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兴八首· 其七》【唐】杜甫

 昵称091203 2019-02-17
 20190204    转


             《秋兴八首· 其七》

              【唐】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第七首抒写对昆明池的怀想。既展现当年唐朝国力昌盛、景物壮丽、物产富饶的历史画面,又慨叹往事不堪回首,长安远离,心事茫然。


【注释】

    1. 昆明池:在长安城西南,方圆四十里。汉时所开,武帝演练水战之处。

    2. 在眼中:指看到昆明池水,就会想起汉武帝,好像当时旌旗壮盛的情景就在眼前。

    3. 织女:昆明池有二石雕,左为牵牛,右为织女。虚夜月:空对夜月。

    4. 石鲸:昆明池有石刻的鲸鱼,形象生动逼真。

    5. 菰(gū)米:又叫菰菜,即菱白,秋天结实,形状像米。

    6. 莲房:莲蓬。坠粉红:指荷花凋谢。

    7. 鸟道:鸟飞之道,形容道路险要难行,只有鸟飞才可以通过。

    8. 渔翁:杜甫自谓,形容自己漂泊江湖,无所皈依。

  

【赏析】

     昆明池在长安西南,汉武帝为了操练一支水军,仿照云南滇池而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飘扬,甚为壮观,玄宗亦曾置船于此。起二句从自古带到本朝。

     “织女”二句想象今日昆明池水的风光,写昆明池的贵重文物。池内有牵牛、织女两个石人,象征其隔天上银河相对,如今没有人来欣赏他们的风姿、讲述他们的故事,他们空对月夜,辜负清秋月色。池中又有石刻的鲸鱼,鳞甲俨然,形象逼真,在这萧瑟的秋风中似乎跃然欲动。然而这些珍贵的文物,在这清冷的月夜,谁去理会?昔盛今衰之情尽在其中。

     昆明池中本有丰饶物产,至今菰米漂在水上,菰影沉入水中,远望若云。莲蓬在寒露中坠落着红粉。既是对昔日昆明池絢丽秋景的回顾,也是作者对今日昆明池风光的想象,有着无限怀念眷顾之深情。

 末联在对昆明池进行过壮思飞动、充满豪情的回忆和想象之后,思绪有回到冷落的现实中来,倾诉从夔州遥望万里之外的昆明池,一直望到天尽头,形盛之地离得那么遥远,关塞极天,回不去,也看不见了,诗人流落他乡,像一个渔翁在江湖飘泊。诗思回旋到身在夔州、遥忆京华这一凝聚点上。

 

【赏析】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昆明池,方圆四十里,在长安县西南。《通鉴》卷二百九:安乐公主请昆明池上(中宗)以百姓蒲鱼所资,不许。足见此向来是贵族垂涎的好去处。武帝窜凿此池,本为习水战,故用武帝旌旗。杜甫和唐代其他诗人多以汉武帝比玄宗。这两句隐含了杜甫太多的感慨,汉时功一方面承接自古帝王州,另一方面给读者两层启发和暗示。 -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昆明池有牛郎织女的石像。曹毗(pi)《奇怪》:昆明池作二石人,东西相望,像牵牛织女。虚夜月,指织女伫立,夜月虽明,却不织布,空对夜月。古代妇女多夜间纺织,而这里虽然是月夜,却织不出一点儿东西来,这里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月夜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凄凉、寒冷,而虚夜月又表现了落空无成的感觉。鲸,《西京杂记》记载,昆明池中玉石所刻鲸鱼,当雷雨鸣吼之时,鲸鱼尾巴会摆动。动秋风,形容石鲸的不安分。杜甫写《秋兴八首》的那个时代正是战乱不断,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他说石鲸鳞甲动秋风。除了实景之外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托喻之意了。-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这两句表面看是写池中之景。菰,生长于浅水之中,嫩芽如白,即茭白。其池中有黑者谓之茭郁,秋天成熟结实,即菰米。故《行宫张望补稻畦水归》诗云:秋菰成黑米。沉云黑,形容水上菰米繁殖旺盛,如黑沉沉的阴云。张籍诗家家桑麻满地黑,黑即茂盛意。坠粉红,莲花在秋后结莲蓬,红色花瓣即凋落。所以说坠粉红 上句字和下句字,都是借用都是比喻。这两句中红与黑两种颜色,表现了一种从成熟到腐烂的感觉。漂、沉、坠、冷四字给人零落的感觉,而粉红却又如此的鲜明,这就和第一首的玉露凋伤枫树林写法类似。玉露”“枫树林是美丽的,而凋伤却如此的萧瑟、凄凉,是摧残破坏。杜甫在这里把不同性质的形象组合起来,产生了多种的感发效果。当然了,杜甫也未必是这么想的,只是有感而发罢了。他心里既有昆明池当日富丽堂皇的兴盛,也有昆明池今日的衰败凋残凄凉 -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关塞即第一首的塞上。极天,指从夔州望长安,只见关塞重重直至天边。剑阁的天险,白帝的危城,在这里都是关塞极天。惟鸟道,夔州四面皆山,所以说惟鸟道,形容道路险要难行。江湖满地,指江湖虽广,无所归依,漂泊处处。渔翁,杜甫自谓。当年的昆明池水离我这样远,我想回到长安,但我不是鸟飞跃不了关塞极天,所以只能漂泊在江湖中,看那江间波浪兼天涌


【赏析】

    第七首回忆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况及其衰落,并自伤飘泊。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昆明池在长安城西南,方圆四十里。汉时仿昆明滇池模样开凿,为武帝演练水战之处。唐玄宗为了征讨南诏,也曾在此练过水军。看到昆明池水,就想起汉唐功业(唐诗人往往借汉喻唐),好像当时楼船上旌旗招展的盛况就在眼前。

织女机丝虛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昆明池西岸有织女石雕像,她巧弄织机上的丝绸,空对着夜月。昆明池畔还有石刻鲸魚,鳞甲细腻,在秋风中形象生动逼真。“虚” 字写出这些珍贵文物,在那动乱的年代,已经没人理睬了,只能虛对夜月。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菰,茭白。生浅水中,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可食。此句说菰米在水波中漂浮,望过去黑压压一片,像乌云一样浓密。莲房即莲蓬。秋天莲蓬成熟,粉红色的花瓣在寒露中片片坠落,此句写晚秋萧瑟凄凉的景象。这两句是诗人回想昔日昆明池富饶而绚丽的秋景及其衰败,含无限眷恋之情。

关塞极天惟鳥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关塞指关山和险道。极天,极高。这两句写杜甫思绪又回到现实,他从夔州北望长安,所见惟崇山峻岭,关塞险道,只有飞鸟可通;诗人恨无双翼,不能飞越,他再也回不到长安了,好像一个渔翁在满地江湖中流浪飘泊。诗人此时尽情地倾诉了他的怅惘和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