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3个小章节,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理论东西。弄明白了晶体、胶体、静脉替代液、维持液等的一些定义和使用方法,我们大致上对输液就有了一个认识和方向,实际应用时,也不致于太盲目和无知。
有人不止一次地问,怎么给一只肾功能不全的狗狗补液?
我就反问他,你说怎么补?答案各不相同。但更多的人告诉我:每公斤体重输液40-60ML就OK了!
不能说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但它至少是片面的。
关于临床补液,不管什么病,不管在什么时候,至少有三四个概念,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一是患病动物的脱水程度,二是补液的量,三是补液时间,四是如何根据动物病情选择合理安全的液体。如果其中一点你没有考虑完全,或是计算错误,它最大的可能就是加重病情,也可能引发动物死亡,比如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紧急情况下。
首先我们考虑动物的脱水程度。每一个动物在入院的时候,因为患病类型不同,病程时间长短不同,以及自身体质的原因,决定了它的脱水情况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剧烈的呕吐、腹泻,高热,长期恶病质,水分的丢失是比较严重的。它们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如何知道动物的脱水程度?下边有一个表格,很方便实用,直观告诉我们如何计算动物的脱水情况。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补液量和时间问题。很多人的理解,对于补液,仅仅限于动物主人带它上医院打点滴的那几个小时。那其它的时间里呢,动物难道不再消耗和丢失水分了吗?答案是肯定的。记住了,补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简而言之地说,补液需要24小时,持续不间断地进行。因为生命,病理活动没有间歇。这24小时就决定了动物对水分的需要量。尤其是在它丧失了对水分的摄取能力的时候,这一点就显得尤其重要。
病犬(猫)24小时的补液量=脱水量(纠正量)+维持量+丧失量
继续告诉大家一个简单计算方法。
病犬(猫)24小时的补液量:
病犬(猫)24小时的补液量=纠正量+维持量+丧失量
① 纠正量(升)=体重×脱水程度
② 维持量(经验值):大型犬
40ML/KG
小型犬
60 ML/KG
(猫按此计算)
仔犬
60-110 ML/KG
③ 丧失量: 正常情况
丧失量=维持量×1/2
肾衰多尿期
丧失量=维持量
四是如何根据动物病情选择合理安全的液体?这个问题没有定论,医生们应该灵活掌握病情,考虑选择晶体、胶体、还是其它液体。原则上是先静脉替代液,再静脉维持液,最后等病情稳定时,可以考虑静脉高营养液。
举一个实例:一只2岁的狗狗。体重10KG,脱水程度8%,患肾功能不全,处在多尿期。如何补液?
答案很简单:24小时补液量(L)
1、
计算脱水量(纠正量)=10KG×8%=0.8L=800ML
2、
计算维持量=60ML/KG×10KG=600ML
3、
计算丧失量=维持量(肾衰多尿期时)=600ML
4、
总量合计=2000ML(24小时补液量)。
你答对了吗?
当然,这么大的液体量,输入血管也是有要求的。如果脱水比较严重,濒临休克,或是病情危急,应该是先快速输入,扩张血容量,之后维持一定的匀速度就可以了。这时候我们需要智能输液泵。它能把液体精确到每分钟多少毫升。
在补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小动物急性肾损伤的一些早期征侯。这点很重要。下面是日本著名的血液透析大师宫本贤治博士总结的一个小表格,很有用。分享了。

这种情况其实在临床中挺常见的。只是我们在不经意间就忽略了。往往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不起眼的小细节,决定了治疗的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