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味 | 舌尖上的秃黄油!润滑鲜亮喷香四溢...怎么会这么好吃!

 老周ljlj9w7mnv 2019-02-16


最近大家是不是都被超赞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给刷屏了呢?光是第一集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秃黄油拌饭就已经令人馋的不要不要的了!



油滑鲜亮的秃黄油,淋在热气腾腾的米饭上,慢慢搅拌均匀,直到每一粒米上都裹满金黄。隔着屏幕都能闻见蟹的鲜香,让人只想冲进屏幕里,大口扒起来!



秃黄油是上海话最好的意思。大闸蟹本身就够鲜够香吧?而秃黄油只取纯蟹黄蟹膏熬制,里面不掺杂一丝蟹肉,精华里的精华,鲜香浓郁被称为中华美食的最高境界



怪不得连美食家蔡澜老先生都夸赞:“单单是吃膏的话,不如去吃秃黄油。一款好的秃黄油要粘,也要腻(并非恶心的油腻),其他菜都怕肥腻,唯有秃黄油非又肥又腻不可。



不过做品质佳的秃黄油对原材料、配方工艺都是非常讲究的,三斤大闸蟹才换来的一口美味啊,非常奢侈金贵~



可这秃黄油一火,市面上各种参差不齐品质的产品就多了起来,有用“蟹粉酱”(指大量的碎蟹肉、少量蟹黄的混合物)滥竽充数的,还有更差的“蟹黄酱”就更不用提了,用大量的碎蟹肉、各种调料做成。压根儿就没什么蟹黄成分,非常容易买到以次充好或者是味道不好吃的秃黄油。



那么该怎么选择一款货真价实高品质的秃黄油呢?


我们新先聚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试了九九八十一种之后为大家选出来一款超赞的秃黄油,入口肥滑中带着柔和的鲜香,却一点儿不觉得乏味油腻。雌蟹的黄,雄蟹的膏,一勺挖空,裹满蟹黄碎,天哪这也太好吃了吧!!


闻一下根本把持不住,咬起来更满是惊喜!是由蟹黄蟹膏蟹腿蟹肉蟹钳肉5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用它拌刚出锅的米饭、面条,每一口都是大写的“真香”“好吃”!什么鱼翅捞饭、鲍汁捞饭瞬间成为浮云~



精选长荡湖大闸蟹,肉质鲜美,蟹膏醇厚

“一口吃爽” 


既然大闸蟹是秃黄油的原料,那么秃黄油好不好吃,在原料上就要讲究。


长荡湖水质清澈,水草丰茂。水位在1.3-1.5米间,这是大闸蟹最爱的环境。除了优越的环境,还离不开渔民的养护。渔民坚持以水草、活虾、小鱼喂养大闸蟹。



每年西北风起,公蟹的蟹膏变得肥美,母蟹的蟹黄醇厚,坚持选用最佳时节的高品质大闸蟹来做秃黄油。



首先,必须活蟹现拆,坚决不允许用冷冻的蟹黄。



其次,蟹黄必须成熟、饱满。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心等到最佳时节,母蟹的蟹黄凝而不实,蟹油红润盈亮。



古法酱料纯手工熬制,每个工序都是心意

“吃出幸福”


原材料精心挑选好,配方也不可小觑。别小看这瓶儿秃黄油,它每一口极致味道,都源于对酱品质的坚持——遵循《随园食单》古法定制,绝妙配方,100%无添加,让秃黄油一秒入魂儿~



除了原材料和配方,还要坚持以下几道道工序:


蒸煮:将大闸蟹清洗干净,不添加任何佐料,直接放竹笼隔水蒸煮。伴着水蒸气缓缓升起,蟹壳渐渐变得金黄,丝丝鲜香开始扑面而来。



拆蟹:这步也是有讲究的,要先去脐开盖,去除蟹心和蟹肠,把蟹身上的蟹黄和蟹膏一点儿不落地挑出来。还要分别拆出蟹身肉、蟹腿肉、蟹钳肉,以作备用。每天就光拆蟹就要花15小时



熬制:农家菜籽儿油炒制,加入葱姜爆香后捞出,起到去腥提鲜的效果。再倒入备好的蟹黄、蟹膏等,小火慢熬。熬制期间,锅铲要划圈搅动,最后加入秘制调料~齐活儿!



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哦!吃的讲究的人都知道这原料、步骤差之毫厘,口味谬之千里,每一环节做不到位都直接影响入口的鲜香味儿~



既要挑选品质极佳的大闸蟹,还要严格按照步骤来操作。用几十只大闸蟹的精华,在同一个锅里走向“生命的大和谐”被制作出来,隔着屏幕也能闻到蓬勃而出的香气~



有了秃黄油,哪怕是厨房小白也能秒变大厨。过年过节家里来客了,秃黄油就是最好的待客之道。



炒菜的时候加一勺儿秃黄油,其鲜香浸入菜品,既可调色,又可调味。吃一口,口感细嫩,满口蟹香,舌尖瞬间被惊艳到~



一碗刚出锅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浇上一勺儿秃黄油,饭的余温逐渐软化油脂,黄油把米饭染成金黄。再稍加搅拌,蟹黄的鲜,蟹膏的香,逐一渗入米饭中。光是想想都觉得香!



吃面的时候加上两勺儿秃黄油浇头,有了这一碗美味,再冷的天儿都有自己做饭的动力~也不用担心味儿重上火,真的是入口只有鲜香!老人孩子都爱吃~



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着鲜香四溢的秃黄油啦?!不过由于只选用最佳时节产的大闸蟹。12月、1月才有,产量本就很少,再加上秃黄油十分珍贵,所以能品尝到这极致鲜美的时间不多哦~过了这个时间,可就要再苦等一年啦!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