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演绎的学习,就谈不上输出知识,但要演绎,离不开逻辑基础

 坚持最后5分钟 2019-02-16

这篇文章比较长有2375个字。

以联系的视角去学习,是结构化。结构化往往意味着要重构知识,建立起新的联系。因为在读一本书之前,自己大脑里已经会有一些知识。一旦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就形成结构。建立起对知识的心理表征。

经常有人追问,学了不会用?都懂就是不会如何应用?问题出在哪呢?今天从演绎的视角来谈!

学习知识,第一个层次,就是构建了对(知识)有效的心理表征。这是最基本的层次,但这个层次还不够。

知识更关键的是在于学完之后的反向输出。

如果原样输出,基本是复制了。输入什么,输出什么,这也是很不错的,起码已经在输出了。

但通过演绎,输入怎么,输出的可能是另外的一些新的具体的知识。

知识要演绎,演绎只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演绎可以推理出新的知识。

比如从书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建立起了相应的心理表征。

这些新的知识,可以是演绎的大前提,或小前提,利用它们可以推论出新的结论。这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为了解决如何去演绎,自己得首先具备逻辑思维的基本素养,逻辑思维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可以说是基础,是思维的基础。

不懂演绎这种思维方式,就不懂得这种思考的技术。

那什么是演绎呢

演绎是基于一个大前提,然后去推论出一个具体的新的结论。

知识经过演绎之后,就会真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会形成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

又要举老掉牙的例子,老掉牙例子的好处,就是比较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