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节:蔡邕《九势》“护尾”、“疾势”、“掠笔”。

 杏林长春 2019-02-16

张老师批语:书法涉及的东西比较多。不是单纯的写字,但是现在很多人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写字上,不去读书不去读帖,这样死临帖是不对的;一定要有扎实的字外功,也就是说国学功底。不要说写了十年九成宫,但连九成宫读都读不下来,觉得字写的不错,就称书法家了,实际上还差得远。中国人可以把钢琴弹得很好,也可以把油画画的很好,但是你听说过西方国家出过书法大家吗?

上一节回顾

“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是对“藏头”和“藏锋”的精准阐述,理论之殊妙,是在于读于心、合于实践,达到“恍然大悟”之效。

:书论刊配合实践刊(正在加紧筹备中)就是殊妙体现。

疾势

出于啄磔(zhé)之中,又在竖笔紧趯(ti)之内。

疾势:快势,迅疾之势也。

此处所指快又非单纯的快,为避免误解,蔡邕补充了“出于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内。”

“啄”,如“永”字右边第一画短撇,先是藏锋起笔,再折锋向右下作顿,转锋向左下力行,然后才迅疾锋利撇出。

“磔”(书法术语,“永字八法”中捺笔为“磔”)即波画也,所谓一波三折也。第一折稍短,行笔略快,第二折稍长,放缓行笔;第三折快行笔,近出锋处,一按即收。

“趯”(书法术语,“永字八法”中的钩法),如“永”字竖画之出钩处,出钩前是蹲笔,然后才突然而起,有如踢脚之力骤也。

(蹲笔,笔者这里不做详解,会在《提笔、顿笔、蹲笔、驻笔、衄笔、挫笔、抢笔、转笔、折笔笔法详解》”一节中详注,运笔方法象顿笔,但按下力度可轻些,起着调节换笔的作用。)

掠笔

在于趱(zǎn)锋峻趯用之。

即长行的撇,如“广”字,“庆”字左下一撇,写长撇,初为竖笔,行至中途偏向左行;这是笔毫略按,使笔画变粗,然后作收,把紧行的笔毫略略放散,故谓“趱缓”。

趱,就有散走之意。接着又是紧张收笔,这种笔势,才是趯法;又是紧收笔,故谓之“峻趯”,而在趱峻,峻趯两种笔法中,完成掠笔这长行的撇。

护尾、藏头、藏锋

画点势尽,力收之。

回锋逆收,藏锋画中。

势尽:笔势终尽。

“护尾”与“藏头”是相对关系。

“藏锋”是“护尾”和“藏头”最终表现形式,简单说,“护尾”和“藏头”的目的都是“以包其气”。

图文并茂+实践应用=事半功倍

张老师批语:出书的人越来越多,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一样,现在所谓的“文人”,没有傲骨,只剩傲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