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周纪二》 (一)

 liuhuirong 2019-02-17

周显王五年丁巳(公元前364年),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半民:秦献公“石门之役”,斩首六万,大规模的战场屠杀开始了。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战”国。虽然已先进文明自居的关东诸国还在自以为是的不带着秦国“玩”,但是,从秦穆公开始的历代秦君的东向梦想又一次以更大的规模,更坚实的行动开始了。

黼黻,衣服边上有规律的"黑白""黑青"相间的花纹,多指官服,外观类似商朝青铜器上的边框纹路是古代的一种礼服。周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比较承认“三家分晋”,只不过是以此继续罢了。以“天子之尊”,屈从于战胜者,为战胜者献上贺礼,哪里还有半分“赐”的样子。

半民:周显王(?-321),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东周第21代君主。姓姬,名扁,东周君主,在位48年,为周威烈王之弟。周显王十三年(356),秦国商鞅变法。周显王十六年(353)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341)发生马陵之战。周显王在位期间,东周国势更加衰微,继早年楚称王后,魏齐两国相王,而后其他诸侯竞相效仿,纷纷称王,东周这个天下“共主”,更加不被放在眼里了。

七年,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对待)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半民:河山以东,淮泗之间,大小诸国都以“夷狄”视之。是啊,自从秦穆公折戟于崤之战,距离这时二百多年了。不过,老秦人东向的梦想却在历代秦君心中从未歇止。

不被东方诸国看上也好,置身事外,静而累积,变法图变,而待来日,其有不可。秦据其利,天赐良机。

八年,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封为伯的爵位),诸侯毕(都)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耻辱)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半民:秦孝公的变法求贤令。

于是卫公孙鞅(商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不可知之事,也就是死,魏惠王问及后事了,),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半民:公叔痤这人是继田文之后的魏相,想当初,他排挤吴起,是出于自私,现在推荐公孙鞅其实也并非真心为国举贤,临死之前推荐,既可以博得“为国举贤”的好名,又于自己无害。两位司马公都说他:“知其贤,未及进”,既然知其贤,何以来不及,可见其嫉贤妒能的阴暗心理。可怜魏惠王还长期以他为相,比起先君文侯,真是差的远了。魏国的衰落,首先原因是国君的一窝不如一窝。

更可气的是告诉完惠王,转过头告诉商鞅,还美其名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圆滑之至。

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

半民:魏惠王果然如商鞅之所言,可见一个多年跟随的公叔痤不及一个未曾谋面的商鞅了解惠王。商鞅之才,不同凡响。关东诸国尤其是三晋之国等所处的中原地带,文化发达,人才济济,可惜正是由于优越的文化、物质生活,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他们的国君也大多安享富贵,渐渐失去了雄心和能力了。这真是个悖论,也是个中国式的“怪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