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物性哮喘复杂的发病机制,老人用药遵循择时原则

 长春小中医 2019-02-19

药物性哮喘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不同的药物可能通过同一发病机理而引起哮喘,而有时一种药物则可能通过几种不同机制诱发哮喘。

临床统计发现,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比成年人高3倍以上,药物不良反应致死病例中老年人占一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老年人如何做到合理安全用药十分重要。

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是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作用,而把毒副作用降到最低。

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都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和哮喘常在夜间发作。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等。此外,药物代谢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药浓度高。夜间肾脏功能相对低下,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宜夜间给药,药物从尿中排泄延迟,可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

同时,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的变化。胰岛素的降糖作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卓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都是上午强于下午。

如何进行择时治疗?以降压药为例,正常人的血压是早晨升高、下午较平衡、夜间睡眠时自行降低。多数高血压患者也是如此,因而在早晨易发生脑出血,夜间易发生脑血栓。因此可根据夜间血压水平分型来治疗用药。夜间血压下降低于10%者,主张晚上用长效降压药,必要时加一种短效降压药,以降低夜间血压和次晨血压。

夜间血压下降超过20%者应在早晨用长效降压药,晚上不用短效降压药。夜间血压下降10%—20%者可酌情用药。现有常用降压药按传统方法给药都难以控制清晨血压骤升,其原因之一是有些长效降压药的有效血浓度不能维持24小时。要控制清晨血压的骤升,最好在晚上用长效β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