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楠跟诊日记16:小柴胡汤

 逸农农 2019-02-16

 《金匮要略》有曰:“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者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本证指邪气传里化热与水互结,从而影响膀胱气化不利,热灼阴伤,津亏而不能上承,出现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这种欲饮水是异常的,是体内病理产物消耗了水,需要水,在本证中指热与水互结为患,那么我们治疗是就应该利去水,水去则热孤,邪方可除之。


        那么《金匮要略》中的这条条文给我们的启示是:患者的很多症状,一方面是人体自身的排病途径,一方面是邪气伤及人体后的一种自我求救方式。临床我们应当准确辨别患者所表现的主症,以明何种邪欲得何物,之后随时所得而治之。


         

         在跟诊过程中如果患者有口苦,咽干,目眩的症状,还但见一证或二者皆中小柴胡加减治之。《伤寒论》第一百零一条有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柴胡证是指口苦,咽干,目眩,临床但见一证就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陈老应用小柴胡时随症加减,口苦,咽干者,黄芪改用沙参,口干提示人体阴液不足,用沙参以养阴。口苦,咽干伴咽痛或有异物感时,黄芪改用玄参,清热养阴,散结以利咽。


         试述少阳病出现上述三证的原理:

        其一,口苦,人体的外躯壳,其最外面覆盖的是皮肤;内腔壁覆盖着粘膜。这个粘膜区域属于人体半表半里区域。而味苦之物能清热降火,如果粘膜组织有热,人体自救就会分泌或调动体内味苦之物去清热。内粘膜是没有味觉的,而粘膜的出口――口腔是有味觉的,那么患者就会感觉口苦。



         其二,咽干,少阳病是半表半里之热郁于上焦,热邪伤津,津液伤则咽干,即咽干与口苦的病机都是因为整个上焦内粘膜系统有热邪为患。


       其三目眩,少阳病的根源是胃弱,气化循环受限,而上下不交通,邪热郁于上而不得下,上犯于头目则目眩。小柴胡汤中的柴胡清少阳半表半里之热,同时疏少阳之气机,同时引他药祛少阳之邪,苦寒黄芩善清上焦之热,半夏以降胃之逆,以复胃之性,为降则上下交通畅,与苦寒黄芩相配则能下行,人参、炙甘草、姜枣以补胃之虚,恢复胃的功能,气血生化有源,正气足,则邪气除。


(跟诊作者:亚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