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显微镜下的细胞世界

 板桥胡同37号 2019-02-16
黄荣丽

清河县中医院检验科


医院中的检验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是一个检验人体血及体液等标本的重要医学实验室。我们的好帮手除了高大上的各种仪器,还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好闺蜜”——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就像是我们的千里眼, 它可以用来观察骨髓、血液及体液有形成分,并放大千倍,异常的细胞纤毫毕现。


话不多说,先上几张血液图片。


视野里出现很多原始粒细胞,健康人一般外周血是见不到原始和幼稚细胞的!(健康成人骨髓原始粒细胞<2%)。
此为一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图中巨大细胞为产板型巨核细胞,它的边缘部分破裂脱落后形成血小板。


图中很多圆球形红细胞,失去正常红细胞的双凹圆盘状。
此为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


此为酯酶染色下的骨髓涂片,像不像国画中的葡萄。


图中桑椹样细胞为Mott细胞,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片中多见。


图中为两个异形淋巴细胞,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多见。


科普小知识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三类细胞。


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直径只有7~8.5μm,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通过毛细血管时,可以改变形状;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此外还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血小板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体积很小,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可引起出血性疾病。


综上,血液储存着人体很多健康信息,疾病状态下的血细胞形态、数量及相对比例都会发生变化,而仪器的检测范围是有限的,对血细胞形态变化、异常结构和寄生虫是无法识别的。


当医生开具末梢血形态分析和骨髓象分析后,我们的“好闺蜜”就派上用场了,在实验室检查中,尤其是血细胞计数,显微镜检查仍是金标准,血液细胞形态学对各种血液病、类白血病反应、各种类型贫血、寄生虫感染诊断有很大价值。



王哲副主任医师点评

文章形象,生动,着重介绍了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中外周血和骨髓异常形态出现和相关疾病诊断的联系。图文并茂,建议检验数据尽量准确,引用文献注明出处,最好把部分细胞形态特点进行简要描述,语言再进行必要的提炼便于读者理解。



王哲,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临床检验副主任医师,承德医学院内科学副教授;河北省检验医学诊断学会理事,血液系统疾病检验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老年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保定市检验医师协会常务委员,保定市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