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绵涛教授在毕业欢送会上寄语2018届硕士生 首先要祝贺同学们胜利毕业,同时要感谢同学们三年来为研究所所做的工作和对研究所学科建设做出的贡献,当然还有满满的不舍,难忘过去在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打拼的日日夜夜,难忘田家炳楼诗意的课堂和诗意的聚会,难忘在一起见证激动人心的时刻,当你们远走高飞的时候,别忘了常回家看看这学脉相连、魂牵梦绕的地方啊。同学们,此时临别之际,我更想对你们送去美好的祝愿,祝愿同学们毕业以后学习好、工作好、更重要的是生活好、生活幸福。怎么样才能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生活幸福呢?我想谈一点个人的体会。这里就送大家我最想说的两句话,就是两个“尽力”。第一就是尽力地弄清楚自己想要弄清楚的事;第二就是尽力地做成功自己想要做的事。为什么最想说这两句话?因为大家毕业以后,无论是继续学习还是工作,你还是要学习、工作和生活,只不过继续学习以学习为主,参加工作后以工作为主,这两种可能也都是一种生活。一个人活在世上,从做事的角度来说,要做很多的事,但从事的内容来讲,概而言之,大概只能做两个最基本的事,一是认识事,二是做事,哲学上叫做认识与实践。作为一个正常的一般普通的人的生活内容,就是学习、工作和生活(学习、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而要学习、工作和生活,你就要去认识你所面对的事情,你就要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你做成功了这两件事,你才能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最后才能幸福地生活。如果你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的人士,更需要学习好,工作好,和生活好。纵观所有的成功人士,他们成功的秘诀也无非是比一般人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和生活得更好,也无非是做到两个“尽力”,即都是尽力弄清楚自己想要弄清楚的每一件事情,尽力做好、做成功自己想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到了这些,成功人士的幸福感会更加强烈。可以说,人们一般所说的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生活得幸福,通常是通过两个“尽力”实现或体现出来的。 要做到以上两个“尽力”,我想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必要的。 一、梦想和目标。做到两个“尽力”,人应该要有梦想和目标。人生在世,在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弄清你想弄清的事,做成你想做成的事,是要有梦想和目标的,有梦想才会有目标,要善于将梦想转化为目标。没有目标,你就不会去弄清楚事情和做成功事情,就会得过且过,混日子。人之所以和动物不一样,是因为人在自已的活动中有目标。有了目标人在活动中做事才会有动力,记得哲学家爱默生说过“一心向着自已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可见目标的动力之大。大目标有大动力,小目标有小动力,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所以大家一定要有目标,这样才会有动力。我希望大家要有大目标,即使没有大目标,也要有小目标,总之不能没有目标。那么这个目标从何而来呢?目标是不可强加的,不是别人说你一定要有什么目标,而是要自己选择和决定自已的目标。选择目标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自已感兴趣的事就容易产生目标,这样的目标才可能持久。所以兴趣很重要,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当然也有可能所做的事是迫不得已的,然而迫不得已做的事也可以慢慢的转为自己的感兴趣做的事。正如谈恋爱一样,开始的时候双方并不喜欢,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在一起了,慢慢的就喜欢了。做事情也是这样,开始并不喜欢,后来也可以慢慢喜欢。所以一定要有兴趣,兴趣可以说是目标的基础或前提。 二、热情和责任。一个人有了目标,就要对这个目标投入热情,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担负起责任。托尔斯泰说过“一个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所谓热情,是说要要激情满怀、全身心的投入去地钻研一个事情,做好一件事情。所谓责任是说要一以贯之地认识清一件事、做好一件事。也就是说,当你认识一件事和做一件事时,要对这件事负责,不可随意半途而废,要有始的终。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事要有担当。人对一件事光有热情而没有责任,往往是热热闹闹,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朱光潜终身恪守的座佑铭为“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能够做而且能够做好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是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好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做好的事决不等待想像中更好的境地。朱光潜将“三此”作为座佑铭,其实说的也一种责任或担当,有了这种责任或担当就没有认不清和做不好的事情。正是因为如此,托尔斯泰才说责任是热情的基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认为热情和责任是人认清和做好一件事的前提。 三、知识和方法。目标和兴趣是一个人认清事和做好事的动力,热情和责任,是一个认清事和做好事的前提。然而,对于认清事和做好事来说,光有动力和前提是不够的,还必需要有知识和方法,知识和方法是认清事和做好事的直接条件,没有知识和方法,要认清事和做好事等于空谈。大家可能说要有能力,要有认清事和做好事的能力才能认清事和做好事。这种说法是对的,可问题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能力,能力是怎么来的。能力简单地说是人认识和实践的一种本领,它是知识和方法的结合的产物,是知识和方法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有了知识和方法,在某个领域运用知识和方法就产生认清和做好这个领域事情的能力。知识和方法结合的越好,那么你认清事和做好的事的能力就越强。对于认清事和做好事,有知识没有方法,不行;有了方法没有知识,也不行;有知识有方法不将二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更不行。要把在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与学习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做某件具体的事情具体的方法结合起来,你自然就会有学习的本领、研究的本领和工作的本领和生活的本领了。 四、恒心和定力。认清事和做好事一定要有恒心和定力。为什么呢?因为认清和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而且我们提倡的是一辈子要尽力认清你想要认清的事,做成功你想要做成的事,这就更不容易了。一生要做到“两个尽力”,很明显这是一辈子要坚持的事,而就是对某一件事来说,要认清它和做成功它,也是不容易的,有的或许要用毕生的精力才能完成。而且在认清和做好事情过程中,有的可能比较顺利,有的可能就不是一帆风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的甚至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时就更需要有恒心、定力和毅力,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要有即使撞断南墙也不回头的精神。有了这种恒心、定力、毅力和精神,我们不仅能认清和做好每一件事,而且还能认清和做好一辈的事。 五、诚信和爱心。将诚信和爱心放到最后来讲,并不是说它们不重要,放到最后来讲,其实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如果说前面是做事,那么后面就是做人。做人涉及到多方面,我以为最为生要的是要讲诚信和有爱心。对人要诚,讲信用,诚意是信用的基础,信用是诚意的标杆;对人要善良,要关爱,善良是关爱的基础,关爱是善良最集中的表现。做人和做事是相辅相成的。从做人对做事的作用来说,人做好了,一般就能做好事,至少也能为人做好事奠定良好的基础。讲诚信和有爱心的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好人,而好人一般是能做成事的。你是一个好人,你激发的出的正能量就会很多,这当然有助于你做成事。还有,因为你以诚信待别人,以爱心待别人,别人就会受到感染,整个社会是一个和谐集体。我们说一个组织、一个社会要团结,请问团结的目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认真去做事。那么怎样团结、怎样和谐?有人说靠目标引领,还有人说靠政策的关怀。我们说这些都重要,但最为基本的我觉得是要人人做到诚信,要为人忠厚、对人诚实,人人要爱别人,心里装着别人,而不是只装着自己,要尽力地去爱别人,帮助别人,形成一种良好的向上的人际氛围。自己努力做事,努力做成事,如果能够诚信待人、爱心待人,别人也会激发出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也会有助于你做成事。我们有时说,一个人的成功也是别人的成功,集体的成功,恐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认为,做成事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做成事要有助于他人做成事,而不是互相拆台;成功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的成功,要助力别人的成功,而不是一家独秀。大家都做成事,都成功了,社会就进步得更快;大家都成功了,组织、社会便能和谐;组织和社会都团结了,安宁了,和谐了,组织和社会所发挥的正能量就会更大,我们每个人又能地干出更多、更好、更成功的事,既能更多、更好、更成功地认清事和做好事。于此收到个人发展与每个人的发展,以及组织与社会发展“三赢”的效果,试想,那应该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的事啊。 各位同学,这次毕业欢送会我最想要表达的就是上面两个“尽力”,以及与此有关的五个方面的体会。我们要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要幸福,无非就是要做到两个“尽力”,尽力弄清楚每件事,尽力做好每件事,而要做到“两个尽”,就要尽力做到以上五个方面的要求。同学们,让我们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以此共勉吧 。 (本文为硕士研究生刘艳雯根据孙绵涛教授在2018年6月25日举办的2018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欢送会上即席讲话的录音整理而成,作者对整理稿进行了审定) ——孙绵涛教授在毕业欢送会上寄语2018届硕士生 首先要祝贺同学们胜利毕业,同时要感谢同学们三年来为研究所所做的工作和对研究所学科建设做出的贡献,当然还有满满的不舍,难忘过去在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打拼的日日夜夜,难忘田家炳楼诗意的课堂和诗意的聚会,难忘在一起见证激动人心的时刻,当你们远走高飞的时候,别忘了常回家看看这学脉相连、魂牵梦绕的地方啊。同学们,此时临别之际,我更想对你们送去美好的祝愿,祝愿同学们毕业以后学习好、工作好、更重要的是生活好、生活幸福。怎么样才能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生活幸福呢?我想谈一点个人的体会。这里就送大家我最想说的两句话,就是两个“尽力”。第一就是尽力地弄清楚自己想要弄清楚的事;第二就是尽力地做成功自己想要做的事。为什么最想说这两句话?因为大家毕业以后,无论是继续学习还是工作,你还是要学习、工作和生活,只不过继续学习以学习为主,参加工作后以工作为主,这两种可能也都是一种生活。一个人活在世上,从做事的角度来说,要做很多的事,但从事的内容来讲,概而言之,大概只能做两个最基本的事,一是认识事,二是做事,哲学上叫做认识与实践。作为一个正常的一般普通的人的生活内容,就是学习、工作和生活(学习、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而要学习、工作和生活,你就要去认识你所面对的事情,你就要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你做成功了这两件事,你才能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最后才能幸福地生活。如果你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的人士,更需要学习好,工作好,和生活好。纵观所有的成功人士,他们成功的秘诀也无非是比一般人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和生活得更好,也无非是做到两个“尽力”,即都是尽力弄清楚自己想要弄清楚的每一件事情,尽力做好、做成功自己想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到了这些,成功人士的幸福感会更加强烈。可以说,人们一般所说的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生活得幸福,通常是通过两个“尽力”实现或体现出来的。 要做到以上两个“尽力”,我想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必要的。 一、梦想和目标。做到两个“尽力”,人应该要有梦想和目标。人生在世,在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弄清你想弄清的事,做成你想做成的事,是要有梦想和目标的,有梦想才会有目标,要善于将梦想转化为目标。没有目标,你就不会去弄清楚事情和做成功事情,就会得过且过,混日子。人之所以和动物不一样,是因为人在自已的活动中有目标。有了目标人在活动中做事才会有动力,记得哲学家爱默生说过“一心向着自已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可见目标的动力之大。大目标有大动力,小目标有小动力,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所以大家一定要有目标,这样才会有动力。我希望大家要有大目标,即使没有大目标,也要有小目标,总之不能没有目标。那么这个目标从何而来呢?目标是不可强加的,不是别人说你一定要有什么目标,而是要自己选择和决定自已的目标。选择目标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自已感兴趣的事就容易产生目标,这样的目标才可能持久。所以兴趣很重要,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当然也有可能所做的事是迫不得已的,然而迫不得已做的事也可以慢慢的转为自己的感兴趣做的事。正如谈恋爱一样,开始的时候双方并不喜欢,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在一起了,慢慢的就喜欢了。做事情也是这样,开始并不喜欢,后来也可以慢慢喜欢。所以一定要有兴趣,兴趣可以说是目标的基础或前提。 二、热情和责任。一个人有了目标,就要对这个目标投入热情,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担负起责任。托尔斯泰说过“一个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所谓热情,是说要要激情满怀、全身心的投入去地钻研一个事情,做好一件事情。所谓责任是说要一以贯之地认识清一件事、做好一件事。也就是说,当你认识一件事和做一件事时,要对这件事负责,不可随意半途而废,要有始的终。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事要有担当。人对一件事光有热情而没有责任,往往是热热闹闹,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朱光潜终身恪守的座佑铭为“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能够做而且能够做好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是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好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做好的事决不等待想像中更好的境地。朱光潜将“三此”作为座佑铭,其实说的也一种责任或担当,有了这种责任或担当就没有认不清和做不好的事情。正是因为如此,托尔斯泰才说责任是热情的基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认为热情和责任是人认清和做好一件事的前提。 三、知识和方法。目标和兴趣是一个人认清事和做好事的动力,热情和责任,是一个认清事和做好事的前提。然而,对于认清事和做好事来说,光有动力和前提是不够的,还必需要有知识和方法,知识和方法是认清事和做好事的直接条件,没有知识和方法,要认清事和做好事等于空谈。大家可能说要有能力,要有认清事和做好事的能力才能认清事和做好事。这种说法是对的,可问题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能力,能力是怎么来的。能力简单地说是人认识和实践的一种本领,它是知识和方法的结合的产物,是知识和方法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有了知识和方法,在某个领域运用知识和方法就产生认清和做好这个领域事情的能力。知识和方法结合的越好,那么你认清事和做好的事的能力就越强。对于认清事和做好事,有知识没有方法,不行;有了方法没有知识,也不行;有知识有方法不将二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更不行。要把在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与学习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做某件具体的事情具体的方法结合起来,你自然就会有学习的本领、研究的本领和工作的本领和生活的本领了。 四、恒心和定力。认清事和做好事一定要有恒心和定力。为什么呢?因为认清和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而且我们提倡的是一辈子要尽力认清你想要认清的事,做成功你想要做成的事,这就更不容易了。一生要做到“两个尽力”,很明显这是一辈子要坚持的事,而就是对某一件事来说,要认清它和做成功它,也是不容易的,有的或许要用毕生的精力才能完成。而且在认清和做好事情过程中,有的可能比较顺利,有的可能就不是一帆风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的甚至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时就更需要有恒心、定力和毅力,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要有即使撞断南墙也不回头的精神。有了这种恒心、定力、毅力和精神,我们不仅能认清和做好每一件事,而且还能认清和做好一辈的事。 五、诚信和爱心。将诚信和爱心放到最后来讲,并不是说它们不重要,放到最后来讲,其实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如果说前面是做事,那么后面就是做人。做人涉及到多方面,我以为最为生要的是要讲诚信和有爱心。对人要诚,讲信用,诚意是信用的基础,信用是诚意的标杆;对人要善良,要关爱,善良是关爱的基础,关爱是善良最集中的表现。做人和做事是相辅相成的。从做人对做事的作用来说,人做好了,一般就能做好事,至少也能为人做好事奠定良好的基础。讲诚信和有爱心的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好人,而好人一般是能做成事的。你是一个好人,你激发的出的正能量就会很多,这当然有助于你做成事。还有,因为你以诚信待别人,以爱心待别人,别人就会受到感染,整个社会是一个和谐集体。我们说一个组织、一个社会要团结,请问团结的目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认真去做事。那么怎样团结、怎样和谐?有人说靠目标引领,还有人说靠政策的关怀。我们说这些都重要,但最为基本的我觉得是要人人做到诚信,要为人忠厚、对人诚实,人人要爱别人,心里装着别人,而不是只装着自己,要尽力地去爱别人,帮助别人,形成一种良好的向上的人际氛围。自己努力做事,努力做成事,如果能够诚信待人、爱心待人,别人也会激发出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也会有助于你做成事。我们有时说,一个人的成功也是别人的成功,集体的成功,恐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认为,做成事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做成事要有助于他人做成事,而不是互相拆台;成功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的成功,要助力别人的成功,而不是一家独秀。大家都做成事,都成功了,社会就进步得更快;大家都成功了,组织、社会便能和谐;组织和社会都团结了,安宁了,和谐了,组织和社会所发挥的正能量就会更大,我们每个人又能地干出更多、更好、更成功的事,既能更多、更好、更成功地认清事和做好事。于此收到个人发展与每个人的发展,以及组织与社会发展“三赢”的效果,试想,那应该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的事啊。 各位同学,这次毕业欢送会我最想要表达的就是上面两个“尽力”,以及与此有关的五个方面的体会。我们要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要幸福,无非就是要做到两个“尽力”,尽力弄清楚每件事,尽力做好每件事,而要做到“两个尽”,就要尽力做到以上五个方面的要求。同学们,让我们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以此共勉吧 。 (本文为硕士研究生刘艳雯根据孙绵涛教授在2018年6月25日举办的2018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欢送会上即席讲话的录音整理而成,作者对整理稿进行了审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