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仓方言中的“雅言”拾趣

 六甲村人 2019-02-16



彘(zhì):陈仓方言中“猪”的发音。《说文》中的解释为“彘,豕也”。

番米、番麦:贾村、桥镇及千河镇原石羊庙片的群众对玉米的称呼。玉米原产于南美洲,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陈仓本地人因其来自“番邦”,故称为番米或番麦。

稻黍:高粱的意思。陈仓的发音为(tāoshu), 黍是古时候对谷物的统称,因高粱与稻子同属禾本科草本植物,故称稻黍。如:“现在不种稻黍了,没有东西能扎笤帚了”。

后人:在贾村原一般专指儿子,如:“这烟是我后人给我买的”。与后人形成对应的则是先人,先人一词多出现在中性偏贬义的场合。

腊婆:就字面意思而言,腊婆很像外来的宗教词语,但在陈仓西部山区和贾村原方言中指老年女人。如“赶会的腊婆多得很,会场尽是些顶帕帕的老腊婆。”

头勾:专指耕种或者拉驮用的马、螺、驴等牲口。头勾是个意会词,指牲口卖力的劳作时,头深深地勾下去的样子。明清小说中苏杭一带人也把牲口称作“头勾”。

献祭:动词合用名词,专指葬礼中祭奠使用的“礼馍”。因献祭馍的制作十分讲究,又只在丧仪中使用,故是对礼馍文雅的称呼。农村常有称“吃某某的献祭片”来指某人死去的戏称。

扁粉:指粉条。因“扁”是多音字,在陈仓方言中,取(piān)的发音。扁是小而窄的意思,如扁舟。在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启蒙读物中,对粉条的称呼就是扁粉。

箸笼罐:即筷子篓。箸即指筷子,顾名思义是装筷子的容器。

冷子:即冰雹。也有叫硬雨。如:“苹果上的疤拉是冷子打的”。

后院:指茅厕。陈仓方言中对不雅之地隐晦的说法。如:“我半夜拉肚子,往后院跑了六七次”。

干早:指清晨。如:“我干早起来就把粪拾了”。

擦黑:指黄昏、天刚黑的意思。

业过:指刚才。这个词看起来很生僻,但是如果用文言就很好理解,即业已过去的意思。如:“我业过见他在门口转悠,你出去兴许能碰上”。

拌笼:指比较粗糙、圆形的带拌儿的篮子,拌字在这里的发音为(pàn)。

毛盖:陈仓发音更接近“帽盖”。顾名思义,头发的意思。如:“我年轻时,毛盖很长,辫子很粗”。毛盖一词在四川、甘肃等地也比较常用,如川陕革命根据地还流传着一首歌:“脚不缠,发不盘,剪个毛盖变红男,跟上队伍打江山”,就是形容妇女独立团女战士的。

啼起:模糊的时间概念,凌晨至天明前的泛称。即鸡啼的时侯。在整个西府地区,都在使用啼起一词,中老年妇女中使用尤为广泛,因为人们往往不能对后半夜的时间给以其确定性的描述,用啼起来表述就显得十分贴切。如:“打啼起,熬半夜,才缝好这几件衣服”、“我啼起起来,天爷下雨哩”。

搅绑:添乱、捣乱、搅缠的意思。如:“本来就很乱,隔壁的为伙墙的事又来搅绑,就更乱了”。

:陈仓音发(gài),西府方言中最典型的代词,用文字表示“书卷气”十足。该在陈仓方言中几乎无处不在,如:“该娃娃干啥去?”,“该(东西)是谁的?”等等。

:好的意思。追根溯源,嫽是个古字,甲骨文中就有嫽,《诗经·阵风·月出》中有“佼人僚兮”,即美人多漂亮啊。陈仓方言中仍取美好,畅快之意。如:“这人嫽着哩!”、“嫽(得)很!”。

:指小、行末的意思。如:“碎碎个事,好办!”、“我碎爸在外面干大事着哩”。

言传:陈仓音发(nian chuan)音,指啃声、啃气、说的意思。如“我嘴里不言传,心里有数”,“你有事言传。”



:音(pā),明代岳元声的《方言据》中这样解释:物及地之湿者谓之汃。汃在陈仓区渭河南片比较常用。如:“老婆买柿子捡汃的捏”,“等杏汃了,味道才好吃”。

卧牛:在陈仓方言中指杠杆或者撬杠。如“用卧牛往高发(撬意)”,“某某用卧牛筷子两下就把盘子里的菜吃光了”。

阴阳:陈仓方言中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阴阳的说法来自古人的哲学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而陈仓方言中的阴阳所表述的意思就是狭义的自然现象。如:“下雨前,阴阳们早早就知道了”。

卧藏:陈仓音(wò zàng)陈仓方言指动物冬眠。如:“天冷了,虫虫蚁蚁都卧藏了”。

毕了:指完了,结束了,终结或者死去的意思。如:“活儿干毕了”、“我去时,人已经毕了”。

忙毕:表示时间的概念,专指夏收以后。如“今年忙毕雨水涝,玉米长势好”、“忙毕我去南方打工的”。

提挑:意思指担心、操心、忧虑。如:“我听说你们的车遇上交通事故,提挑得一晚上没睡着”。

骚轻:指自轻自贱,轻浮,有不庄重、不自量的意思。如:“看你还骚轻不?”、“骑车子上公路,不要胡骚轻”。

招祸:陈仓音(zháo huó)。招祸害的意思。如:“我看他招祸哩,果然出事了”。

拾掇:指收拾,整理的意思。

填还:表示把好处白给别人意思。《红楼梦》中有一段话“绛珠仙女尘心动,早来到警幻仙宫法座前。说我受了侍者洪恩天样重,愿托生美女去填还”,就用到填还。陈仓语言中,既能当动词还能当名词使用,如:“我养的母猪填还我,两年下了五窝”、“他爸每月拿四千元退休金,是个老填还”。

阴鸷:原意是指狠毒、阴险,陈仓方言指糟蹋、破坏、损坏的意思。如:“那玉扳指儿,早叫我碎儿给阴鸷了”、“好好的姑娘,叫那瞎货给阴鸷了”。

失遗:遗失、丢失的意思。如:“先前家里攒的麻钱儿都失遗了”。

临毕:将来、以后的意思。如:“你先骑旧车子,临毕叫你爸给你买新的”。

官路:公路的意思。在陈仓区县功、上王一带及西部山区使用。如:“早上看见你在官路上等车,我猜你去乡上了”。

着凉:感冒,受风寒。如:“外面风大,小心着凉”、“我着凉了,今儿不上工了”。

颇烦:是一句常用的关中方言,意思是很烦,心中很恼火却又难于言表的意思,陈仓方言中还有困乏的意思。前者如:“别怕颇烦,这活就这样,得慢慢来”,后者如:“我人不舒服,颇烦得不想动”。

木囊:木讷、不灵活的意思。如:“早上起来,木囊得很,半个小时了连头都没梳”。

活泛:活跃的意思。如:“我家娃性子死,不活泛”。

煎嚯:指饭、汤温度高,烫的意思。如:“吃一碗煎嚯饭,就不冷了”、“羊肉汤煎嚯得很”。

拨点:有提挈、指点及运作等意思。如:“去庙里烧个香,请神拨点一下,事情会成的”。

游亲戚:陈仓方言谓走亲戚、串亲戚叫游亲戚。游字在这里颇有点孔子周游的意思。在虢镇周边甚至把正月十五挑灯笼叫“游灯灯”。     

舞指:指办、办理的意思,有戏谑的意味。如:“你去把那事舞指一下,回头我舞指个鸡咱喝几盅酒”。舞指一词西山群众比较常用。

怪味:指害羞、害臊、难为情。如:“怪味得很,今早一上车又碰上和我吵架的售票员”、“一句话把那女娃说怪味了,脸红得跟大红布一样”。

:指有毒、中毒、使中毒或者味苦的意思。如:“老鼠药没闹下老鼠,把鸡闹死好几只”、“这药味道闹得很”。

稀欠:指稀罕,也有爱惜、珍惜的意思。如:“荒年时,酒糟都是稀欠东西”、“看他的眼神就知道有多稀欠你”。

脱挑:指身材高挑顺溜。如:“张家的女子人长得脱挑”。

逛三:指二流子、不务正业者。

骨碌:指成天混在赌博场合的赌棍。俗语有“骨碌不输赌命钱”,陈仓方言中也是对赌棍的戏称,如:“你们几个骨碌,成天价耍钱”。骨碌的原意可能是指赌博时骰子滚动的样子。

相工:指红白喜事帮工的,也叫“劳客”,旧时文雅的是说法叫傧相,在陈仓方言中广泛使用。如:“后天过喜事,明天晚上请相工”。解放前店铺中的学徒也叫相工,简称相,如对学徒小张、小王称呼“张相”、“王相”。

:在西府一带,拉了一车货,叫曳了一车货。如“出事的大巴曳了满满一车人”。曳,拉、牵引的意思,一般用于书面语。

盯视、瞅视:看,相的意思。比如,你胡盯视啥哩?给儿子把媳妇瞅视下没有?




陈仓方言中诸如上述的“雅言”还有很多,对这些语言加以搜集、调查、整理,即是对陈仓传统地域文化的发掘,还能给这些土得掉渣的乡言俚语正名,更能使这些雅言在日后的文艺创作中得到推广和使用。艺术界有句行话叫“大俗既是大雅”,透过这些土气得在公正场合羞于出口的俗语,我们竟也能找到它们的出处,找到与之对应的书面语,难道不是一件乐事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