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民族人类的始母

 庶民临风 2019-02-19
  图片
   女娲,凤姓,另一说为风姓,名为风里希(或凤里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女娲生于古成纪(今甘肃秦安县,是见于史册较早的中国历史地名),千百年来,她一直被奉为中华民族之始母。女娲氏族的发源地,文献中并不见记载,但根据她与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中国古籍中记载最早的王)的关系,其故里也应在古成纪范围内。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讲到渭河支流葫芦河时特别提到,该地古老的女娲祠就在葫芦河畔,与大地湾相距不远的秦安陇城镇(位于天水市秦安县城东部,距县城45公里处),就有女娲洞、女娲庙,陇城又称‘娲皇故里’。女娲以风为姓,至今其地有风台、风莹、凤尾村等地名,均与女娲有关!汉文古籍关于伏羲和女娲的记述,大多是口耳相传之后,再由后世历代文人加工载录。所以有些内容上,存在不少怪谲、重复和难解之处;还有一些内容则有着明显的虚构、梦幻和错谬之处。但这些华夏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绝非全然荒诞和虚幻性的骗言。事实上,正是这些神话和传说,蕴含着汉族对自己创世纪历史的深邃认识和浅近质朴的表述。也正是这对传说时代的汉族始祖夫妇,在创世纪之时孕育后代、开启黄土地上农耕文明的历史踪迹。
  
有关女娲的传说,最为盛传的莫过于《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现今山东日照市南的尧王城一带还存有女娲补天台遗址。据说,女娲补天的故事就发生在处于东海之滨的日照市丘陵地带,距离日照不远的天台山极顶。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出自《淮南子·览冥篇》里,全文如下:“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也就是说:“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恼羞成怒的共工于是朝西方撑天用的不周山撞去。不周山崩裂后,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天塌下半边,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燃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因此面临一场空前的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天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了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补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将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延,女娲还收集了大量的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填塞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也填平了、水也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上了安乐的生活。但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当天空出现彩虹的时候,那就是我们伟大的女娲补天神石焕发出的彩光。
  
考古印证:史前事件虽没有文字记载,仅凭民间传说或神话的形式流传下来,但目前黑海水下考古探测队发现,圣经之中记载的‘世纪大洪水’确实存在。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的研究员王若柏也提出:“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实际上是远古时代的一次陨石雨灾害。”女娲补天遗迹的地理分布位置,恰恰位于王若柏提出的撞击区南部和西部附近。随着疑古派的民族虚无主义邪说在史学界被日渐扫清,以及对女娲神话传说的科学诠释,女娲身为中华民族伟大母亲的崇高地位将被日益确定。她对中华民族古代文明进步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将流芳万古、永垂史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