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探广富林

 木香草堂 2019-02-16

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朋友在广富林拍的照片,其中一张“屋顶漂浮在水上的房子”的相片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由此生了前去探访的念头。眼下正值阳春三月,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于是便择风和日丽之日与夫人一起前去探访。春探广富林

 

漂浮在水上的房子

早上九点出发,从延安路高架到沪青平高速,再转嘉松公路抵广富林,路上所费不到一个小时。广富林现在还是一处未完成的工程,采取边建设边开放的模式,建成一处开放一处。工地的入口在银泽路上,停车场还未建,旅游巴士和来访的车辆只能停在工地入口前的路边。

广富林是上海郊区的一个村落,也一处古文化遗址,1958年在开挖河道时被发现。经考古发掘,遗址的文化遗存分为两层,上层系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下层系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是衔接崧泽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的重要时代环节。2006年中外考古学家聚集松江,经学术研讨和实地考察后确认,广富林遗址中的下层是新发现的文化遗存,是一种新见的考古学文化,根据考古学定名原则,命名为“广富林文化”。春探广富林

 

水中的墙和水上的门

这一文化类型的存在距今已有4000余年,前后的时间跨度约为300年左右。与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相比,广富林文化的承续时间短,分布范围小,影响力有限,它最重要的意义是填补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谱系。

进入工地,过大石桥,沿石板铺设的道路前行,前面有一座跨路而筑的褐红色的牌楼。牌楼为三间四柱五楼,高大雄健,正楼和左右次楼的檐角飞翘,中间的夹楼较小,楼顶以小瓦覆盖,镂空的花脊两头饰鸱吻,方形立柱两面置白麻石云纹抱鼓,牌楼的匾额为黑底雕花饰金边,中间书“登瀛坊”三个金字,是一座江南风格的牌楼。春探广富林

 

“登瀛坊”牌楼

牌楼东面的区域已基本建成,西面还有一部分农田,油菜正在开花,黄澄澄的一大片,田边的桑枝也吐出了油绿的新叶。隔农田看见远处的土堆后面正在施工,一座高高的楼台已现出雏形。

向东行是一个石板铺筑的广场,广场北面的土地还未平整,搭了几间工棚,南面是一面影壁墙。影壁宽大高峻,长约三四十米,高约10米,中间主壁上是一面巨大的砖雕,上面塑造的是松江的一些著名历史人物和故事的画面。两旁副壁上的砖雕描绘的是广富林地区的山水风景和田园风貌,左右画壁中间分别有《广富林概貌》和《广富林文化遗址》的金粉题记。在各地游览,见过不少砖雕,但面积如此巨大且如此精致是很罕见的。春探广富林

 

影壁墙

中国在建筑上运用砖雕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东周时期的瓦当,到汉代出现了画像砖,真正形成砖雕是在北宋,到明清时期砖雕艺术达到了巅峰,所有的雕刻技法都可见于砖雕,现在这门艺术已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砖雕的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在砖坯上雕塑,制模后入窑烧成雕砖,另一种是直接在烧制好的青砖上进行雕刻,然后拼装而成。春探广富林

 

园区内的砖雕

砖雕分各种流派,主要有北京砖雕、天津砖雕、(山西)清徐砖雕、(甘肃)临夏砖雕、(皖南)徽州砖雕、苏州砖雕、广东砖雕。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风格不同、题材不同、使用的技法和艺术表现方式不同。一般来讲北方的砖雕表现得较为粗犷浑厚,神话传说和民风民俗的题材比较普遍。以苏州为代表的南方砖雕则较为精致细巧,题材偏重于才子佳人,山水风景。诸如吉祥如意、招财进宝、忠孝节义、多子多福等题材则南北都有。

过了这个广场,东面是一大片湖面,“屋顶漂浮在水上的房子”就在这片水域。这是一组建在湖中的褐红色建筑,以栈桥与湖岸相衔,一眼看去,它确实像一些漂浮在水上的房顶,使人会立刻联想到它浸入水下的部分,这一点正是这组建筑在设计创意上最有趣的地方。春探广富林

 

水中建筑

建筑的土建工程虽然已完成,但内部装修尚未结束,门口用木板封闭,隔玻璃窗看见里面堆着一些建筑材料,看不清是否含有地下空间,也很难判断它今后是一个博物馆还是有其他用途。

人类离开洞穴之后,最初的居所是以树枝搭建的人字形结构。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我们的先民为了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功能,于是建造了杆栏式房屋,据考古研究,早在史前杆栏式房屋就已在太湖流域普遍存在,在广富林遗址的第三次发掘中,北部湖区边上发现的一个杆栏式建筑群证实了这个论点。

有无地下空间其实并不重要,就我个人的理解,这些建在水上的建筑,是以江南地区特有的水文化、建筑外观的人字形结构和山墙部的杆栏式构造形式这三大建筑元素来彰显广富林遗址的文化特征。春探广富林

 

杆栏式构造

看过这些水上建筑,沿一条石板铺设的道路向南。右面有一个高墙大院,白壁黛瓦,砖雕门楼,马头墙,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可惜院门紧闭,不知是何所在。再往前是一片江南民宅,这些民宅以漏窗院墙连接,形成一个很大的院落,同样是院门紧锁,与徽派建筑不同的是这里院门边的墙上悬有“上海书法家协会”和“松江区书法家协会”的铭牌,这使人对它的用途有了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

两个院落之间是一座四柱三间的砖木建造的门楼,门楼高大雄伟,结构简单古朴,朝东而立,双坡顶,覆小青瓦,中间为栅栏式双开大门,两边为斜砌的水磨方砖影壁,壁心镶花树鸟兽砖雕,黒木门匾上书“皇甫春晓”四个金字。广富林,又称皇甫林,嘉庆年的《松江府志》卷二有“广富林在三十八保,一名皇甫林”的记载。春探广富林

 

“皇甫春晓”牌楼

南面是一片唐代风格的宗教文化建筑群,由东向西排列着已经完工的三组建筑。听一些游客说它们像日本建筑,其实这是一个误会。日本的建筑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在唐代,日本的遣唐使中有一部分人是专门来中国学习建筑的,他们甚至把长安的一些建筑完整地测绘下来,回到日本的京都后再原模原样地建造起来。因此,日本的古建筑普遍具有中国唐代建筑的风格和特征。春探广富林

 

宗教文化建筑

遗憾的是中国真正建于唐代的建筑现在所剩无几,木构建筑仅剩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而日本的古建筑保护比较好,京都是日本的古都和著名的旅游胜地,去的人多,电视中出现的画面也多,那里的古建筑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印象,因此产生了如此误解。春探广富林

悬山顶收山较深,悬鱼简单

最东面的一组建筑像是一个禅院,朝南一排三座山门,中间的正门略为高大些,褐红色院墙,从外观上看,里面应该有几进院落。由于尚未开放,门额上也无门匾,说它是禅院只是我的猜测。这组建筑最大的看点是它形式多样的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重檐四角攒尖顶等。唐代建筑的屋顶坡度比较平缓,举高不超过前后檐枋距离的四分之一,悬山顶收山较深,并饰以悬鱼。青黑色屋瓦,屋脊两端的鸱吻较为简单粗犷,这些唐代建筑的特征在禅院的建筑上表现得比较充分。春探广富林

 

禅院大门

中间部分是一个塔院,塔高三层,位于院子的北面。此塔为仿木构方塔,建在一米多高的石砌台基上,正方形的塔体逐层收缩,塔身四周有围廊。底层为石栏杆,千层莲花望柱头,南面踏跺两边的垂带栏杆前置抱鼓石。二、三层为卍字纹木栏杆,莲花望柱头。塔檐伸展飘逸如浮云,覆金黄色琉璃小筒瓦,四角攒尖顶,十三相轮金色宝珠塔刹。相轮是刹身最重要的部分,是敬佛礼佛,仰望观瞻的表识,相轮的多少,以塔的形体大小和形制等级来定,少的三、五圈,最高等级为十三圈,也称十三天。春探广富林

 

三层方塔

塔院南面与东边禅院拔齐是一排三座棂星门,门柱前后置抱鼓石。塔院尚未开放,因此还没有塔名。

最西面的是一组建筑是知也禅寺,为率先开放的景点。禅寺的门殿面阔三间,黑瓦庑殿顶,主脊两端的鸱吻粗犷肥大,立柱较粗,且下粗上细,上面的斗拱硕大,这些都是唐代建筑的特征。

知也禅寺供奉的是文殊菩萨,大殿称五方文殊殿。殿内中央为文殊本尊,环绕四周的是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和八字文殊。佛书中讲:修持文殊法,可增一切福德、智慧、坚固记忆,令得聪辨,演八方妙法,了知诸法真实意,消除愚痴、音哑及语业诸障,可令众生团结,消除违缘障碍。在大乘佛教里文殊是诸菩萨上首,所有佛弟子都把文殊当成智慧的化身,如说般若为诸佛之母,文殊则为七佛之师。春探广富林

 

知也禅寺

知也是一和尚,传说在明朝末年,因战乱频繁,各地瘟疫四起,广富林镇也不能例外。一日街上来了一位云游僧人,以自制药丸救人,病人叙述病情,他总是回答“知也,知也”,因此镇上的百姓都尊称他为“知也法师”。在他的悉心救治下,广富林镇的瘟疫渐渐平息。三、五年后,知也法师以募得的善款建了座寺庙,名“知也寺”,此寺不供佛像,专门用来收留无家可归的穷人,并用化缘得来的米粮在寺庙中施粥。后来佛性仁慈的知也法师再次出去化缘就再也没有回来,坊间流传他是弥勒佛的转世,广富林现在还存有“知也桥”、“知也溇”等旧迹。春探广富林

 

五方文殊殿

知也禅寺前面有条小河,东西两边各有一组木拱桥,漆成红色的拱桥一组三座,桥型简朴,比肩而立,拱桥垂带栏杆上是铜铸的莲瓣廿四节气望柱头。过桥东行,有一座三间四柱五楼的石牌楼,高约十余米。牌楼做工精致,梁枋、雀替、楼身均有浮雕,匾额处刻“卧子坊”三个阳字。过牌楼,右边是陈子龙陈列馆,左边是陈子龙的陵墓。春探广富林

 

木拱桥

陈子龙(1608—1647年),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号大尊、海士、于陵孟公等,南直隶松江华亭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部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参与太湖地区民众的抗清活动,事败被捕,押送途中投水殉国,葬广富林。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擅长七律、七绝、七言歌行,被公认为是“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代表作有《安雅堂稿》、《江蓠槛》、《陈忠裕公全集》、《湘真阁存稿》等。春探广富林

 

“卧子坊”石牌坊

再向东,有一依墙临水的长廊绕湖而筑,其间又有数座小亭凌波而立,在亭中看湖里的水上建筑有身陷天地洪荒的感受。隔湖可见东面和南面的工地,一座水榭的骨架已立湖中。

由长廊折向西面,那里应该是一个遗址公园,公园规划的面积不小,还在建设之中。已经修筑了小径、花坛、池塘,新移植的乔木虽然没有树冠,但已经有嫩枝吐出,其间还布置着一些仿古的建筑构件和残垣断壁,几座仿古建筑已经完工,因为还未设置导览设施,所以也就不知姓甚名谁。春探广富林

 

在建中的遗址公园

返回银泽路入口处的途中经过一片街坊,位置在知也禅院的北面。这里的房屋多为徽派民居形式,房屋周围的绿化布置也已完成,但还未开放。听一位熟悉情况的游客讲,今后这里会出现制陶坊、布衣坊、染坊和酒肆茶楼,还会有农耕院和书院等等。

穿行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里,可以欣赏到徽派建筑的外观和园艺小景,特别是做工精致的门楼,徽派建筑特别重视门楼的修建,徽州人有“千金门楼,四两屋”之说。白墙黛瓦,层叠错落的马头墙也是徽派建筑特有的景致。春探广富林

 

徽派建筑的街坊

广富林工程在2008年就已立项,最初的名称是“广富林文化科技博览园”,后来改为“广富林文化博览园”,可能是因为“博览园”的帽子太大,有华而不实之嫌,现在称“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不知换了领导今后是否还会再有新的说法。春探广富林

 

徽派门楼

在知也禅寺门口问一位保安员工程何时能够完成,他说目前景观工程完成了三分之一,工程全部建成可能还需三年时间。那么就等三年,三年后一定再来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