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斯特·基顿|我越严肃,观众笑得越厉害 | 只在周末

 夏之民 2019-02-19


冷面笑匠  奔跑时光



我越严肃,观众笑得越厉害
巴斯特·基顿




1
杂耍 “Buster”
“我们应该节制地使用笑,正如节约用盐一样。”
——苏格拉底


    说到美国默片喜剧,卓别林总是第一印象。但其实在上世纪20年代,由于卓别林的出片率并不高,且片中始终保持的左翼倾向受到当局的长期监控和迫害。当时的票房解药当属巴斯特·基顿哈罗德·劳埃德



卓别林



巴斯特·基顿



哈罗德·劳埃德


    巴斯特·基顿以
“冷面笑匠”著称,
“面瘫喜剧”别具一格,在肢体动作和特效技术的配合下形成奇妙的幽默感。





    1960年,基顿获
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品有《福尔摩斯二世》、《将军号》、《七次机会》等。



《福尔摩斯二世》

《将军号》


    1895年出生的巴斯特·基顿和电影艺术同岁,原名
约瑟夫·弗兰克·基顿。魔术大师
哈里·胡迪尼(逃脱术大师)在目睹基顿从楼梯上一路摔下来却安然无恙时,大叫
“Buster!”
(结实的孩子),其艺名
“巴斯特”由此而来。
 
    3岁的小基顿常常和父母一起在剧团里进行杂技表演。在节目里,基顿被父母扔来扔去,有时还被扔到观众席里。这些闹剧经历使基顿逐渐形成了他的幽默感和冷面风格。



小基顿



    在杂耍剧团朋友的介绍下,喜剧演员
“大胖”——罗斯科·阿巴克尔注意到基顿超凡的喜剧天赋,大力提拔基顿。基顿从此结束了他的舞台表演,开始了电影生涯。


    他跟随罗斯科·阿巴克尔加盟了
麦克·赛纳特的启斯东影片公司,罗斯科·阿巴克尔成为基顿学习电影技术的导师。



“大胖 ”
罗斯科·阿巴克尔




    在
启斯东公司创始人,美国通俗喜剧电影之父——麦克·赛纳特的领导下,启斯东成为了美国通俗喜剧电影的孵化地。
    
    美国喜剧片的第一个时期——
“棍棒喜剧”
“启斯东警察”们的追逐打闹中诞生。


    此后,
卓别林的“绅士流浪汉”,基顿的“大石脸”,哈罗德·劳埃德的“孤独卢克”等成为脍炙人口的喜剧形象。



麦克·赛纳特








2
呆萌 “Stone Face”
“悲剧是特写,喜剧是长镜头。”
——巴斯特·基顿
 
    在启斯东公司,基顿出演的第一部影片是1917年罗斯科·阿巴克尔导演的《屠夫小子》。在影片中,基顿已经展示出独特的“大石脸”表演,也带上了他的招牌“卷边帽”


基顿在制作他的“卷边帽”









   一战期间,基顿入伍并被派到欧洲战场,成为一名译码员。


    1920年,基顿拍摄了第一部长片《呆子》。此后,他有了对自己影片的全部自主权,每部影片都会和大家协力完成。这一时期是基顿影片的成熟期,随着米高梅公司对其影片的大力发行,基顿的电影事业进入了辉煌时期。



《呆子》

    1923年到1929年间,是巴斯特·基顿电影生涯中最辉煌的6年。由于20年代卓别林的出片率大大降低,当时票房最高的是基顿和哈罗德·劳埃德。基顿最为著名的《将军号》也拍摄于这一时期。




    基顿喜剧的很多灵感来源于杂耍表演,常常被设计成魔术的样子。
基顿把它们叫做“不可能把戏”、“卡通笑点”


    在完成高难度动作时绝不做假,不加剪辑。这不仅是他的技巧,更是他的真诚











    后来,基顿加入了米高梅公司,但由于米高梅没有动作喜剧的拍摄经验,基顿又脱离了默契已久的技术班底,丧失了对自己影片的控制权。个人的才能发挥不出来,作者风格被制片套路吞没,从此基顿再也没有拍出极具个人特色的经典影片。






3
一剧·两星
“卓别林放弃现代世界,基顿拥抱现代世界。”




基顿 和 卓别林

《舞台生涯》


   
基顿
卓别林是“棍棒喜剧”时期的两元巨匠,也是银幕竞争对手。



基顿(左一)  卓别林(右二)



    卓别林1972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基顿1960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卓别林更有情感内涵,
    基顿更重动作特技。
 
    卓别林的角色经常是笨拙的、失业的、乐观的工人阶级,
    基顿的角色通常是富裕的、有权力、有地位的中产阶级。
 
    卓别林带着一种对被工业化破坏之前的田园般纯真世界的怀恋,
    基顿欣喜地迎接这个机器时代。


    卓别林的深思、笑中带泪、现实批判,
    基顿的奇观、天马行空和境内调度。
 
    二人是电影世界的瑰宝,
    是喜剧创作的标高。



《摩登时代》

《将军号》






4
致敬—超越
     和卓别林相比,巴斯特基顿略显寡闻。但在后世的电影中却屡屡见到对其电影的致敬。


    在
韦斯·安德森的影片中看到他的构图。

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




    在
成龙的作品中看到他的杂技表演。

基顿《蒸汽船》(左)
成龙《飞鹰计划》(




    在
比尔·默里的作品中看到他的冷面。

基顿《将军号》(左)
比尔·默里《迷失东京》(右)




    然而,无论你见过多少对基顿的致敬,都无法超越真正的他。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