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嘉珉:张国安经营管理思想研究(14)

 陈嘉珉图书馆 2019-02-18

(原载北京出版社出版“海外华商文化丛书”之《港台企业家经营管理文化》,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北京大学海外华人经济研究中心研究课题)

第六节  以销售为根本

“生产不是企业的主要目的,销售才是事业计划的根本。”(《历练》180)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促销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生产经营活动的成功取决于在市场上的成功销售。因此张国安极为重视销售问题,他的销售服务管理思想、决策、办法也十分丰富和完善。

(一)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

张国安认为:“要应付变化多端的商品市场,强化销售能力,必须能够完全把握住市场的敏感性,顾客的动向和流行的趋势。”(《历练》264页)“制造产品要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才能使顾客满意,自以为是优良设计的产品,如果无法适应顾客的需要,就不是良好的商品了。”(《历练》73页)顾客的需要是通过购买也即销售反映出来的,因此生产者要通过销售活动来了解把握顾客的需要,销售以顾客的需求为对象,最终必然归结到生产要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张国安在三阳公司时就特别重视通过销售来了解顾客的需求,然后再通过生产、销售来尽可能地满足这种需求。例如,台湾人使用车辆的习惯与日本不同,往往超载一倍以上,因此引擎常被烧坏。张国安于是请求合作者本田修改规格以适应台湾的使用情况,他们不肯答应,认为引擎烧坏是顾客使用不当,生产者不负这个责任。但张国安坚持认为,“好的产品必需能迎合顾客的需要”(《历练》139页),本田终于修改了规格,使得该产品更适合于市场而畅销。又如三阳生产的喜美车的音响与德国宾士车所使用的一样,都是西德国际名牌,因为容易脱手,是小偷很中意的音响。为解除顾客因音响被盗的困扰,三阳公司试验了各种办法,最后决定以黏胶固定音响,如果拆下来,盒子就会破坏,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结果这种方法很有效,小偷从此不再觊觎三阳喜美的高级音响。“三阳的基本作法是不让顾客吃亏,一切为顾客着想”(《历练》146页),这些努力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好评。

1985年,三阳推行由日本本田公司引进的“顾客满意度第一”的制度。张国安认为使顾客满意,不让顾客吃亏,就是最好的销售方式,所以整个服务作业均以顾客为导向。顾客打电话来,三响之内一定要回应;顾客有疑难查询,一分钟内不能解决,须婉言请顾客稍候;顾客一进门,就要上前诚恳接待;顾客送修的车子,一定要在约好的日期里交车。尤其是产品品质不当发生了问题,要以最迅速的方法来处理顾客的不满。张国安常说,“顾客对产品不满,我们能立刻替他处理好,那么只有顾客一个人会批评我们的品质。如果一天后才处理好,他已经回家告诉他的太太、孩子与亲属了。三天后再处理的话,他的同事、朋友全都知道了。我们的品质要是有了问题,处理的时间拖得越长久,对商品信誉的不良影响越大。”(《历练》146页)推行“顾客满意度第一”的制度,主要目的就在于迅速处理顾客不满意的地方。推行这个运动以后,经老顾客介绍来的新顾客增加20%以上。张国安深有体会地说:“提供良好的服务与提升顾客满意度,对一切的工业产品,都是十分重要的销售方式。”(《历练》147页)

(二)建立销售体系与制定销售政策

三阳的销售体系经历了从经销商、分销商、到销售公司这样一个不断走向成熟和正规化的过程。经销商1961年三阳开始生产机车时就伴随着出现了,他们都是些自发形成的个体经营者,规模小,但由于张国安管理非常得法,这些个体经销商在三阳创业的过程中,为其产品销售立下了巨大功劳。

60年代前期,三阳针对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三项销售政策。第一,要求经销商的太太们把钱和印章抓在手里,不让他们的先生有机会“胡作非为”。第二,三阳与经销商的往来,一律改为现金交易。第三,分配销售地区给经销商,严格禁止越区销售。

当时三阳机车的经销商大都是家庭独资经营的,凡是经营业绩好的经销商,都是由先生在外面跑销售,店里则由贤内助照料。但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经销商手中经常有上百万的现金,因此手头松懈,或出借亲朋,或投资其他事业,容易发生问题。张国安于是继续发挥这种经营方式的优点,让管家有方的经销商太太们不仅在家照料生意,还要亲手掌管现金和印章,不使先生在外随便开证挪用钱款。后来有许多经销商都抱怨太太管他们越来越严,但是又很高兴有正当理由,有人坐阵把关,就可以整天在外面跑销售活动,生意反倒做得更好了。

第二项政策规定是针对销售中存在的倒帐和欺诈问题而作出的。当时三阳接受经销商一个月的支票,导致经销商也接受顾客较长期限的付款条件,因此时有倒帐的事情发生,甚至经销商中有人上欺诈骗子的圈套。三阳将一个月支票改为现金交易,就迫使经销商谨慎选择现金购车的顾客,或可靠的分期付款者。执行这项规定,不仅淘汰了一部分购买条件(信用、购买力)差的顾客,同时也淘汰了一部分实力不足、信誉不好、或持反对意见的经销商,从而使三阳有机会重新开发重视征信、不削价竞售的经销商,造成良性结果,使三阳信誉更高、效益更好。张国安特别提到,实行这样一项“过火”的政策,是由于具备了充分的条件,那就是“当时机车业是容易赚钱的行业,属于强势产品”(《历练》156页),因此不怕得罪少数顾客和经销商;“如果自身产品市场性很弱时,贸然变动措施,则可能被顾客抛弃”,正是因为三阳具有强势产品和卖方市场,才敢于作出这样一个“具有前瞻性与魄力的销售政策”(《历练》157),并且推行得很顺利,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条政策规定是要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的方式,来避免经销商之间的削价竞售活动,从而保证三阳及经销商的品质信誉与合理利润,削价竞售是违背张国安的一贯经营思想的。

70年代中期,多数经销商因为赚了不少钱,或者年纪渐长,慢慢失去创业的冲劲。在经销商的潜力已发挥到尽头时,三阳公司便及时转入建立分销商网络的阶段。建立分销商网络主要是通过两种办法。其一,设立分销商开发奖,鼓励有经验有成就的经销商寻找分销商,由自己卖车的行为转为管理分销商的活动,张国安认为“这是三阳销售史上的另一个转捩点”(《历练》第158页)。其二,三阳公司已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售后服务人员和机车修理工,但这些人往往做不到一年,就自立门户,开机车修理店去了。于是张国安想:“如果善用这些三阳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三阳业绩必然有可观的成长。这些人有技术有冲劲,但是没有资金;如果把他们纳入三阳销售体系,成为分销商,则可以与有资金,但没有冲劲的经销商互补长短。”(《历练》159页)于是三阳公司一方面选择没有资金、但有冲劲的修理店,另一方面选择有资金和管理能力的经销商,把若干家修理店隶属于一家经销商,于是经销商便升级变成分销商的老板,出资向三阳买车,然后给分销商销售。能通过这两种办法,三阳建立起了遍布全台,拥有两千余家分销商的销售网。三阳公司与经销商、分销商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但张国安也非常重视利用感情纽带来加强经、分销商之间以及他们与三阳之间的团结。为了增进大家的了解和友谊,三阳公司在1983年和1984年花费两亿多元组织了两次特大型的旅游观光活动。第一次招待1500位经、分销商至琉球旅行,是外国去琉球最大的旅游团。那时流行使用电子保温锅,几乎每人买一个,结果买光了琉球所有的电子锅,使得厂商赶紧从日本空运电子锅来供应。第二次招待2000余人至夏威夷旅游,也是夏威夷难得见到的大观光团。

设立分销商后,三阳的销售网扩张得太广,竞争十分激烈,以致逐渐对他们失去控制能力,于是张国安重新研究对策,认为如果不组成公司,市场就会走向混乱,因此决定成立销售公司。销售公司由经销商共同投资,成为公司股东,聘用有推销能力和实干精神的分销商到公司里负责销售业务,三阳则从营业部调出有管理经营才干的干部到销售公司担任经理。三阳一共在全台建立了十多个这样的销售公司,数量适当,布局合理,使三阳公司销售体系进入了完全正规化、标准化的阶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