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午岭上有条秦直道

 玉树临风肖 2019-02-16

子午岭,多么有世界味道的洋气名字!多日在草木稀疏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间行走,忽然听说这么一个美好的名字,我立马就想到了那个世界共有的“子午线”,而且还听说“子午岭”是这一带非常稀有的一片浩瀚的原始森林,庆阳高速路上看到过一则关于“子午岭”绿色特产的醒目广告,立即对“子午岭”有了一种特别强烈的憧憬,心里已经认定一定会去看看“子午岭”。虽然介绍者犹犹豫豫地说不准它名字的来历,也说不准它到底和“子午线”有没有关系,我还是认定“子午岭”和“子午线”一定有关系,至少名字相近嘛!

    岭,因为“子午岭”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去审视这个词。在我原有的认知里,岭就是横着看的山峰,有苏东坡的诗句为证,“横看成岭侧成峰”嘛!我从小在太行山区长大,见多了陡峭高山下延伸出来比较小的“山岭”,压根没想到竟然有绵延八百公里的“子午岭”,再一想,还有我国南北分界线的标志“秦岭”呢,感觉自己这么多年都小瞧了“岭”。

从地理学上说,山是一个独立高耸的体系,岭的范围比山还大,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山连绵形成的地形上的屏障。再细究,岭居然有四个意思,一是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二是高大的山脉;三是专指大庾陵等五岭,毛泽东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指的就是那“五岭”,“岭南”也是指“五岭”之南;四是姓。

追根求源地一番折腾,果然,就是因为“子午岭”和“子午线”同一个南北走向而得名。北为“子”,南为“午”,“子午岭”就是一个南北方向连绵的山的屏障。但“子午线”是十九世纪才定名的,1884年才确定“本初子午线”,子午岭亘古就有,怎么会和子午线有关?再探究,子午岭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得名子午岭,之前一直叫大桥山。那么,是谁把大桥山改名为“子午岭”了呢?这似乎成了一个谜,不管是谁的提议吧,“子午岭”这个名字真的很洋气,是世界级的名字。

在子午岭里穿行,我看到了黄帝的“衣冠冢”,我理解当地人对黄帝的尊敬和崇拜,也知道黄帝曾经在桥山一带活动,还知道官方和民间认定的黄帝陵就在附近的子午岭余脉的小桥山。其实,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他究竟葬在哪里并不重要,关键是体现了我们对先祖的怀念和敬重!

子午岭上有“秦直道”,那是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怪不得叫“岭”呢!

站在子午岭制高点的观景台上眺望,四周一个一个起伏的山头像波浪一样簇拥着,一直绵延到遥远的视线之外,天地的交接之处,似乎没有边际,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走向。

我心里纳罕着,这就是子午岭吗?除了整个外表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无边无际的绿色,单看外形,分明就是天和地蒸的一笼黄土“馒头”挨挨挤挤地铺展开来,一直铺展到远而又远的远方。不过,理性告诉我,是我一个肉体凡胎的眼力有限,看不透这个神奇的世界,假如从上万米的高空俯瞰,一定能看出它的南北走向和它的蔚为壮观。我曾经在学校地理教室外长时间注视立体的中国地图,能清晰地看到子午岭是一个南北长的山岭,和秦岭像两条平行线,只不过一条画的长一条画的短,还没有对齐罢了。

在原始森林无边无际的树木掩映下,秦直道在子午岭的山脊上蜿蜒远去,望不到尽头。但我知道它从咸阳开始,一直要延伸到包头去,将近800公里,真的是一项浩大的国家工程。如果不是秦始皇倾全国之力,这是不可想象的。我脚踩的这一段土路不宽,大约四五米,但我知道秦直道一般都是20到60米之间,最宽的地方可以让13辆马车奔跑呢。在子午岭的山脊,能有这么宽,已经难得了。在瞭望台的展览资料上看到秦直道的修建要求,中间高两边低,边上还有排水沟,都有具体的尺寸和技术指标,让我对古人办事的认真钦佩不已。假如现在的“高速公路”有那时候的敬业和要求,质量该有多好啊,还用得着天天返修吗?

我们都知道秦长城,都知道秦始皇修长城,那是因为和匈奴的战争,也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我自己孤陋寡闻,以前没听说过秦直道,其实秦直道的伟大丝毫不亚于长城。长城是大英雄,秦直道就是幕后英雄;长城在前线,秦直道在后方;长城直接就是一道屏障,但如果没有秦直道运送士兵和粮草,长城就形同虚设。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长城早成为一道风景,秦直道却一直发挥着路的原始作用,一直到清朝才逐渐退出运输主力,有的路段至今在使用着。以至于我怀疑秦直道和秦长城一样,秦朝奠定了基础,历朝历代都有修建,只不过功劳都记在秦朝罢了。

我们能够想起来这条大道上曾经是多么的繁忙和重要。秦直道是秦始皇下令修的,他活着的时候没有走过,南巡死了从这条路上回到西安。“飞将军”李广走过秦直道,去抗击匈奴;汉武帝带兵走过秦直道,去炫耀武力;王昭君含泪走过秦直道,去匈奴和亲;曹操霸气走过秦直道,去把蔡文姬从南匈奴迎回汉朝;李世民威风凛凛地走过秦直道,去征讨突厥……不知道多少人走过秦直道,也不知道这条路上发生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司马迁从这条路上走过,还书生气地批评秦始皇修这条国家公路是“固轻百姓力矣”,其实,秦始皇修长城,修秦始皇陵,哪一项又重视百姓之力了呢?

秦直道是秦始皇为了抗击匈奴命蒙恬率十万民工修建的,公子扶苏因为劝助始皇镇压儒生被派到上郡监督蒙恬修直道。子午岭上,秦直道两边有兵站遗址,也有烽燧遗迹,还有邮亭遗址,有调令关等等建筑,分明就是军事工程,也是国家控制工程,秦朝时候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走的。

走在秦直道上,让我感慨不已的是,最有继位资格的公子扶苏和劳苦功高的蒙恬,在秦始皇死后却被赵高和李斯这两个小人用一道假圣旨就赐死了。我实在无法还原当时扶苏和蒙恬接到假圣旨时的景象,但我们可以揣摩当时蒙恬和扶苏的心态,想象他们该是怎么样的悲凉和无奈啊!他们怀疑过这道圣旨的真假吗?李斯亲手写的诏书,又盖着玉玺宝印,哪里能分辨出真假呀!他们想过去找秦始皇问一下为什么要赐死他们吗?秦始皇那么霸道,他们想想都觉得没用。蒙恬想过要反叛吗?他有这个实力呀,十万雄师在握,秦直道又那么方便,可他是忠臣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选择了自杀。

蒙恬和扶苏死了,是按照假圣旨的要求自杀而死的,因为蒙恬要做忠臣,扶苏要做孝子。

关于蒙恬和扶苏的归宿,流行的说法是,蒙恬葬在了陕西绥德城西的大理河畔,因为深受将士爱戴,数千万将士用战袍兜土成墓,状似山丘。部下将士和黎民百姓还效仿其生前所用之笔,制作了许多毛笔,从此,毛笔的制作和使用逐渐流传全国。这种说法,表达了将士和百姓对蒙恬的感情,但庆阳的百姓认为,蒙恬墓应该在正宁,明代大忠臣、正宁人景清在《题正宁县城》诗中云“果老升仙遗墓古,蒙恬赐死故城荒。”清代诗人仇全在诗歌《蒙恬故城》中云“当年白骨葬阳周(古代正宁的名字),蔓草于今尚土丘。驰武城边风雨暗,列山冢上鹤猿愁。万古招魂人永逝,高山流水恨悠悠。”除了这些文字证明,从情理上分析,蒙恬身前和扶苏在一起,死后墓葬也应该离扶苏墓不远吧?扶苏葬在了正宁紧挨着的宁县,在宁县的一个山谷里,留下了一个孤独的“太子冢”。

历史无法假设,也无法苛求,更无法重来。蒙恬和扶苏的故事,是一出英雄的悲剧,历史的悲剧!

子午岭生态保护的很好,据说子午岭里有八百多种植物和动物,有兔子、松鼠、喜鹊、山鸡等常见野生动物,也有野猪,有梅花鹿,还有比较罕见的豹子呢!

子午岭是庆阳的“肺”,正因为有子午岭,庆阳周边的气候才这么清清爽爽,温润宜人。

在高速上看到庆阳市林业局的一条广告“学习萨罕坝精神,再造一个子午岭”,我很高兴,也充满信心和希望,假如庆阳能再造一个子午岭,黄土高坡的庆阳就真的风光万千了。

庆阳2019年年底就有望通高铁了,飞机、高速、高铁就形成了立体的交通网络,让庆阳人出行有了更快的“直道”。秦直道虽然还有使用价值,还经常成为马拉松长跑的“路”,但已经成了子午岭上的一道风景,一段历史,一种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