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上一、二年级很容易就得高分,90分、100分拿的很容易,但从三年级开始,就突然降到80分了,并且很难再上90分,而且不止一个两个孩子是这样,很多学生都这样,这就是大家所说的“三年级现象”。 为何会出现三年级现象? 有专家认为,学前期的“超前教育”是“三年级现象”的万恶之源。超前学拼音,超前学汉字,超前学英语,超前学数学,日久生厌,“麻木不仁”,“三年级现象”成了最早的现世报。 也有专家认为,“课程编排难”是“三年级现象”的罪魁祸首。一二年级的课程,无论语文还是数学,读读、算算、记记、背背,几乎没什么思维含量,孩子很容易摘金夺银。但三年级简直就是学习生涯中一个陡峭的山道,荆棘丛生,陷阱密布,孩子的成绩一不小心就容易跌入谷底。 小学三年级是道坎 小学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点是小学阶段里最少的、最浅显的,孩子不用费特别大的力气就能学会。但从三年级开始,知识点难度加大,孩子则需要多动脑、花些心思才能学会。 进入三年级的孩子不仅要面对课本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加深,还要应对自身的变化。进入三年级的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情绪外漏,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开始有自己的见解,总之在这阶段开始孩子逐渐走向成熟。 那么,面对孩子的种种变化,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二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父母的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段时期努力必然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孩子还在读一年级和二年级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刚上学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如果不注意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可能就会慢慢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而这些坏习惯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和独立阅读思考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等。学习习惯养成的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三年级成绩调整和分流的结果。 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进入三年级后,我们会明显发现孩子的运动量变大了,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大,难度的增加,孩子娱乐的时间变少了,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这时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宣泄自己的情绪,比如容易浮躁,学习不踏实,成绩时好时坏,起伏大,静不下心学习,作业老出错,这些现象都表明孩子状态不佳,需要家长帮助。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定两个明确的目标: 一是远期目标,即理想。让孩子明确学习的意义,把学习和自己的理想、社会事业联系起来,这个理想不一定就是孩子以后从事的事业,但是孩子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会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 二是近期目标,最好是一两周内通过孩子努力就可达到的。在这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经常关心和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他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表示祝贺,当他们表现不佳时,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 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我们发现从三年级开始考试就不是只考课内知识了,这就要求孩子大量汲取课外知识,补充课内所学。其次,面对难度加深的题目,孩子容易放弃题目,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没有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方法。这时就需要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课下勤问。另外,举一反三很重要,要知道所有的题目都是“百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知识点,就能将难题转变为做过的、熟悉的题目,从而一举攻克难题。 为了让孩子体验成功,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先不要将答案告诉孩子,要有意识地将题目拆分成几个步骤,这样可以降低难度,让孩子一步步完成题目,让他产生满足感。这样伴随着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会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慢慢会对难题消除恐惧感。 都说三年级是道坎,所以家长一定要耐心引导孩子,千万不要让他们因噎废食,从此害怕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