毒物,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木薯白酒中的氰化物含量不得超过Sppm(以氰氢酸计),代用原料的白酒中氰化物含量不得超过2p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