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麻城过籍"

 梦泽赤子 2019-02-15

关于"麻城过籍"


    
 关于"麻城过籍",传说很多,但都没有考据。根据本人所看到的有关方志和家谱资料理解,所谓的"麻城过籍",应该是南宋末年、元朝初年,今天的鄂东地区战争频繁,人口锐减,造成田地荒芜。而此时的江西(包括今天的安徽部分地区)则免于战乱,人口增加,赋税加重。因此,很多江西人渡过长江到鄂东谋生。

元朝建立后,清查户口,这些来自江西等地的流民被元朝政府收编,入流入地的户籍,成了麻城人黄冈人等等。

元末,鄂东等地又成为战场,有很多蕲黄人又到处躲避战乱;在这场战争中,麻城人幸运的躲过了这场战乱,没有受到战争的伤害。而鄂中百姓因为战争,灾荒,瘟疫等等的肆虐,几近灭绝。

明朝定鼎后,清查天下户口,流民编籍,但鄂中还是人烟稀少,所以,将黄麻人强制迁徙到鄂中各地。

元朝的历史不长,从江西迁到黄麻一带的人居住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一般就一二代人。这些人或他们的后裔再以流民的身份编入流入地户籍或者被朝廷强制迁徙到外地后,始终认为自己是江西人,只是在麻城或者黄冈过渡了一下户籍。所以,当别人问这些人祖籍的时候,他们会回答:江西人,麻城(或者黄麻)过籍过来的。

 

麻城过籍的人一般都信奉"麻城土主张七相公"

 

朱元璋为什么要强制迁徙麻城人到他乡?麻城人为什么信奉"张七相公"?

 

朱洪武为什么徙麻城人?我们先看看这篇明洪武四年京山县令写的一篇文章

 

 

京山县兴复邑治记(初稿)

                                    明洪武四年安陆州判官  刘习之

 

        京源温之故封域也,在汉为新市,在唐始置县,隶郢。今迹,县百里有府墙湖,盖城陷于湖,湖中城郭、尘、市、迹俱存,或谓卽古温之治,或谓县。始兴郡,皆号富水,故今富水尚为村名。

        壬辰之变,所在蜂起,所以为斯民毒者非一,其杀戮闘暴以其羣;不逞之徒,不食五谷牲畜,乃惟欲得生人而食之。以是京山之民供鬻烹,殆无遗类。今年夏,予以公委行县,蓁茅茂莽,深没人马,自朝逮夕,恒数十百里无居民。麏麚麞麋,奔突先后,县郭隶皂十余家,结茅编荻,与邑署相依倚。余旣以公,事留信次,远乡遗黎,稍稍来集。于是,告以圣天子涵煦子育之恩,诚恐流逋未还,草莱未辟,人无以为生;务欲使居官之人,躬亲谕劝尔民,宜蹈行忠信仁义,力耕以给赋税。民旣忻听,则皆涕泣曰:丧乱二十年,天下孰不引领延颈、以需圣明。

        今自剏县来,百废次第兴举,使继是为理者,诫心俯念民瘼,其庶几乎?则愿刻诸坚珉,以昭示来世,乃为叙,而刻之。县始权治新城,居三年,始复今所。隶政有廰,分案有曹,宾馆有庖,令、丞、薄而下俱有住宅,而各以其序,或从其制,城隍庙于凤凰台之上,三皇庙于邑署之侧,学宫度地,得某氏基址。他如惠民有局,社稷山川、风雨雷电有坛,下逮邑厉,亦有祭所。经始于洪武三年之秋,讫功于次年之夏。若夫经营规度,披榛莽而正龟卜者,则皆邑宰刘恒。宰,三衢人,独署邑事七年。今二令王思明、主薄姜济等来赞之。

 

        记言:县有府墙湖,城郭、尘、市、迹犹存。或谓卽古温州治,然后周之温州,卽宋之新阳、梁之新州也。皆因旧治而易其名,未尝他从,其说未可徴信。

 

        按:乡村诸老父尝言:元末天下大乱,盗寇蜂起,京山杀戮最惨,邑民仅存七十余家。吾乡惟索姓为土著旧籍,空存而已。是时田土旷芜无主,流徙侨寓者,悉插草为识,摢为己业。故乡民田宅私册有某祖承丈某山某田等字。又谚有"洪武开坎"之语。读刘公记文,可想当日之情事矣。至云县百里有府墙湖之名,亦邑东曾有彭陂废县旧迹,此外未闻,通志所纠是也。

壬辰之变,所在蜂起,所以为斯民毒者非一,其杀戮暴以其;不逞之徒,不食五谷牲畜,乃惟欲得生人而食之。以是京山之民供鬻烹,殆无遗类。今年夏,予以公委行县,蓁茅茂莽,深没人马,自朝逮夕,恒数十百里无居民。麏麚麞麋,奔突先后,县郭隶皂十余家,结茅编荻,与邑署相依倚。

 

翻译成白话就是:

壬辰(1352)暴发红巾军起义,,京山这个地方群雄蜂起,所以这个地方的百姓凶狠并不是个别现象,他们都是互相残杀斗狠实施暴力;为非作歹捣乱闹事的人,不吃五谷杂粮和牲畜,只希望得到活人杀了当食物吃。因为这样所以京山的百姓全部被买卖煮了当食物吃光了,几乎没有活下来的。今年(1371)夏天,我因为公务到县里转了一圈,野草丛生,疯长得将人马都淹没了,从白天到晚上,数百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各种野兽,到处出没,县城里就住居着约十家衙役,在茅草棚子里,和县衙作伴。

 

这篇文章写于1371(洪武四年),是作者的亲历,比较可信。说明明朝初年湖广没有人烟不是空穴来风。

 

再看看明洪武二十四年麻城县和孝感及附近各县的人口数量:

麻城县:十万五千一百一十二人。

安陆县:五千七百一十六人。

云梦县:三千三百零九人。

应城县:六千九百四十五人。

应山县:六千四百一十五人。

 

孝感的资料没有查到,我想也不会有多少人。以上的人口数量还是明洪武二十四年的,也就是说,明洪武元年政府徙麻城人到以上各县以及洪武二年流民定籍以后,经历过二十四年的繁衍后的人口数。洪武元年除麻城以外的各县人口更少。

 

除了上面明朝洪武四年京山县令的所见所闻外,

同治《汉川县志》记载,自元末兵燹以来,"川沔一带,烟火寂然,至明初仍是土旷赋悬,听客户插草立界。"

道光《安陆县志》:"兵燹以来,晨星而列雁户者又几何,闻之父老,言洪武初大索土著弗得,惟城东有老户湾屋数楹,而无其人。鸟兔山之阴穴以处者几人而无其庐舍,徙黄麻人以实之,合老妇孺子仅二干余口。"

孝感《义门程氏家谱》:泰乙公初迁孝邑洪乐乡泰彰社离家岗下芦林冲,即今大房院。此地值元末兵燹之后,满目流离,人烟绝迹,道逵之间,白骨纵横。

雍正《应城县志:齐兴八~~~乱定还乡,则极目荒榛,无复人居。久之,有同里易复和者,携亲妹亦避乱始归,遂以妹嫁之,邑中数万家,皆屠于贼,存者独此三人焉。~~~

 

以上资料都充分说明:元末麻城县极其周围地区基本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人口也基本没有什么减少。而鄂中的很多地方几乎是荒无人烟,虽然经历过明洪武元年的政府强制迁徙麻城人到这些地方,明洪武二年的收蕲黄流民入这些地方户籍,还有近二十年的人口休养生息,麻城县的人口数量依然比整个鄂中几府的人口数量还多。

 

要建立政权,首先必须得有人口,没有人口就无法建立政权。朱元璋得了天下,可湖广很多地方没有人烟,如果任这样下去,必定会使得这些地方成为流民的天下,时间长了,也必定会发生新的农民战争。所以,朱元璋得到天下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从最近的地方移民到这些荒无人烟的地方,把这些地方分给这些移民,再就是将原来的流民编入户籍,划一块地方给这些流民,这样,朱家政权就巩固了。

哪里移民到鄂中的这些地方最近?经历几十年的战乱,整个中原和湖广人口多的地方很少很少,就麻城人口多一些,所以只有从麻城强制移民了。

 

黄麻过籍有两种人。一种是政府于明洪武初年强制迁移到外地的麻城人,一种是政府于明洪武初年收编的蕲黄流民,这两部分人都是在明洪武二年编的户籍,他们的父亲或者祖父几乎都是江西人,也都是在宋元之季从江西逃到鄂东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家谱和碑文上都是明洪武二年落籍什么地方。

 

上面这两种人,是真正的黄麻过籍过来的。由于这些人的祖籍在江西,他们虽然出身长大在黄麻,但他们的亲戚和家族人员大部分在江西老家,政府分给他们土地,或者他们占到大片土地,政府发给他们土地证以后,他们怎么也耕种不了,可他们的户籍所在地麻城黄冈等地也没有多少亲戚朋友过来帮他们耕种,于是,他们就只有请江西老家的亲戚和族人到这些地方来,帮他们种地。江西的亲朋看到到这些地方很好谋生后,就大批的到这些地方来,或投亲靠友,或做手艺经商,于是就有更多的江西人到了这些地方,引发了一场江西填湖广的热潮,这就是江西填湖广。于是,江西老家的人就成了湖广人的老表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一是方志,一是家谱,查这个很费精力,也很难找到相关资料,刚好我手上这方面的资料很多,所以说说我的观点,让大家明白麻城过籍和江西填湖北是怎么一回事情,也让我们知道我们祖先的创业历史。谈不上研究,爱好而已。

 

为什么睡觉称到麻城去了?

 

这些政府强制迁徙到各地的麻城籍江西人后代,虽然不认为自己是麻城人,始终认为自己是麻城籍江西人,麻城只是他们过籍的地方,但他们却是在麻城出生长大的,麻城的山山水水是他们所怀念的,可他们再也回不去麻城了,只有梦回麻城。再说起麻城来,也只是睡觉做梦的时候去过麻城。

时间久了,他们就把睡觉称做"到麻城去了"。梦回故乡,也是一种享受。

 

关于张七相公

 

  光绪《麻城县志》:"旧志福主神,宋时西蜀壁山县张氏,行七,世称张七相公。其先人官大理评事,母杨夫人,崇敬三宝,喜施济,因是诞神。神生三月能言,七岁通诗文,尤好元理。有神人见而谓之曰:此子有夙因,应以童身证道显法。于楚年十七历游至麻城,见民间多淫祠,尽毁之。祠主诉官,系狱三年。值狱中火灾,神自知厄满当出,使自邑令,以能襄解释之。跨乌骓,执朱梃指火,火灭。遂西行至相公桥,人马飞升,望者见其止于五脑山,遂立庙山麓以祀之。

岁苦旱潦祀之必应,民有疾厄祀之必痊,湖山险阻呼之必安,嗣续艰难祷之必吉。远近朝谒者无虚日。宋封紫微候,明封助国顺天王。国朝嘉庆敕加封灵感二字。凡麻城之都门会馆,暨渝城、宜昌、沙市、汉口等所在城镇,会馆皆以福主为祀。"

  由此可知麻城人对张七相公的信仰起源于宋代。

 

什么意思?大意就是说:

这个张七相公是个四川人,从小就是一个神童。十七岁到了麻城,看到麻城的老百姓建有许多不在祀典的祠庙,于是就全部摧毁了这些乱七八糟的祠庙,这些乱七八糟的祠庙的主人打官司,让张七相公坐了三年的牢,到了第三年快满了的时候,牢里发生了火灾,这个张七相公就说:我张七能够灭了这场大火。于是就骑了一匹黑马,拿了一根红拐杖,指着火说:!火就灭了。火灭了后,他和他所骑的马都升了天,看到的人说他和马到五脑山上去了,人们就在五脑山上建了个庙祠奉他。

人们有什么难事的时候到庙里求他难事马上就化解了,于是远近的人们都到这个庙里来烧香,天天人流不断。宋朝的皇帝给张七相公封了个"紫微候",明朝的皇帝给他封了个"助国顺天王"。清朝的嘉庆皇帝给他加封了"灵感"二字。

 

这个张七相公是个什么难事求他都能化解,有求必应的神。你看,这到处都是战乱、灾害、瘟疫,人都差不多死光了,就我麻城和麻城附近到五脑山上张七相公庙烧香了的人全部活着,不是张七相公保佑还能是谁保佑?这就是信奉张七相公的好处。

于是,这些迁徙到各地的麻城人也好,黄冈人也好,就更信奉张七相公了。也附带的影响了那些从江西过来的亲戚朋友信仰张七相公。

 

将儿时乡村的一种小游戏"闯麻城"传上。

 

游戏的玩法是:一群小孩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然后相向站成横排,各排用手拉成人墙,由一方先齐声喊叫"天上雾沉沉,地下闯麻城,麻城闯不开,河那边的哪个敢过来?"对方回应,接着一人出阵,用力冲向对方人墙,冲开了人墙,就可以为本队赢回一人,拉一人参加本对队员;冲不破,就被对方留住,最后以一方赢对方大多数人为胜。

这种竞技游戏,要求善于把住时机,选择好突破口,否则难以取胜。

 

      传说朱元璋在湖北与陈友谅的争战。当时朱、陈大战,杀得湖广遍无人烟。百姓舍家奔逃聚集到麻城。不久,麻城也被朱元璋大军围住,形势十分危急。玉皇大帝不忍生灵涂炭,派张七相公来救麻城人的性命。张七相公坐在麻城的城墙上,身子足有近八丈高,脚穿两丈五的大草鞋,伸到护城河里戽水玩,手里拿了一根三丈长的旱烟袋吸烟。

兵士看了赶快报告朱元璋,朱元璋一见惊呼:"好大人,好大人(好大的一个人)!"

张七相公一笑:"我是小伢,我家大人还在家困瞌睡(睡觉)!"朱元璋一听,倒抽一口凉气,急忙撤兵,麻城就这样保住了。

麻城解围后,百姓迁居各处。当时孝感一带是一片荒芜之地,第一批人在年前迁来;第二批人在年三十晚上迁来;第三批来的人已过了年初一,好的地方都让前两批人占住了,只得在柞刺林里过年。至今孝感还有很多湾子叫张家刺林、李家刺林的。

还有的传说人来时家未建立,腊月三十正逢下雨,就戴着斗笠吃年饭。不知道孝感现在还有没有戴着斗笠吃年饭的。



  因为麻城是这些移民的老家,所以孝感俗语将睡觉做梦说是到麻城去了。孝感人还在神龛上供着麻城土主,张七相公的神位,以示自己的祖籍在麻城。

  游戏与传说反映了古代的移民情况,对于今天孝感一带尚存的许多习俗来说,无疑是一种恰当的注解。

 

小时候听老人讲古,说区分一个人是否麻城过籍而来的唯一办法是:看人的脚小指甲,脚小指甲是破的就是麻城过籍而来的,问为什么,老人讲过去天下大乱,杀得百姓四处逃窜,逃到麻城才歇了一脚,脱下鞋袜一看,脚小指甲跑破了。

看看自己的脚小指甲,果然是破的,于是对自己是麻城过籍而来深信不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