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庆华:山东莱芜酿酒文化初探!

 潇潇雨ekg9m5f4 2019-02-19

莱芜,古称“嬴、牟”, 地处山东省中部,大汶河的发源地。同时,历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莱芜战役”。同样,莱芜的酿酒文化也是独具风韵,悠远流长。

一、莱芜酿酒文化的历史探源。

“鲁人喜酿,古已有之”。而莱芜的酿酒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1979年考古发现的牟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经考古专家考察确认是周代至汉代时期的古城遗址。2013年,原莱芜市文物局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探明:位于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的嬴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遗址。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嬴城遗址发掘过程中出土的三件青铜器均为酒具。其中斝为温酒器,爵和觚为饮酒器。由此,莱芜的酿酒历史因此而成为有据可考的。

历经朝代的更迭,莱芜的酿酒文化绵延不断,并日益发展光大。直至民国初年,莱芜境内便出现许多著名的酿酒村和酿酒作坊。清末民初,莱芜地理沟村的酿酒业就兴盛一时。当时家家户户都会酿酒,他们在自己家中酿酒并开酒店,真可谓'十室之聚必有糟房,三家之村亦有酒肆'。民国时期,莱芜杨庄的杨俊培所经营的“全盛享号酒坊生意十分红火,雇佣酿酒师傅40多人,每月生产20多天,“全盛享”号酒水销往泰安、泗水等地。”

二、莱芜酿酒文化的物质条件。

据史料记载:山东酿酒以高梁烧酒为数最多。'酒,以麦造曲,和高梁酿于池,上用锡釜,下用铁釜甑之'。据《山东古国考》记载:“莱芜是因莱族与牟族杂居得名,古读牟为重唇音,声与芜相似,转写为芜。”《炎黄氏族文化考》也说:“释来牟,小麦之种,相传自天而来,故呼日来。最早种小麦的部族,自称莱族。大麦之种,其呼日牟者,以原为牟族所播植,因以族名称大麦为裾。此两族之后混处山左各地。今之莱芜,即来牟两族合名。”由此可见,莱芜是国内最早培育、种植小麦的地区之一,为酿酒制曲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另,莱芜的高粱种植也十分普遍,且质量优良,为酿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原料。

自春秋战国时期莱芜就是重要的冶炼中心,境内丰富的煤炭、铜矿、铁矿、锡矿资源为冶炼历千年而不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重要的冶炼遗址有口镇渣子洞、铜山矿、南冶煤矿、黄石山矿坑等,在这些遗址中发现的大量铁渣、锡石、,就足以见证莱芜炼铁和锡制品加工的悠久历史。也为酿酒所必需的锡釜和铁釜的加工制作提供了生产技术和物质保障。

三、新时期莱芜酿酒文化的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莱芜的众多小酒坊都走上了公私合营的路子,莱芜政府也领头组建了“莱芜酿酒厂”。莱芜酿酒厂在厂长徐君基的带领下,大搞改革创新,一举发展成为集白酒、啤酒、葡萄酒、矿泉水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1986年,“莱芜姜酒”被国家轻工业部推荐为五大新名优酒。同年9月,国家轻工业部在莱芜召开“莱芜姜酒”研制技术鉴定会,出席会议的中国酿酒协会名誉主席的秦含章等57名专家一致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意见。会后,秦含章大师挥毫泼墨写下了“生姜产地莱芜城,制酒本草早有名。医学工艺相结合,新样企业自兴盛”的赞美诗篇。2007年1月6日,中国白酒著名专家沈怡方、高月明、胡永松、庄铭扬、刘友金、赖登峄、杨明、杨柳,以及山东白酒鉴评组组长黄业立,汇集莱芜酿酒厂,对莱芜白酒进行了鉴评,并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莱芜酿酒厂几经转手现已处于停产状态。为了把莱芜酿酒文化发扬光大,莱芜著名企业家王吉庆投资兴建了山东凤城酒业有限公司,秉承“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酿酒”的发展理念,现已成为莱芜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优、服务最好的酿酒企业,该公司生产的嬴城系列白酒、姜酒深受莱芜人民的喜爱。

作者:李庆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