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1067期: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影像吧 2019-02-15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资料】

男性,58岁。体检发现左下肺块影,追问病史近月来偶有咳嗽,其他无特殊异常。


A

B

C

D

E

F

【影像学检查】

A.B.CT平扫见左肺下叶孤立性肿块,以广基底与邻近胸膜相贴,边缘毛糙、两侧见“平直征”,周围炎性渗出;

C.D.抗感染治疗后1个月复查病灶缩小,边缘长毛刺;

E.F.PET-CT检查病灶核素浓聚,较高摄取,显像影明显小于CT检查块影

【最后诊断】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病理)。

【诊断要点】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病变,由于其内可有大量炎细胞浸润,过去被误认为是一种炎症后的反应性增生,于是炎性假瘤成了最常用的代名词。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病变中梭形细胞才是主要成分,而且该病有复发和转移的潜能,年轻患者常有染色体异常,于是逐渐认识到这是一种真性肿瘤。1994年WHO软组织肿瘤国际组织学分类专家组将其定义为“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常伴有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浸润的一种肿瘤”,并将其归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中间性、少数可转移类,其具有中间型或低度恶性本质,偶尔可发生转移。好发于中青年,男性较多。多见于肺部,亦可发生于肺外任何部位。

1.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咳嗽、胸痛,少数痰中带血,一般无发热,约1/3的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

2.X线平片:

多位于肺外周胸膜下,类圆形肿块,通常>3 cm,密度较均匀,边缘不光整,假包膜形成则光整,动态观察肿块可数月或数年无明显变化。

3.CT表现:

1)类圆形肿块,直径多在2〜5 cm,少数可有浅分叶。

2)病灶边缘通常不光整,长毛刺、索条影,周围炎性渗出,邻近胸膜可见粘连增厚,假包膜形成则光整。

3)肿块密度大多均匀,可有坏死小空洞、钙化、“空气支气管征”。

4)可见较特征性征象,有利于诊断,如“桃尖征”,即肿块边缘见形似“桃尖”的尖角样改变。“平直征”指肿块某一层面见一侧边缘平直呈刀切样改变,或基于胸膜的“方形征”。

5)增强检查:强化程度因假瘤组织成分不同而异,部分可明显较均匀强化,有的见假包膜强化,其环形强化边缘呈连续性无中断,具有诊断意义。

6)无胸腔积液,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无肿大。

4.PET-CT:肿瘤代谢活跃,18F-FDG可有较高摄取。

【分析思路】

诊断依据:

1.患者体检发现肺部病灶,无肺部特殊病史。

2.左肺下叶孤立性肿块样病灶,边缘毛糙不整,周围炎性渗出。

3.肿块两侧“平直征”,广基与邻近胸膜相贴,局部胸膜增厚。

4.无胸腔积液,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

5.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复查,病灶缩小,周围渗出吸收,出现长毛刺、索条影,PET-CT检查核素浓聚,较高摄取,显像影明显小于CT检查块影。

鉴别诊断:

1.周围型肺癌:①肿块多见分叶、短毛刺,可见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②肿块抗感染治疗或短期内复查无缩小。③肿块周围渗出演变为长毛刺、索条影与肿瘤生长不符。④PET-CT检查核素浓聚块影大小应与CT检查一致。

2.结核球:①结核球直径多<3 cm,边缘光整,或呈纤维索条影,瘤内明显钙化,其周围可见形态、性质不一的“卫星灶”。②孤立性下叶结核少见,尤其结核球,如周围渗出视为进展,有空洞、播散灶形成,此例未见。③抗感染治疗无效,抗结核治疗后好转需1〜3个月。

3.肺真菌病:①系因人体免疫力低下而致机遇性感染,本例患者无相应临床病史。②真菌感染可表现为类似孤立性球形病灶,边缘渗出索条影,但是非针对性治疗无效。

4.肺隔离症:①左下肺叶类圆形病灶,边缘毛糙、渗出征象类似于肺隔离症继发感染。②本例未见特征性体循环供血动脉与肿块相连。

5.肺韦格氏肉芽肿:①局限性肺韦格氏肉芽肿可多发或单发,病灶边缘毛刺索条影,与此例相似。②抗感染治疗无效,激素治疗有效。③患者发热、贫血、体重减轻、肺部感染症状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