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开学,家长们就要放下手头的工作,抓着书目四处出击,帮孩子找教辅书,在书店排长龙。 ——选教辅! 开学的日子,也是教材教辅发行旺季。 由于教材教辅发行中存在高额利润,不少书商盯上了手握权力的官员,不惜用巨资行贿,教育部有官员也被拉下水。 教辅成“教腐”,众人吃学生,再次印证权力、利益、腐败三者的必然关系。 这,不是你我要谈的——食品安全的规范与立法以及落实在路上,这一过程中,你我不敢把嘴巴贴上封条、不吃饭啊。 为了孩子,钱是肯定要掏的,家长们的烦恼才刚刚开始。 一些地方,为了“避嫌”,学校不统一购买教辅书,而是由科任教师列出书目,让家长自行购买,于是家长的麻烦就来了。 教辅书浩如烟海,名字重重复复,“教材全解”“教材全解王”“爱上学习”“高分王”“×考核动力”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家长只认书名还不够,还要看出版社、版本、年级,大海捞针非易事,一字之差就买错书,花了冤枉钱。 要命的是,一些地方别说学校间,甚至一校之内、不同班级教辅书也不一样(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家长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疯找,凑齐一套书像中彩票一样开心。 买到书还好,要是没找到,你就焦虑了。 要么你的孩子没有教辅书,没法做作业,每天就等着科任教师打电话向你投诉;要么就发动亲戚朋友,逛书店、上网店,全城大搜索,像沙里淘金一样淘一本书。 实在无路可行,只能向买到教辅书的同学借书回来复印、装订成册,聊供孩子使用。 找书那份焦急与无奈,失落与气愤,种种辛酸真“不足为外人道”。 说到一年一度找教辅书,哪位家长不是一肚子火? 没办法,只有奔命! 针对此,我想说几句对此的看法与给家长的建议——开学等于开跑,教辅书就是“装备”,“贵了也不能买少”。 有“书单”的苦于寻觅,没“书单”的更愁如何挑选。 听听:“老师要求我们买书,却没有提供详细的书单。” 事实上,教辅书内容雷同、价格昂贵、虚假广告、以次充好等乱象,是诱发家长和学生不理性消费的主要原因。这种“种类繁多、内容酷似”的风气,正是引发家长与孩子噩梦的原因之一。 在“分分必争”的考试指挥棒下,通过教辅书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成绩,无疑成为了学生和家长的“制胜法宝”。尽管价格每年上涨,但却没有降低这种学习“必需品”的社会需求。然而,在优劣掺杂的教辅市场中,如何才能辨清真伪,捞到适合自己的“珍宝”? 结合我多年任教体验,我建议如下:每科买多少本最合适? 1—2本即可,宜精不宜多; 如何辨别真伪? 看纸质、看油墨轻重以及简单查查内容准确度; 挑选时有什么窍门? 明确自身需要,选针对性强、归纳性好的教辅书; 家长要坚持的选教辅原则是—— 与教材匹配,切忌盲目。 此外,目前市场上教辅书籍种类繁多,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时要重视书中的实际内容,不要抱着'拎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心态,认为教辅书越多对孩子越有帮助,应该挑选合适的书籍。 重视课后作业,辅导书是补充。 在购买教辅书籍时,可根据孩子的薄弱环节来'对症下药'。孩子如果在基础知识上有缺陷,可以选择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教辅;如在阅读上存在漏洞,那选择一本以阅读见长的教辅也是很有针对性的。 这里,我就教辅书分类说几句,厘清教辅类别,帮你针对性地选—— 目前市场上的教辅书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同步类,选择这类的学生最多。顾名思义,同步类的教辅书可供学生平时同步跟进练习,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进度,回家自己做相应的巩固练习,其中在同步类教辅书中又可以分为纯习题类及附讲解题类两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2.重要考试辅导类,主要指中、高考的教辅书,为初、高三学生提供习题和讲解; 3.各年级竞赛类的教辅书,主要是一些往届竞赛试题的汇总与分析、讲解,提供尖子生的赛前准备。 4.其他:在教辅书中还有综合学习能力培养类教辅、应试类教辅和工具书类型的教辅等。 选对教辅,加油!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