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的要点——读黄帝内经笔记

 钢铁虾f1y83lb9 2019-02-18
文/姚刚

针灸是一种修行,学习针灸就是一种修心、修性的过程。

我学习针法这些年,逐渐感觉到了祖国针灸医学的博大精深,但对针灸的理解和应用仅仅只是皮毛,如今我把读黄帝内经的一点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共享。

说起针灸,我们不得不先了解人体五脏六腑的一些知识与天地人之间的一些关系。

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五季: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相侮相乘的关系。肝和胆是表里关系,心和小肠是表里关系,脾胃一里一表,肺与大肠相表里,肾对应膀胱。六腑中还有三焦。

内经中是这么描述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正月、二月,天气开始有一种生发的气象,地气也开始萌动,这时候的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当明盛,地气也正是华茂而欲结实,这时候的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极,地气上升,这时候的人气在头部;七月、八月,阴气开始发生肃杀的现象,这时候的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渐盛,开始冰冻,地气也随着闭藏,这时候的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冻更甚而阳气伏藏,地气闭密,这时候的人气在肾。

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的生命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任何人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以觉察,让病邪滞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慢慢深入骨髓,无法治愈。

我们身体不舒服就应该及早治疗,刚开始的病我们只要配合食疗就能治愈,如果疾病发展侵略到了我们的经络,应该用针灸来治疗,这是内经中疾病传变中所提到的,最后没有办法才用药的。因为所有的药都有其偏性,因而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都万不得已才使用,现在我们身体一有毛病不是想办法靠自身能量去解决问题而是直接吃药,对身体造成的不可估量的伤害,在这里我也就不做多的叙述。

在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篇幅论述了人体经络与针刺方法。《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经络是我们身体中能量进入和输出的通道,有经有络,络在表,纵横交错。对于人体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我不做过多的介绍,我想说的就是我们的针灸应该遵循的法则。

内经八正神明论篇中,黄帝问岐伯:“用针之则,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意思是针刺必须遵循天地自然的变化法则,顺应太阳的变化。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直接影响我们人体气血的升降,我们用针须考虑天地人的的关系。

当然针刺之前我们必须确诊病人的病邪在哪条经脉上,内经中这样说的:

人有三部,每部各有三侯,分为天,地,人。可以用它来决断死生,处理百病,从而调治虚实,祛除病邪。可以看出内经告诉我们要依据三部九候来诊断,另外在内经中还有提到诊察脉口和人迎,诊察两手寸、关、尺的阴阳虚实以确诊疾病,当然还有望,闻,问等。

针灸的诊断许多学者专家推崇人迎脉口的诊断以迅速确诊疾病在经络上的归属。病在经的,刺其经;病在孙络的,刺其孙络使它出血;血病而有身痛症状的,则治其经与络。若病邪留在大络,则用右病刺左、左病刺右的刺法治之。若邪气久留不移,当于四肢八溪之间、骨节交会之处刺之。上实下虚,当切按气脉,而探索气脉络郁结的所在,刺出其血,以通其气

人气与天地之气皆随顺阴阳之升沉,所以在内经中重点描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针刺方法。春天的刺法,应刺经脉俞穴,及于分肉腠理,使之出血而止,如病比较重的应久留其针,其气传布以后才出针,较轻的可暂留其针,候经气循环一周,就可以出针了。夏天的刺法,应刺孙络的俞穴,使其出血而止,使邪气尽去,就以手指扪闭其针孔伺其气行一周之顷,凡有痛病,必退下而愈。秋天的刺法应刺皮肤,顺着肌肉之分理而刺,不论上部或下部,同样用这个方法,观察其神色转变而止。冬天的刺法应深取俞窍于分理之间,病重的可直刺深入,较轻的,可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针,而稍宜缓下。

如果春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可使脉乱而气微弱,邪气反而深入,浸淫于骨髓之间,病就很难治愈,心火微弱,火不生土,有使人不思饮食,而且少气了;春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春病在肝,发为筋挛,邪气因误刺而环周于肺,则又发为咳嗽,病不能愈,肝气伤,将使人时惊,肺气伤,且又使人欲哭;春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以致邪气深着于内脏,使人胀满,其病不但不愈,肝气日伤,而且使人多欲言语。

夏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精力卷怠;夏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肺气伤而声不出,心中不欲言,肺金受伤,肾失其母,故虚而自恐,惕惕然好象被逮捕的样子;夏天刺了冬天的不位,伤了肾气,病不能愈,反而使精不化气而少气,水不涵木而时常要发怒。

秋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血气上逆,惕然不宁,且又善忘;秋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病不能愈,心气伤,火不生土,反而使人嗜卧,心不藏神,又且多梦;秋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病不能愈,凡使人肾不闭藏,血气内散,时时发冷。

冬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肝气少,魂不藏,使人困倦而又不得安眠,即便得眠,睡中如见怪异等物;冬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病不能愈,反使人脉气发泄,而邪气闭痹于脉,发为诸痹;冬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病不能愈,化源受伤,凡使人常常作渴。

疾病的针刺方案可根据五行学说的道理来分析:虚补其母,实泄其子。“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因此,五行相生,实际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木生火即肝生心,如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火生土既心生脾,如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土生金既脾生肺,如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金生水既肺生肾,如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纳气;水生木既肾生肝,如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木(肝)遇到金(肺),就能折伐;火(心)受到水(肾),就能熄灭;土(脾)被木(肝)殖,就能疏松;金(肺)遇到火(心),就能熔化;水(肾)遇到土(脾),就能遏止。在运用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时,我喜欢运用十二经五腧穴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疾病。

用针刺来治疗疾病有五大关键:一是要精神专一,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用针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现在人运用针刺,一般用补法治虚,泻法治满。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疗效就能更好,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针治虚证用补法,针下应有热感,因为正气充实了,针下才会发热;邪气盛满用泻法,针下应有凉感,因为邪气衰退了,针下才会发凉。血液郁积日久,要用放出恶血的方法来消除。邪盛用泻法治疗,就是出针后不要按闭针孔,使邪气得以外泄。

针刺的补泻方法在内经中是这样说的:

泻法必须掌握一个“方”字。所谓“方”,就是正气方盛,月亮方满,天气方温和,身心方稳定的时候,并且要在病人吸气的时候进针,再等到他吸气的时候转针,还要等他呼气的时候慢慢的拔出针来。所以说泻必用方,才能发挥泻的作用,使邪气泻去而正气运行。补法必须掌握一个“圆”字。所谓“圆”,就是行气。行气就是导移其气以至病所,刺必要中其穴,还要在病人吸气时拔针。所谓“圆”与“方”,并不是指针的形状。

当然,在治疗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实贱经验,补泻方法也各有不同,我记得一位师傅曾告诉我针无补法,用针就会泻气,建议最好对实热病用针。

疾病有在表在里的区别,刺法有浅刺深刺的不同,病在表应当浅刺,病在里应当深刺,不能违背这一法则。刺得太深,就会损伤内脏;刺得太浅,不仅达不到病处,而且反使在表的气血壅滞,给病邪以可乘之机。因此,针刺深浅不当,反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使五脏功能紊乱,继而发生严重的疾病。用针灸治疗疾病还需谨慎操作,不可随意而为。

内经中讲了我们各条经脉的气血多少,我们可作为临床的参考。人身各经气血多少,是有一定常数的,太阳经常多血少气,少阳经常少血多气,阳明经常多气多血,少阴经常少血多气,厥阴经常多血少气,太阴经常多气少血。

形体安逸但精神苦闷的人,病多发生在经脉,治疗时宜用针炙。形体安逸而精神也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肌肉,治疗时宜用针刺或砭石。形体劳苦但精神很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筋,治疗时宜用热熨或导引法。形体劳苦,而精神又很苦恼的人,病多发生在咽喉部,治疗时宜用药物。屡受惊恐的人,经络因气机紊乱而不通畅,病多为麻木不仁,治疗时宜用按摩和药酒

在内经里也告诉了疾病的传变和治疗方法。

手足三阴经脉之气,从足上行至头,再向下沿臂膊到达指端;手足三阳静脉之气,从手上行至头,再向下行到足。所以说,阳经的病邪,先上行至极点,再向下行;阴经的病邪,先下行至极点,再向上行。故风邪为病,上部首先感受;湿邪成疾,下部首先侵害。

风为六淫之首,所以说它是百病之长。人感染风寒,皮肤毛孔闭合而发热,在这个时候,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到了风寒侵入经络,发生麻痹不仁或肿痛等症状,此时用热敷及火罐、艾炙、针刺等方法来祛除。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气向内传于肺,叫做肺痹,又叫做肝厥,会发生胁痛、吐食的症状,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药物或热汤沐浴等方法;再不及时治疗,就会传行于脾,叫做脾风,发生黄,腹中热,烦心,小便黄色等症状,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药物或热汤沐浴等方法;如再不治,就会传行于肾,少腹烦热疼痛,小便色白而混浊,又叫做盅病,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或用药物;如再不治,病就由肾传心,发生筋脉牵引拘挛,叫做瘛病,在这个时候,可用至法,或用药物;如再不治,人会病亡。倘若病邪由肾传心,心又复反传于肺脏,发为寒热,过三日即死,这是疾病传行的一般次序。有些病不依这个次序传变的,如忧、恐、悲、喜、怒情志之病,病邪就不能依照这个次序相传。如因喜极伤心,心虚则肾气相乘;或因大怒,则肝气乘脾;或因悲伤,则肺气乘肝;或因惊恐,则肾气虚,脾气乘肾;或因大忧,则肺气内虚,心气乘肺。人的情绪对身体的影响非常之大,我在《病之缘》一文中已经做过一些叙述。

我自己的观点,不管针灸还是别的治疗,做时一定要心静,医者和患者要保持一心,形成意念的统一,气随意行也是这个道理。患者充分信任医者是治病的关键,不愿治疗,那治后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当然作为医者,学艺要精,不能贻误病情。

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的医学宝鉴,里面的内容庞博而复杂,我也只是连一角也窥探不到。当然,内经据现在也有好多年了,任何事物都在动变之中,我们学习一定要结合当前的环境,不执着,不墨守成规,仔细辩证,制定一套适合自己也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最后,我还想说,善乃德,每天做点善事,身心纯净,病也就远离自己,不需要针灸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