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醫砭 » 線上醫書 » 中醫症狀鑒別診斷學 » 四肢疼痛

 Kimtsai 2019-02-18
【概念】

四肢疼痛是指病人上肢或下肢,或上下肢筋脈、肌肉、關節疼痛的症狀。

四肢疼痛最早見於《內經》,如'肢節痛'、'骨痛'、手臂痛'、'腳下痛'、'腰股痛'、'股、膝、髀、腨、胻足皆痛'等。《傷寒論》、《金匱要略》則載有'歷節痛'、'四肢疼'、'骨節疼痛'。後世所稱'痛風'、'風腰腿疼痛'、'風走注疼痛'、'肩臂痛'、'手指痛'、'大股痛'、'足痛'、'足跟痛'、'足心痛'、'腿痛'及山岳丘陵地帶的'柳柺子病'均屬四肢疼痛的病症範疇。

《內經》論述的痹證,如'行痹(風痹)'、'痛痹(寒痹)'、'著痹(濕痹)'、'熱痹'、'筋痹'、'脈痹'、'肌痹'、'皮痹'、'骨痹'、'周痹'、'眾痹'等亦是以四肢疼痛為主證的證候。

為便於臨床辨證,本篇重點敘述四肢疼痛,肩痛、臂痛、腰脊痛、膝腫痛、足痛等另立條目討論。

全民抵制惡劣廠商頂新製油 大絕韻 木崗雞蛋 每日C 味全 貝納頌 大醇豆 LCA506 36法郎 Jagabee加卡比薯條 康師傅 順胜實業 頂伸貿易 正義 統一眼鏡 應宏科技 台灣之星 德克士 崑山帆宏 福滿家(廣州市) 全家(中國)

【常見證候】

  1. 風邪阻絡四肢疼痛:四肢關節走注疼痛,痛無定處,而以腑、肘、膝、踝等處為多見,關節屈伸不便,或兼見寒熱表證,舌苔薄白或膩,脈多浮。屬行痹。

  2. 寒邪阻絡四肢疼痛:四肢關節冷痛,痛處不移,形寒肢冷,局部皮膚顏色不紅,遇寒加重,得溫痛減,舌苔白,脈弦緊。屬痛痹。

  3. 濕邪阻絡四肢疼痛:關節痠楚疼痛,重看不移,或肌膚麻木不仁,日久失治則肌肉頑硬,骨節變形,致成殘廢,苔白膩,脈濡緩。屬著痹。

  4. 熱邪阻絡四肢疼痛:四肢關節疼痛,局部焮紅腫脹,兼有發熱、口渴、煩躁、舌紅苔黃懆,脈數。

  5. 濕熱阻絡四肢疼痛:關節紅腫,小便赤濁,四肢困重疼痛,脈滑或濡數,舌紅苔黃膩,可伴有肌膚紅色結節。

  6. 氣血虧虛四肢疼痛:關節痠痛,勞累後加重,可見肌肉瘦削,面色蒼白,唇甲淡白無華,少氣懶言,神疲倦怠,眩暈,畏風自汗,脈細弱,舌質淡,苔薄。兼挾瘀血則關節疼痛如錐刺,痛處不移,拒按,肌膚甲錯,形體羸瘦或關節變形頑硬,舌質暗而有瘀點,苔薄膩,脈細澀。兼痰渭則肢臂疼痛,身體困重,首如裹,舌質胖,苔白膩,脈弦滑。

  7. 肝腎虧虛四肢疼痛:筋骨弛緩或拘急、痠痛,頭目眩暈,爪甲枯脆,腰膝痠軟,耳鳴失聰,齒搖髮脫,陽萎遺泄,尺脈弦細沉弱,偏陰虛則四肢關節熱痛喜涼,骨痛夜甚,顴紅唇赤,舌質鮮紅少苔,或紅絳少津。偏陽虛則兼見兩足浮腫無力,大便溏泄,小溲清長,手足不溫。

【鑒別分析】
  1. 風寒濕邪閉阻經絡引起的四肢疼痛最為常見,即所謂痹證。痹者,閉也,閉阻不通則痛。《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氧勝者為著痹也。'上肢與下肢乃手足六經循行所過,風寒濕最易侵襲,因此《濟生方.諸痹門》說:'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然因病邪偏勝不同,臨證首須明辨,治法方有準繩。先從三者病因、病機、疼痛性質及特點來區別。臨床上,風勝者每見表證,如惡風、發熱、舌苔薄白、脈多浮緊;寒勝者每見寒證,如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苔薄白,脈多沉緊;濕勝者每見濕證,如四肢困重、胸悶、舌苔白膩,脈多濡緩。三者的病因病機不同,治則迵異。風邪偏甚,法當袪風,佐以散寒利濕,配合補血之品,蓋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方用防風湯加減;寒邪偏甚,法當散寒,更須辛溫補火,釋其寒凝,方用烏頭湯加減,或疏風活血湯、小活絡丹等加減;濕邪偏甚,法當利濕,佐以祛風散寒,方用薏苡仁湯除濕蠲痹湯加減;風寒濕三氣雜至,方用三痹湯加減。

    1. 風邪阻絡者,《諸病源候論.四肢痛無常處候》說:'風邪隨氣而行,氣虛之時,邪氣則勝,與正氣交爭相擊,痛隨虛而生,故無常處也'。《聖濟總錄﹒諸痹門》說:'風為陽氣,善行數變,故風氣勝則為行痹,其證上下左右,無所留止,隨其所至,氣血不通是也。'疼痛常罹及多個肢體關節,游走不定。

    2. 寒邪阻絡者,《聖濟總錄.諸痹門》說:'以寒氣人經而稽遲,泣而不行也。痛本於寒氣偏勝,寒氣偏勝,則陽氣少陰氣多。'疼痛較甚而有定處,必兼四肢寒冷。

    3. 濕邪阻絡者,《聖濟總錄.諸痹門》說:'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蓋濕土也,土性緩。榮衛之氣,與濕俱留,所以濕盛則著而不移也,其證多汗而濡者,以陰氣盛也。'疼痛重著不移,或伴麻木,痠楚。

  2. 熱邪及濕熱閉阻經絡,均可導致四肢疼痛。前者由於素體偏熱,陽氣偏盬,內有蘊熱,雖亦感受風寒濕邪,然其臨床表現與風寒濕痹不同,《金匱翼》說:'腑臟經絡先有蓄熱,而復遇風寒濕氣客之,熱為寒鬱,氣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熱,則然而悶也。'症見四肢關節焮紅疼痛,法當清熱,佐以袪風除濕,方用白虎加桂枝湯加減,若邪熱化火,關節紅腫,筋脈拘急,壯熱煩渴,方用犀角湯加減。後者則由於外感濕熱病邪、或素有蘊濕復感熱邪,或濕邪日久化熱,濕熱蘊結閉阻經絡而成。法當清熱燥濕,方用二妙散當歸拈痛湯加減。熱邪或濕熱閉阻經絡的病機為陽氣多而陰氣少,故臨床表現的特徵熱象明顆,與風寒濕痹的症狀對照,不難鑒別。

  3. 氣血虧虛無以煦濡經脈,故四肢關節疼痛,常伴有面色蒼白,肌肉瘦削,神倦懶言等症。由於血隨氣行,氣虛則血液運行不暢,經脈瘀阻,辨證必見四肢疼痛如錐刺,痛處不移,形體臝瘦,肌膚甲錯,骨節頑硬,舌邊瘀點,法當補氣養營,活血化瘀,方用桃紅飲加黃耆、黨參、桂枝、川芎,酌入蟲類搜剔之品,如全蝎、地龍、蜣螂、山甲、蜈蚣、烏稍蛇等,或配合大活絡丹、小活絡丹、麝香丸。此外,氣弱則脾失健運,不僅生化乏源,且易導致痰濁內停。辨證要點必見肢臂疼痛,身重,舌苔白膩,治當益氣調營,滌痰通絡,方用歸芍六君丸配合指迷茯苓丸

  4. 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臨床常表現為筋骨弛緩或拘急痠痛,腰膝痠軟,治當補肝益腎,宣痹和絡。方用獨活寄生湯加減。

四肢疼痛的症狀,外因不外乎風寒濕熱,內因則氣血虛弱、肝腎虧損及瘀阻、痰濁有關,必須從病因、疼痛性質及兼證等方面詳加鑒別,辨證論治,才能獲得良好的療效。

【文獻別錄】

  1. 《諸病源候論.四肢痛無常處候》:'四肢痛無常處者,手足支節皆卒然而痛,不在一處,其痛處不腫,色亦不異,但肉裡掣痛,如錐刀所刺,由體虛受於風邪,風邪隨氣而行,氣虛之時,邪氣則勝,與正氣交爭相擊,痛隨虛而生,故無常處也。'

  2. 《症因脈治.痹證論》:'風痹之症,走注疼痛,上下左右行而不定,故名行痹。' '寒痹之症,疼痛苦楚,手足拘緊,得熱稍減,得寒愈甚,名曰痛痹。''溫痹之症,或一處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舉,或半身不能轉側,或濕變為熱,熱變為燥,收引拘攣作痛,踡縮難伸,名曰著痹。' '熱痹之症,肌肉熱極,唇口乾燥,筋骨痛不可按,體上如鼠走狀,此內經所云,陽氧多,陰氣少,陽獨盛,故為熱痹之症。'

頁首 回前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