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二)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三)体会诗人的炼字魅力 炼动词 1、示例: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陶渊明) 提问: 将“悠然见南山”中“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解析:“见”好。两字意境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而“望”则显得有些刻意 ,不是那么自然。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提问:此句中哪几个词用的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穿、拍、卷”。穿,化静为动,写出山高峻;拍,描绘出水石相搏 情状;卷,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景象。整个画面雄伟壮丽,富有动感。 2、小结: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炼形容词 1、示例: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杜甫) 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 解析: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安石) 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 “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勃 的景象写活了。作者借此景表达对家乡无限思念之情。 2、小结: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炼数词 1、讲解:齐己《早梅》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 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一枝孤梅迎寒怒放,更富意境,同时还能表现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因此,郑谷被称为“一字师”。 2、示例: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山村咏怀》邵康节) 提问:体会诗中的数字之妙。 解析:把一到 十的数字嵌入诗中,形象、真实展现出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 3、小结:数词的表达效果: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②夸张渲染。 炼叠词 1、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解析:寻寻觅觅:动作,写出词人心中无定,如有所失,反复寻找。 冷冷清清:写外在环境的寂寞。 凄凄惨惨戚戚: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经历不幸遭遇后的飘零、孤寂心态。 2、小结:叠词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真题考练】 1、真题回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问: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解析:①网,有网子,网罗之意。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 ,想要网住春天,③诗人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新奇地表达了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2、技巧点拨——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②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3、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咏 柳 宋 ·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问: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解析:“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析义)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述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