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州杨兆林师承群病案讨论一:口渴

 Dementia豆豆 2019-02-19

以下是郑州杨兆林老师师承群一病案讨论,欢迎大家发表各自观点。

杨兆林师父:病案分析:一患者,男,35岁,口渴数月,喜热饮,无口苦,便溏,日2-3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没有描述的皆视为正常)。理法方药全面分析

郭林石:脉沉细,便溏,喜热,为脾阳虚。中焦寒饮,导致三焦水道不利,津不上承。故口渴。治法:健脾温中利水。附子理中汤加减。

陈亚军:自利而渴,属少阴。脉沉细无力,喜热饮,舌淡苔白,便溏,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津液不上承。治以温肾助阳,四逆汤加减

黄开雄:口渴为主证且喜热饮,显然阴渴。阴渴有太阴渴少阴渴。脉沉细无力,代表病在三阴,便溏为太阴证(少阴证缺如)。太阴渴,脾不散津,五苓散也可合理中汤或真武汤原方加参干姜(从少阴太阴论治),

罗珂:喜热饮,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虚寒象,便溏为脾胃虚寒,口渴为水道不利。考虑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李锐:我也建议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湖北罗珂 可不可以减下柴胡的量,把黄芩去掉,必竟病人寒相多而热象少。

罗珂:我觉得不能去。去了就破坏了柴桂姜的结构。

何建方:渴喜热饮,脉沉细脾肾阳虚不能化饮,津不上承。脉细兼血虚。附子理中丸合四物汤加减。

王平全: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脾阳虚证;口渴,为气化失司,津不上承,方药温化脾阳,化气利水。理中丸合五苓散加减。

常卫江:病案分析:病位在里在脾肾,病性虚寒,肾阳虚气化失司,津不上承故口渴,喜热饮,脾阳虚运化失司,则大便稀,辩证里六经为太阴病,脾肾阳虚,方证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邱飞丹:囗渴数月喜热饮,有热则渴,有湿则喜热饮,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里虚,脾肾运化失常。病机:湿热内蕴、兼有里寒。上实下虚之证。治则:利湿泻热温阳䃼肾健脾。方药:五苓散合真武汤加减。

张东晓:35岁,口渴,喜热饮,便溏,脉沉细无力为脾阳虚,不能生津,不运化。桂枝人参汤加黄芪,葛根,鸡内金。

郭元海:从患者喜热饮,便溏及舌脉分析:考虑为脾肾阳虚,即太阴少阴虚寒证。因无恶寒发热,非太阳证。无口苦咽干,非少阳证。虽口渴但便塘,非阳明证。口渴为肾阳虚致气化不利,而水液不能上潮于口而致。便溏是太阴证,非厥阴所说的消渴久利之乌梅丸证。   考虑病机: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治则:温补脾肾,温化寒饮,通阳化气。用附子理中丸合山药瞿麦丸加减。

谢秋花:患者喜热饮,便溏苔白属太阴脾虚寒,脉沉细无力,口渴证明脾运化失职,不能把水谷精微分布到该去的地方,太阴脾属中焦,中焦不通,水不化精故口渴。脾肾阳虚,脾湿健运,水不化精。方用附子理中十茯苓桂枝

魏云松:脉沉为里证;脉细而无力为不足为虚证;舌淡、便溏病位在脾;苔白、喜热饮为里寒;膀胱气化不利,阳升无权,津液不能升腾故有口渴。定证:太阴虚寒并太阳不利。治法:温里散寒 理中健脾 温阳化气。方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

孙冰冰:同意师兄方案@山东  魏云松

王玉峰:参考师兄弟们的高论,都说病位在脾,脾虚有寒。书上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那么“见脾之病,知脾传肾”怎么用五行理论分析这个病呢?土不克水,所以便溏?

魏云松:单论脾肾关系,个人认为虽为脾土克肾水,但是五行离不开阴阳,到底是脾土的阴或阳克制的是肾水的阴还是阳?这点是需要搞明白吧?脾主运化,脾喜燥恶湿,所以说脾要想运化离不开阳气的腐熟,有脾阳运化水谷精微上以济心,下以济肾阳以制肾水,肾阳升腾又上济心脾,脾阳得助故能更好的腐熟水谷。便溏,个人认为不只是五行与阴阳的原因,还有一个气机的问题,单论脾肾本脏再足气机不畅不能相济也无济于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陈亚军:伤寒论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见脾之病,知脾传肾,当先实肾,张仲景已经给我们答案了,四逆辈是少阴的方子,治疗太阴病。

郭林石:理中丸条文中,渴欲饮水者加白术。与这个病案极类

黄开雄:@河南—驻马店—郭林石 你是最棒的!用理中丸重用白术,欧了!我现在认为用理中汤重用生白术,吻合病机,用五苓散真武汤似有牵强。生白术健脾化湿(可止泻)还生津液(可止口渴),此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脾虚寒证脾不生津(非脾不散津)。

杨兆林师父:通过昨晚大家对此病案的讨论可知,基本可以做到理法方药一起分析,从对病情把握来看,也有很大提高,大的方向基本正确,细节辨证还有待提高。

分析有从太阴着手的,有从少阴着手的,有从少阳太阴、太阴少阴合病着手的,也有从水饮气化不利着手,但大家基本都没有离开太阴虚寒来进行讨论,说明基本认同病机在太阴。

从分析可知,有时候大家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说明我们师承老师在对病案全面把控方面,在辨证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强化。今年要重点解决。

患者为中年男性,以口渴为主要主诉,但我们不能一味地注意这一个症状,伴随症状才能确定口渴病机属于什么!口渴但没有口苦,也没有心烦喜呕,更没有胸胁胀满,也没有脉弦,所以排除病在少阳;患者喜热饮、便溏,但没有手足厥逆,也没有脉微细,但欲寐症状,所以排除病位在少阴;舌淡苔白但没有水滑舌,小便正常,所以也排除病在水饮不化。

所以此病属于太阴,口渴属于脾运不健,脾不化湿,津液不布所致。理中丸后面加减提到: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重用白术健脾化湿,以输布津液。虽然条文有“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之训,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要灵活辨证看问题,不可呆板,以免犯固化之戒。

最终郭林石否定以前分析处理,确定在太阴,黄开雄也最终认识到此口渴属于太阴,实属不易,值得赞扬。大家继续努力,强化读经典,做临床,不断完善自己,最终熟练于临证。

大家:谢谢师父分析讲解,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跟师父读经典,做临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