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围魏救赵”的病例

 幸福的逍遥快乐 2019-02-19

(这个照片里有我工作的单位)


好久没写汤药的医案了,最近有两个病例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写汤药的医案(也就是开药方的医案)比较少,在公众号里发的文章大多是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看起来有点光说不练的意思。

其实不是光说不练。医案写的少,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自己治的病不多。这个大家都很容易理解。我不是专业医生,没那么多病让我来看。我的工作也挺忙,就是来了,我也没有时间看。

第二个原因,是我的变化。记得刚刚会治病的时候,治好个感冒咳嗽都很兴奋,会很详细的把治病过程记下来。等治的病多了,一般的病就懒得动笔了,只有比较特别的治病经过,才会记下来。

这两个病例就挺特别。

第一个是个妇科病,例假老是不来。病人之前在他处求医多次无效,有一天,被我同学介绍到了我这儿。

这个病我治的也不顺利。

这个患者,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吧,我也没有问具体的年龄。她的主诉是经期延后,一般四五个月才来一次。

第一眼见她的时候,感觉她身体挺好的,满面红光,也很有精神,不像个有病的人。

一试她的脉,感觉很奇怪。她的脉,浮紧数,很饱满。再试试,脉的沉部相对虚一些。

这个病怎么治呢?我琢磨了一会,有点拿不定主意。她的脉像外感,也像阴虚阳亢,或是两者夹杂。

人家的问题是例假不来,我觉得阴虚阳亢会导致例假不来。为什么?阴虚阳亢,会导致淤血,淤血会导致行经异常,就像淤泥会堵塞河道一样。

于是我按照这个思路给她开了方子。结果两诊都都没效。

第三次面诊,脉象还没变。我又仔细的问了问症状。她比较容易出汗,不怕冷,比较怕热。我又反复跟她确认,睡觉怎么样?她很肯定的答复,躺下就睡,睡得很沉。

阴虚阳亢的人,睡觉一般不会太好。综合她的脉象和症状,我认为她的病,是个外感病。

我们先来解一下她的脉。

她的脉是浮紧数。浮主表,说明体表有邪。紧主寒,说明体表有寒。数主热,说明身体有热。

她的症状,也显示她身体里有热。

从她的脉证上看,她身体的状况是体表受寒,寒邪愈入里,身体调动能量到体表抗邪。“热”,是因为机体抗邪的亢盛反应,也说明她身体素质较好。

那为什么病人没有表现出发烧等感冒症状呢?

这是因为身体的“正”和外来的“邪”没有打起来,这两支部队形成了僵持状态。大家都在自己的阵地上虎视眈眈的盯着对方。这种情况,可以理解成“慢性感冒”。

我给她开了个方子,麻杏石甘汤,只有四味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我认为,这个方子应该能治好她的例假问题。

结果如同我的预期,经过这个方子,和以这个方子为主的加减,该患者的例假逐渐正常了。

麻杏石甘汤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方子,在《伤寒论》上用来治受寒后发热汗出而喘,现代常常用来治疗热性的肺炎。用它来治例假延期?就像是让李逵去搞街道文化建设,好像是八竿子打不着,从来没有听说过。

那我为什么会用这个方子呢?这和例假不来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说出来很简单。

人体能量趋表,内里就相对空虚。内里空虚,就会暂时放弃部分不着急的机能,比如说例假,就委屈一下了。

这个时候,我们帮一把,去掉表邪,人体能量自然会各归其位。气血归内后,自然可以排经了。

这就是顺从人体的“势“。

如何排表邪呢?脉浮易汗怕热,没有明显的口渴,病邪应该是在太阳层和阳明层。太阳层少,阳明层多一些。这种情况下,麻杏石甘汤就比较合适了。

其实,她的脉如果说是阴虚阳亢也没有错。正气趋于体表抗邪,体表就阳亢。体内相对空虚,脉上就表现出相对的虚。

不过,我们常说的阴虚阳亢,是先有阴虚,阴虚了不能涵阳,阳气出走到外,外面的阳气相对有余,形成阳亢。

打个比方,她的阴虚阳亢,是日本鬼子入侵,我们的好男儿们告别媳妇,到前线从军了。常规的阴虚阳亢,是女性比例下降,男人找不到媳妇,成不了家,整天在街上瞎逛。

所以,常规的阴虚阳亢,如果不严重的话,把阴补足了,阳自己就回家了。这个病例的“阴虚阳亢”,必须要祛除外邪才行。

第二个病例,是眼睛充血。

患者是一位阿姨,有一只眼睛充血。老人家跑了几趟医院,也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来找我的时候,眼睛还是红红的。除此之外,病人还说自己的腰腿冷,冒凉气。

上一个病例是妇科病,这一个是眼科病。我也没研究过眼科,这个病怎么治呢?

我想,先把把脉吧。

一把脉,发现她的右手寸关尺都是浮的,略紧。沉按的话,脉很弱。左手呢,关脉也是浮的,沉按很弱。左手的寸和尺还可以,不算浮。

这个脉是什么意思?浮脉主表,这说明这位阿姨体表受邪。紧是寒,说明体表受寒了。这样看来,她的病,是一个感冒。

你可能会问,感冒与眼睛充血有什么关系?

左关脉浮,是少阳受邪;右脉三部都浮,是太阴、太阳、阳明、少阴都受邪。

我想: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都与眼睛连通。这些经脉受邪都会引起眼睛出现问题。如果把这些经脉的寒邪去掉,眼睛的功能会不会恢复?

我想会的。

我跟这位阿姨说,您的问题,就是个感冒,我给您开个药方,吃吃试试吧。

于是,我给她开了个方子:葛根、桂枝、白芍、麻黄、炮附子、细辛、白术、党参、生姜、大枣、炙甘草、干姜、柴胡、黄芪、制黄精。

这个方子除了发散寒邪的药物外,还加了不少培补正气的药。这是因为病人的脉比较弱,身体虚。

病人的女儿,也就是我同事,跟我反馈,吃了第一付药,眼睛充血就明显减轻。四副药吃完,眼睛就好了,腰和腿冒凉气也好了。

病这么快就好了,一家人都很高兴。这个病治疗的效果这么好,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为啥呢?我对这个方子也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病人眼睛充血,是不是有血分的病?有可能。可是我没有考虑血分,开的药都是气分的。

还有,眼睛充血,往往会从风热考虑,较少会从风寒考虑。我开了个祛风寒的方子,没有从风热考虑,会有效吗?虽然脉症表现的都是寒象,我心里也没有底。

结果证明,我蒙对了。

这两个病例,有个共同特点,都没有针对病人的主诉打转转,而是去寻找主要矛盾,去解决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病人的主诉自然就好了。

这有点像“围魏救赵”。邯郸被魏国的军队攻打,齐军不是去解救邯郸,而是直奔魏国的国都大梁。

另外,读者会发现,这两个病都是用治感冒的方子治好的,可以说,这两个病,都是外感病。例假不来,眼睛充血,都是外感引发的症状而已。

以前看到一个说法,说很多病都是外感病,或者有外感病的影子。现在我越来越相信这句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