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在湾仔码头卖水饺的女人走了 | 小巴看一周

 联合参谋学院 2019-02-17

两天前,有消息传出,那个被冠以水饺皇后的“姑娘”——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离开了我们。生前,她一直有个习惯:无论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要去看看当地的墓地。她说,如果让她给自己写墓志铭的话,会是“这里躺着臧健和,忠厚上进是她一生要做的事”。

文 / 巴九灵(吴晓波频道)

ONE 人物

1978年的香港尚未开通地铁,来往港九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轮渡,从九龙渡海到港岛,在湾仔码头上岸。

每天经过湾仔码头的人络绎不绝,码头上的杂卖区也自然成了底层人士,特别是小摊贩谋生的舞台。

33岁的臧健和利用从垃圾站捡来木板,自制了一辆木头推车,带着十岁的大女儿和四岁大的小女儿,成为了小摊贩的一员,在湾仔码头卖起了东北水饺。

当时的香港市民吃惯了甜品,尝到饺子时,不由感叹:“哇,这个好好吃。”这是臧健和1977年来到香港后,听过最好听的广东话。

null

那年深秋,被丈夫抛弃的臧健和流落到香港街头,工作和家庭都化为乌有。面对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熙攘嘈杂的街道,她迷茫、无助,如游魂般不知所措。

早上给糖尿病人打针,白天在酒楼里洗碗,晚上11点去洗电车,即便三份工作轮番,也只能勉强维持4平米棺材房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很快给臧健和带来了腰伤与糖尿病,但无法继续找工作的她,出人意料地拒绝了社会福利部门的公援金,因为母亲从小的教导: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一个女人在困境中的态度和意志,影响着孩子一辈子。就像当香港记者来报道时,不仅赞扬了臧健和为香港口味熬三个通宵改良的饺子,还感叹两个孩子的足够懂事:

大女儿和面,小女儿洗碗。小女儿还没有洗碗的木桶高,洗碗时整个身子都快要探进桶里了,冬天海风一吹,两只小胳膊冻得通红甚至裂着口,也没有半句怨言。

null

后来,饺子生意越做越大,臧健和也从街头小贩变身成了饺子皇后。回忆起最初那段在香港卖饺子的经历,烫着一丝不苟的短卷发、描绘着精致的嘴唇和眼线的她总会总结说:

“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双女儿,忙忙碌碌地卖饺子,给湾仔码头添了一道凄凉的风景线。”

这一道凄凉的风景线,让千千万万的漂泊者,品尝到了中国家味道。

与之同样被称为中国家味道的,还有老干妈。

出生于贵州遵义一个偏僻山村的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嫁人后没几年丈夫去世,扔下她和两个孩子。

为了维持生计,她拉过黄包车,做过苦力工,摆过地摊,后来开始卖米豆腐:每天都要步行去买材料,用仅仅90斤的身体背回近100斤重的材料,再磨到凌晨一两点,赶早市去摆摊。

虽然因此落下一身病,42岁的她还是靠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一点钱,开了一家用捡来的半截砖和石棉瓦搭起的、仅能摆下两张小桌的“简陋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

null

当时的她想不到,靠着自己制作的佐料辣酱,如今能打造近千亿市值的商业帝国,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就像1975年,当杭州市笕桥镇的领导让沈爱琴去创办绸厂时,她不曾想过那个只有几间破屋的杭州笕桥绸厂后来能发展成为万事利,并带着中国丝绸走向世界;

1985年,张茵只身来到香港,开始涉足环保造纸时,她不曾想过日后的玖龙纸业能让她成为女首富……

女作家萧红说:女人的天空是低矮的,而羽翼又是稀薄的,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

在那个年代,被女人看作人生依托的似乎只有婚姻。但女性不是天生柔弱,当生活的重轭深深勒进血肉,第一代女企业家们还是爆发出了足够惊人的力量。

活着很难,但谁不是在努力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