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秋拍】谈徐渭的《牡丹竹石图》

 alayavijnana 2019-02-17

此作构图奇绝,一块大面积沒骨泼墨山石居中,颇具动感和气势。牡丹生动饱满,墨色微妙而富于变化。




徐渭(1521-1593)

牡丹竹石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22.5×30 cm

 

说明:

1. 此作为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美术教育家关广志旧藏。关广志(1896-1958),吉林人。自幼酷爱绘画,少年初露才华。1931 年至1934 年赴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研习水彩、水粉和铜版画,并考察了法、意、德、荷、俄各国历代精品。归国后在燕京大学、国立艺专、辅仁大学等校任教。同时,坚持创作,主要以风景建筑为题材,技法融会中西,独树一帜,为中国近代水彩、铜版画先驱。

2. 据关广志之子关乃平回忆:因为徐渭是父亲最钦佩的画家,此幅《牡丹竹石图》大概于20 世纪30年代收藏,并极为珍重,将它悬挂在客厅东面墙的正中。当年许多京城画家、学者们几乎都曾到关家鉴赏过这幅作品并给予极高评价,认为这是徐渭作品中的精品。如徐燕孙、陈半丁、吴作人、邓以蛰等。



撰文| 关乃平


在我幼年时代,就对徐渭的《牡丹竹石图》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记得它悬挂在客厅东面墙的正中,因为父亲关广志最敬佩的中国画家就是徐渭。 


关广志夫妇的客厅


另外,他也喜欢并收藏了华新罗、郑板桥的作品。


徐渭《牡丹竹石图》局部


这幅作品,父亲大概收藏于20世纪的30年代。他极为珍重这幅作品,所以让我幼年起就开始背诵这幅画作上的题诗。


牡丹何事号花王,

笔底翻增一段香,

昨者唤人常估较,

风尘终属汉张苍。


这幅作品以及在这幅作品两侧悬挂的黄易的巨幅隶书对联:


评量水石闲勋业,

诠择风琴静事权。

 

已定格于父亲关广志与母亲王汝澜40年代前期的一张合影之中。而这些也都体现了父亲的人生追求。


在中国绘画史上,徐渭是一位极其卓越的代表性人物。他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成为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


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笔简意赅,笔墨恣肆,泼墨、破墨淋漓酣畅,妙用胶矾,层次分明,虚实相生。布局强调气韵生动,各部构成紧密关联,同时又有节奏感的规律性变化,成就了徐渭在绘画方面的辉煌业绩。


后世的大画家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齐白石对他都十分拜服。


郑板桥曾说: 甘当“ 青藤门下走狗”。


清初四僧之一石涛说他“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


吴昌硕亦说他:“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齐白石甚至作诗:“青藤八大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徐渭《牡丹竹石图》局部


作为父亲的至交,当年许多京城画家、学者们几乎都在到我家来访时鉴赏过这幅作品并给予极高评价,认为这是徐渭作品中的精品。如徐燕荪、陈半丁、陈缘督、马晋、吴作人、黄永玉、邓以蜇( 美学家,邓稼先之父) 等。


1986年春天,吴作人先生访日时为我题辞《奋进》并赠画《奔牛》,我之后回国拜访吴老,他指着客厅显著位置上一个精美的大红瓷瓶告诉我说:“这就是你父亲送给我的明代瓷瓶呀。另外,我对你家那张徐渭的牡丹图印象太深了,牡丹晶莹剔透,实在是过目难忘,堪称稀世之宝。”

 

而当代画家潘公凯、张立辰、郭怡孮、任道斌、林海钟等也都在看到此画时称赞倍至,认为是徐渭的上乘之作。


此画作横宽32.3 公分,纵长122公分。在徐渭作品中,已属较大尺寸。


徐渭《牡丹竹石图》局部


此作构图奇绝,一块大面积沒骨泼墨山石居中,造成动感和气势,山石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墨色微妙,浓淡相间。


置于山石之后的两组竹花一上一下,上组以竹为主,花为辅;而下组以花为主,竹为辅。


山石上的劲健竹叶则用铁笔双钩,用笔飞动,一气呵成。


两朵牡丹分布于画面上下,花头生动饱满,花瓣成组,笔笔留痕。若细观,无两笔雷同,笔尖、笔肚、笔根墨色有异,变化极其丰富。


花蕊之墨点大小相宜,点如坠石,疏密有致。花叶灵动,穿插自如。


徐渭《牡丹竹石图》局部


中部的山石造成山石之上的牡丹竹叶主体上扬,而位于山石下方的花竹变为俯瞰,其角度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整体画面中锋、逆锋、侧锋、转锋等笔法驾驭从容,无人可及。


徐渭在此作之中,将山石的突兀坚实,牡丹的庸容华贵以及竹子的高风亮节,尽情宣泄于笔墨之中,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徐渭《牡丹竹石图》局部


位于右上的题诗运笔舒缓大气,结体紧凑,苍劲的笔法融于画中,书画结合完美,相得益彰。题诗中,徐渭借汉丞相张苍之名,隐喻人生虽然跌宕起伏,但终可功成名就的期许。由此,也可推断这幅作品应是其盛期之作。


画面题诗署名天池山人,下钤“天池山人”及“袖里青蛇”白文方印二,古朴大方。


几十年来,我反复观赏研究这幅作品,以我与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的数十位国画教授共同执教,共同切磋三十年的经验来看,加之在海内外著名博物馆、美术馆看过多幅徐渭作品及多册徐渭画集,鉴赏比较之余,深感父亲慧眼识珠,精心收藏的这幅弥足珍重的作品很能代表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他笔墨技法的高峰,应该让更多人欣赏、分析、研讨,并长久珍存流传下去。



- The End -




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巡展 Exhibit

10/27-10/28

武汉大学 万林艺术博物馆


预展 Preview

11/17-11/19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拍卖 Auctions

11/20-11/24

嘉德艺术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