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栓与止血实验诊断案例展示(第二期)

 开心100mm05xkw 2019-02-18

案例5

谁引起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陆松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    


20180919 ,发现某病房有一例Fib 76mg/L(危急值<80mg/L),查看历史结果,17号为30mg/L,因此通过LIS传输自动进行了危急值报告给医生工作站。

20180920,此病区同时发现4FIB数值降到了危急值以下。这个时候,虽然我们的LIS可以自动将危急值传送给医生工作站,不需要检验人员进行电话报告,但在同一病区同时发生多名患者纤维蛋白原降低,直觉驱使我必须打电话联系临床。临床反馈:同时入院的一批患者,这四名患者没有其他与之前患者特殊处理,目前也没有出血的临床症状,由于FIB降低到危急值,其中一患者同时输注了纤维蛋白原,但FIB仍旧持续降低。

接下来,认真查阅了这四名患者的病例:

patient 1:男56 肝癌,于18日行右半肝切除术。

patient 2:男38,消化道出血;

patient 3:男 35岁,急性肝衰竭伴呕血,等待肝移植;

patient 4:男 63岁胰腺癌肝转移,18日手术。

同时发现,四名患者同时用了一种叫邦亭的止血剂,2单位/天。查阅邦亭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剂量为50-100单位/次,可见,临床用药远远小于此剂量。同病区纤维蛋白原正常的患者用的止血剂为巴曲亭。参考20182月新出版的《血凝酶在急性出血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中两者均归于血凝酶,同时也阐述了术中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推荐应用时>7天时会引起纤维蛋白原的降低。而我们遇到的四例病例均在连续使用邦亭第二天后出现Fib明显减低。对比两种止血剂如下

药品

活性成分

来源

效价测定

剂型

邦亭

类凝血酶、类凝血激酶

国产白眉蝮蛇

60 s

粉针

巴曲亭

FXa和巴曲酶

巴西矛头蝮蛇

55 s

粉针

本来觉得已经找到的原因,但又觉得证据不足,因为临床用药剂量很小,用药天数均未超过三天,向临床反馈之前,我们还需要找到更多的证据,这样才能更好的协助临床。于是,立即查阅文献:发现有在结肠息肉手术中应用邦亭(白眉蛇毒止血剂)预防术后出血,在使用2-4天时导致Fib减低并引起出血的病例[2]。于是再次联系临床根据我们查找的证据,建议考虑停用邦亭。

四例患者停用邦亭后观察Fib,其中第四例于21号转院,未能跟踪Fib的含量,其余三例在停药4天后开始回升,约在9天可以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如图

     

总结和疑问1:邦亭作为止血剂,被归为是血凝酶的一种,但是其成分为类凝血酶,并不含有凝血因子Ⅹ激活物(FA),其临床应用是否可以作为血凝酶常规使用呢?

总结2:检验不再是“只对此标本负责”,每一份标本背后都相关一个生命。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加强“临床意识”:要多走出实验室,与医护人员合作,共同探讨疾病的病因学特点发展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主动联系临床,与临床医生沟通,可以给双方更多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血凝酶在急性出血临床应用专家组. 血凝酶在急性出血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2): 137-140.

[2]HaiZhou,Hypofibrinogenemia CausedbyHemocoagulaseAfter Colon Polyps Excision.Am J CaseRep, 2017; 18: 291-293

 

李登举教授点评:部分临床医生对这些止血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不够,用药注意事项也关注不够,病案分析的确能够给医生一个警示,遗憾的是患者未有与DIC和肝功能不良导致的合成障碍相鉴别,建议补充。不能够单纯依赖恢复和上升就推测和这些药物有关,要关注转氨酶的变化,是否有其他合并用药。


————————————————————

案例6

        PTAPTT均显著延长的川崎病病例

       梁绮华

        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检验部   


患者 3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RCAALCAA)

凝血常规检查

PT:41.80 S (11-15)

INR:4.89(0.8-1.5)

APTT:92.00 S (28-45)

TT:15.8S(14.0-21.0)

FIB:4.38g/L(2.00-4.00)

该病例涉及两项危急值,结合临床诊断,结果是否符合,分析的过程应如何?

川崎病(Kawasaki diseaes

1)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

  • 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

  • 川崎病的实质是血管炎,影响是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

  • 多为 5 岁以下儿童突然发病

川崎病的治疗方案

1) 所有患者一旦确诊后,均应尽快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并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

2) 在最初 10 天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减少并发冠脉疾病的风险,并改善心肌功能;

3) 对于已发生冠脉异常的患者,需持续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

4) 对已有严重冠脉病变的患者,可采用氯吡格雷和/或抗凝治疗。

结果分析

该病人确诊川崎病合并双侧多发冠脉瘤,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及华法林

1)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凝集;

2) 华法林:维生素拮抗剂(华法令):抑制因子Ⅱ、Ⅶ、Ⅸ、Ⅹ的活化;可引起PT  APTT延长;

3) 需定期医院监测INR比值,要求控制在2.0-2.5之间

4) 病人两项结果超出允许范围,需关注近期的身体状况,饮食情况、用药情况(是否存在协同增强抗凝或抑制VK的作用);

5) 按情况调节华法林用药量

 

李登举教授点评:该病例最大的意义在于提醒临床医生重视病史和用药的询问。不难判断患者系华法令使用不当所致,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进一步证实,也没有明确如何调整用药。如果文末附有一个流程《华法令药物过量判断和药物调整》最佳。



本博主来附一个华法林药物说明书中对过量的处理措施:



————————————————————

案例7

                皮损伴凝血异常之谜  

                     王炼 

      武汉市同济医院检验科


患者男,57岁,3月前无明显诱因左踝内侧出现红斑伴瘙痒,皮损逐渐增大,出现溃疡伴疼痛,当地医院考虑皮肤感染,予以抗生素及外用药,皮损无明显好转。1天前外院下肢血管彩超示左侧大隐静脉曲张,右侧腘静脉血栓形成,暂未治疗。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关节痛等不适,为求进一步诊疗,以“淤积性皮炎”入院。

既往史:“肾病综合征”8年,目前口服强的松15mg/d,自诉病情控制尚可。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家族遗传病、传染病史。

 

入院常规检查: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123*10^9/L(参考范围125-350),余基本正常。

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基本正常。

凝血常规:

APTT49.2秒(轻度延长),PTFIBTT均正常。

 

尽管患者APTT仅轻度延长,但我们实验室考虑由于患者存在静脉血栓形成,有必要排查抗磷脂综合征,主动检测狼疮抗凝物:

DRVVT标准化比值1.72SCT标准化比值3.13,提示存在大量狼疮抗凝物;

 

建议病房送检其他抗磷脂抗体检测:

抗心磷脂抗体IgA37.4(参考区间<20,IgMIgG均阴性;

抗β2GP1抗体IgA42.1(参考区间<20, IgG: 85.7(参考区间<20, IgM阴性;

 

患者三类抗磷脂抗体均有阳性结果,且存在静脉血栓事件,可初步诊断抗磷脂综合征。临床确认诊断后,给予拜瑞妥抗凝治疗,患者皮损、静脉血栓症状均显著改善,缓解出院。

 

讨论:

  1.  患者的皮炎表现可能与抗磷脂抗体的作用有关(例如导致皮肤微血管炎、微血管栓塞),是否是IgA型抗磷脂抗体的特征性病理表现值得进一步探讨。

  2. 基于患者轻度延长的APTT及静脉血栓事件,实验室主动建议检测抗磷脂抗体,为该例APS的快速诊断提供了重要帮助。


李登举教授点评:该病例讲述了一个临床常见的完整故事,但题目不够吸引人,可否改成“皮损伴凝血异常之谜”?文章不足之处是皮损没有行病理检查,风湿抗体检测没有提供资料,静脉血栓完全归因与抗磷脂综合征也有些牵强。毕竟静脉曲张在先,还有肾病综合征等病史,建议行文更谨慎,或者鉴别诊断叙述得更详细些。


————————————————————

案例8

        基础实验巧设计,解决临床大问题

          钱丽丽 

          浙江省中医院检验科 


临床信息:

患者,女性,84岁,因反复蛋白尿2年余,双下肢水肿2月余于 2018-12-10收入住院。入院诊断1.肾病综合征; 2.慢性肾脏病4期;3.高血压3级。

入院后辅检:

2018-12-11:

轻链(血清):κ轻链2.56g/L↓,λ轻链1.86g/L↓。

轻链(尿):κ轻链59.60mg/L↑,λ轻链76.50mg/L↑。

Ig,C3,C4:IgA0.88g/L ,IgGG3.14g/L↓,IgM0.45g/L↓,C30.63g/L↓,C40.29g/L。

免疫固定电泳:IgG、IgM、IgA、κ型、λ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均阴性。

凝血功能:PT10.40秒,Fbg 4.07g/L↑,TT 20.80秒,APTT 21.50秒,D-D5.54mg/LFEU↑。

 

2018-12-18于床边行腹部脂肪活检术,2018-12-21行骨髓穿刺+活检术。返回结果未提示淀粉样变及浆细胞病变。

 

2019-1-11开始出现凝血功能持续恶化(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日期

TT

PT

APTT

Fbg

D-D

20181214

21.70

11.00

27.50

3.77

4.27

20181221

21.00

10.70

25.80

4.38

3.70

20190103

22.40

13.00

26.70

3.56

4.61

20190107

28.20

12.60

29.30

3.35

3.55

20190111

35.40

14.80

35.60

3.20

3.01

20190114

69.70

17.40

51.70

3.37

5.74

20190117

>100.00

18.70

54.60

3.47

4.83

20190118

>100.00

21.80

72.90

2.51

3.49

20190119

>100.00

12.80

50.20

2.82

5.17

20190120

>100.00

10.80

43.30

2.64

5.18

20190121

>100.00

11.30

45.10

2.47

3.57

20190122

>100.00

11.00

40.30

2.47

5.81

20190123

>100.00

11.20

37.60

2.51

5.19

 

2019-1-17请血液科会诊,予输血浆(200ML-400/日),凝血酶原复合物补充凝血因子及维生素K1对症治疗。凝血功能未见好转。

 

2019-1-23咨询检验科讨论分析凝血功能异常原因?

 

检验科处理及讨论:

  • 2019-1-23:

  • 外来药物干扰?

临床否认肝素、水蛭素、达比加群、类肝素药物史。

  1. 2.   淀粉样变?浆细胞病变?

入院辅检,骨穿结果未提示淀粉样变及浆细胞病变。

  1. 3.   当日凝血因子检测结果:

凝血因子Ⅷ活性319.0%↑

凝血因子Ⅸ活性113.2%

凝血因子Ⅺ活性89.8%

凝血因子Ⅻ活性69.0%

凝血因子Ⅱ活性185.2%↑

凝血因子Ⅴ活性200.8%↑

凝血因子Ⅶ活性202.0%↑

凝血因子Ⅹ活性146.4%

  1. 4.   血浆纠正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比例

TT

PT

APTT

Fbg

病人


117.7

10.3

35.6

2.61

病人+正常混合血浆

1:0.5

52.4

10

30.8

2.74

病人+正常混合血浆

1:1

39.3

9.8

28.4

2.82

病人+正常混合血浆

1:2

27.9

10.2

27.8

2.96

病人+正常混合血浆

孵育后1:0.5

54.5

10.5

35.8

2.8

病人+正常混合血浆

孵育后1:1

39.3

10.3

30.9

2.91

病人+正常混合血浆

孵育后1:2

29.2

10.7

33.5

3.01


讨论与建议:

凝血因子结果显示为高凝,外源性因子都偏高,建议暂停凝血酶原复合物补充及维生素K1治疗;纠正实验显示,输注血浆对凝血功能有纠正并与输注量正相关,建议继续予输血浆,并可尝试增加血浆用量。

 

  • 2019-1-24:

进一步分析,并设计如下实验(见表3):

 

表3



比例

TT

PT

APTT

Fbg

实验1

正常人


18.4

11.6

28.3

2.72

正常人+生理盐水

1:1

19.3

16

53

1.13

正常人+OVB

1:1

19.3

17.1

54.1

1.14

实验2

病人


129

12.7

58.5

2.15

病人+生理盐水

1:1

48.8

16.2

107.4

1.05

病人+OVB

1:1

47.5

16

101.2

1.05

实验3

病人+正常混合血浆

1:1

43.3

11.6

40

2.38

正常混合血浆


18

10.2

26.6

2.64

病人+高Fbg血浆

1:1

21.5

12.6

40.9

4.38

高Fbg血浆


17.6

11.4

26.8

7.99

 

分析与讨论:本次案例中所有Fbg检测结果为cluass法结果,结果与PT演算法一致

实验1说明对于Fbg2.5g/l左右浓度的样本,进行对倍稀释对TT结果影响不大;

实验2说明有干扰物质存在,抗Fbg(影响功能,但不显著影响Fbg检测)?抗凝血酶 ?;

实验3说明患者体内存在干扰物为Fbg抑制物;

 

2019-1-24临床停止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及维生素K1,予输血浆800ml/日,凝血功能得到改善(见表4)

 

表4

日期

TT

PT

APTT

Fbg

D-D

20190124

68.70

10.70

33.70

2.43

4.94

20190125

58.50

10.80

32.20

2.72

5.35

20190127

31.60

11.30

30.80

2.68

10.89

20190128

23.20

11.60

31.10

2.58

14.61

    

 Tony点评:钱老师的工作很仔细,由于此前已就这个案例与钱老师有过交流,多写一点个人建议:1.如有条件可检测爬虫酶时间(RT),RT也延长可排除针对凝血酶的抑制物;2.检测血栓弹力图(TEG),如TEG各参数正常且患者无出血表现,可暂不给予血制品(单独TT延长与出血相关性本来也不高);3.浏览了一下与'肾病综合征和TT延长'有关的两篇文章[1-2],其分别将TT延长归因于存在干扰纤维蛋白原转换为纤维蛋白单体的抑制物,和纤维蛋白原本身性质改变,供参考。个人觉得一个比较特异的判断是否存在FIB抑制物的方法是:取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分别加入一定量纯化的人FIB制剂并检测TT,若患者标本的TT显著高于对照,则可提示存在FIB抑制物(如抑制FIB转换或FM聚合)。

References

  1.Gastineau DA, Gertz MA, Daniels TM, Kyle RA, Bowie EJ.Inhibitor   of the thrombin time in systemic amyloidosis: a common coagulation abnormality. Blood. 1991;77(12):2637-40.

2.Abshire TC, Fink LK, Christian J, Hathaway WE.The prolonged thrombin time of nephrotic syndrome.J Pediatr Hematol Oncol. 1995;17(2):156-6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