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的问题

 解决人生问题 2019-02-19

6.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的问题

【原文】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

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

【译文】大凡针刺的原则,达到阴阳二气调和就要止针。要注意补阴泻阳,才能达到语音清朗有力,耳聪目明。反之,如果补泻不当,就会使血气不能正常运行。

所谓针下气至而获得疗效,是说实症用了泻法,由实转虚。虚的表现是脉象大如原来却不坚实。如果脉象仍坚实如故;虽说一时舒服,而病还没去。虚症用了补法,就会由虚转实。实的表现是脉象大如原来而更坚实,如果脉气大虽照旧而不坚实,虽说一时舒服,而病并没有去掉。所以正确运用补法,会使正气充实;正确运用泻法,会使病邪泄去。痛苦虽不能随针立愈,但病势肯定是减轻了。因此必须通晓十二经脉与各种疾病的关系,然后就可明白“终始”的大义了。阴经和阳经不会互相改变,虚症和实症也不会相反的,所以针治疾病,就要取其所属的经脉。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的问题,此言阴阳之气偏盛,刺之和调则止矣。然又当补阴泻阳,补阴者,补五脏之里阴,泻阳者,导六气之外出也。补其阴脏,则心肺脾脏之气和,而音声益彰矣。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肝肾之气盛,则耳聪目明矣。补其阴脏,导其气出,则三阴三阳之气和调,而无偏盛之患矣。夫阴阳血气,本于胃腑五脏之所生,胃者,水谷血气之海也,海之所以行云气于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故不补阴泻阳,则气血不行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