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规》22: 威于信,子女敬,严于律,子女听

 道德经学用 2019-02-17

现在总有很多家长苦恼于“孩子怎么不听我的话?”“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教?”

其实,不是孩子不听话、难管教,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到位,失了威信,所以说话没有磁场。

 

《父母规》关于“威严道”有这样一段话:

威于信,子女敬,严于律,子女听。

道以德,齐以礼,耻则格,家风正。

 

教育就像播种,今天种下什么,未来就会收获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搞清楚每个人所担当的角色,就非常容易出效果了。

 

谁是农夫呢?毋庸置疑,父母。

谁是种子呢?父母的待人接物、气质风度、三观道德,这些就是种子。

孩子是谁呢?孩子更像大地,我们怎么耕种,这片大地假以时日,就怎么如实呈现我们的作品。

所以,要想让土地物产丰盛,农夫不能懒,种子不能差,土地不能不养啊!

 

我有个朋友,总是嫌孩子宅,不喜欢运动,所以体质不好,经常小病不断。

当她抱怨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怼她说:“你自己不就这样吗?”

是啊,她是个家庭主妇,除了照顾先生、孩子、父母以外,几乎足不出户,每天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剧。

给孩子做出这样的示范,反过来再要求孩子阳光外向,确实有些难为娃娃了!

 

我另一个朋友,社交能力相当强,什么话到了她嘴里,说出来都是那样让人开心。但她说话,她家孩子倒不当一回事。

有一次,我和她到美容院做SPA,刚一落脚,她家最小的女儿打来电话,问妈妈几点来接她?

 

朋友开着免提,笑眯眯地说:“宝贝别急,妈妈已经出来了,一会就到哈。”

然后,她女儿奶声奶气的声音传过来:“妈妈说已经出来了,就是还没出门!妈妈说一会就到,就是最少一个小时!”

后来,果然不出小丫头所料,我们享受完了,一个多小时以后才去接她……

 

我记得我的父母一直都很努力、很敬业、很爱学习。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但是我家有个书架,里面装着满满的各种书籍,那些大部头的《辞源》、《辞海》都是齐全的。

其中,还有我父亲文革时期写的书,他不让我看,但我偷看过,嘻嘻,内容很有趣,以后有机会告诉大家。

 

总之,我上学时,父母从来没有管过我,因为自己工作、学习很忙,他们也实在没什么时间来管我。

但我回家,经常听到他们在探讨专业问题或管理问题,两个人也都很会写文章,所以我和哥哥从小都喜欢读书和乱写一些东西。

 

现在的父母呢,大多数时间在看手机、上网,但反过来又不允许孩子看手机、上网;大多数没有运动爱好,也没时间运动,一胖了就吃减肥药,稍微瘦点就胡吃海塞,但是反过头来要求孩子不许挑食、要坚持运动……

父母言行不一,势必造成孩子的逆反。

 

《道德经》中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压其所生。夫唯不压,是以不厌。

意思是,人民不怕权威,那么大祸就要到来。不要妨碍人民安居,不要压制人民生活。只有不压制,才不会被人民所厌弃。

 

父母就像一个家庭的君主,像孩子心里最初的圣人。

君主治国,不能靠压制、命令,而要靠自己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做到,来化育万民,才能长治久安,达到“不治而治”的境界。

 

当我们表现得内外合一、知行合一时,我们品质的力量会自然感化到孩子!

拥有品质,才能拥有孩子的信任尊敬和心悦诚服!

亲子之间有了信任尊敬,很多教育的“难题”就都不难了。所以,最关键的就是怎么才能让孩子信任尊敬自己?

 

《道德经》中给出的答案是:“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也就是说:圣人自知但不自以为是,自爱但不自以为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而采取前者。

 

自知,是讲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并不断完善自己。

自爱,是不要以孩子为借口,把所有重心都转移到孩子身上,从此放弃自我成长——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承受父母放弃自我的压力!

 

爱孩子,就把最完美的自己呈现给孩子吧!

最完美的自己,是一个有诚信、能自律、懂礼节的人!这不是表现给外人看的,这就是我们要给孩子看到的真实的自己而已!

 

让孩子看到了这样的父母,就是“道以德,齐以礼,耻则格,家风正”——用道德引导、用做到感化、用礼制同化,这样孩子就知道如果不这样做是应该羞耻的。

人一旦有了羞耻之心,就能不断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了!

 

所以,教育首先是认同自己将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但这正是我们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逯欣心

2019216日,第35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