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节异常分析

 做好半路出家人 2019-02-19
调节不足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老花眼症状,但是老化患者此时所具备的调节与年龄相符,所以不为调节不足。

最低调节幅度=15-0.25×age

平均调节幅度=18-0.3×age

最高调节幅度=25-0.4×age

临床表现:视觉疲劳,近距离视物模糊,畏光流泪,可伴有特异性全身症状如头疼,全身乏力等。

视功能表现:1、调节幅度下降。

2、调节灵活度中,负片耐受下降。

3、PRA低于正常。

4、BCC测试高,调节滞后。

5、可能出现内隐斜——患者由于调节不足,患者需要动用更多的调节刺激来补偿,

最终就会造成调节性集合的增加甚至出现内斜视。

6、可能出现外隐斜——患者由于调节不足,调节性集合降低,患者多出现外隐斜,

由于调节幅度下降,调节性集合下降使得NPC变远,伴随集合不足变现。

处理方法: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消除视疲劳症状,改进调节能力。调节不足患者由于调节幅度小于最小期望值,需要添加正镜帮助患者从事近距离工作,除眼本身器质性病变之

外,需要做视觉训练改进调节功能。

二、调节过度

临床症状:患者症状的出现于近距离工作有关系。视物模糊,在近距离工作后更加明显,进而视远视近均模糊,调节过度的模糊一般不是持续性的,夜晚以及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后更

加明显。从视远转为视近或者视近转为视远的时候聚焦困难,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

后即感到眼胀,头疼视疲劳并伴有特异性全身症状。

视功能症状:1、调节幅度正常。

2、单双眼调节灵活度均下降,正镜模糊难以消除。

3、NRA正常或者偏低。

4、BCC低于正常,调节超前。

5、可有内隐斜——患者对特定调节刺激产生过度的调节,伴随发生过度的调节集

合,视近时就会产生内隐斜,调节过度导致集合过度。

6、或者是高度外隐斜——由于集合不足,患者动用过度的调节性集合来代偿正融

像性聚散功能,此时调节过度时继发因素,此类患者因集合不足就会出现外隐斜。

处理方法:首选调节放松的视觉训练改进正融像性聚散能力,也可以通过正镜附加或者减少负镜度数来放松调节。

三、调节灵活度不良(调节效能不足)尽管调节幅度正常,但患者不能和谐的刺激和放松调节。

临床表现:近距离工作后出现短时间的视远视近迷糊,尤其在远近交替视物时更加明显。

视功能表现:静态调节功能评价指标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可能正常,但是动态调节评价指标调节灵活度下降,调节的放松和促发功能都不好,NRA、PRA都降低。

处理方法:视觉训练提高调节灵活度,±2.00镜片摆动训练成功通过,改进调节潜力和速度,缓解眼部疲劳症状。

四、调节衰弱(调节疲劳/非持久性调节)调节幅度测量首次正常,几次测量后就会表现调节幅度下

降。

临床变现:近距离工作初期正常,持续一段时间后,视力下降,视近模糊。

视功能表现:调节幅度、BCC、灵活度测量初期均正常,重复测量都会有所下降,调节滞后。

处理方法:视觉训练或者正镜附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