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秋拍】徐冰:懂得古元

 alayavijnana 2019-02-19

给人们甜蜜—古元作品专场

11月21日(星期三) 上午 11:00

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A厅



这位三十年代的新兴木刻骁将,亲历过战争的苦难,用刻刀留下了那个时代里最激荡、最前卫的音符。五十年代后的水彩创作,又将对自然、生活中感悟的美好驻留笔端。以温婉之情带人入静谧之境,给人们甜蜜。本次有幸与征集到皆为出版展览的52件木刻、水彩作品,特设“给人们甜蜜——古元作品专场”以飨藏家。


 懂得古元 

 文 | 徐冰

 

本文摘录自:《走向自由——古元艺术的内在精神》北京画院2016年编,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1年11月在桂林漓江写生,这也是古元最后一次外出写生


月中在日本忙完展事回京,才知古元先生两月前已辞世。人固有一死。作为一件事,友人说的平静,但对我却是件大事,因为在我看来古元是少有的了不起的艺术家,而且我与他似乎有一种特别的关系。这不是指某些具体的事件和艺术上的影响,确切地说古元和他的艺术在我的思维网络中是一个座标。在我前前后后寻找的几个大的过程中,在我需要“辨别”时,总会遇到它,作为一个问题和参照,我必须面对它而不能绕过去。


Lot 491

雪后的傍晚

镜心 设色纸本

钤印:古元

题识:古元。

35.5×53.0 cm

出版:

1.《中川收藏展—中国陶瓷名品和现代绘画》,第77页,河口湖美术馆(日本),1995年版;

2.《中川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回京展画集》,第28页,人民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展览:

1.中川收藏展—中国陶瓷名品和现代绘画,河口湖美术馆,1995年6月22日-8月28日;

2.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中川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回京展,中国美术馆,1997年5月16日至25日。


《中川收藏展—中国陶瓷名品和现代绘画》封面


《中川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回京展画集》封面


还在小学时,我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我爱古元的画》,因为当时的作文选中有一篇范文叫《我爱林风眠的画》,所以我就模仿了一篇。模仿是最省事的。我可以把古元的《京郊大地》、《玉带桥》与春游的感受联系起来写。当时古元的画吸引我的是那些大圆刀,我觉得一刀刀刻得很利索。这,是艺术。


我家在北大,文革中我是个“狗崽子”,但也因祸得福。一些先生为了少些麻烦,清理旧物,知道我爱画画,便把收藏多年的艺术书籍转给我。其中有德国、俄国的绘画和解放区大众美术工厂的出版物以及鲁迅所编的《新中国木刻集》等。我开始看到了古元早期的木刻,只觉得比后来的显得粗糙些,但刻得老老实实的和画中的人一样。


Lot 492

阵阵秋风

镜心 设色纸本

钤印:古元

题识:古元。

38.2×55.5 cm

出版:

1.《中川收藏展—中国陶瓷名品和现代绘画》,第77页,河口湖美术馆(日本),1995年版;

2.《中川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回京展画集》,第31页,人民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3.《现代中国画五十年の鼓动》,第53页,山梨县立美术馆(日本),1999年版;

4.《现代中国画与日本画展》,第37页,福山美术馆(日本),2008年版。

展览:

1.中川收藏展—中国陶瓷名品和现代绘画,河口湖美术馆,1995年6月22日-8月28日;

2.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中川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回京展,中国美术馆,1997年5月16日至25日;

3.现代中国画五十年の鼓动,山梨县立美术馆(日本),1999年7月31日至9月26日;

4.连接福山市和北京市的艺术和教育—现代中国画与日本画展,福山美术馆(日本),2008年7月5日至2日。


《现代中国画五十年の鼓动》封面


《现代中国画与日本画展》封面


又过了很多年我去插队了,在北方的一个山村里,那地方很穷,但人很纯朴。也许因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人的举止动作都很慢,很简单,也有意思。穿戴、办事都没多大变化。因为就这么几户人,谁家怎么回事,说不说从根上都知道,所以也就一是一,二是二的。当然也有政治和党的领导,但都是被“乡里乡亲”化了的。那时带在我身边的一点宝贝中,就有那几本画册和我自己剪贴的古元的木刻与其他的一些版画。当时我觉得我所在的这个村子的一切真像古元木刻的感觉。这一点我印象很深。


Lot 493

昨夜大雪

镜心 设色纸本

钤印:古元

题识:古元。

37.7×49.7 cm

出版:《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水彩画-大地の章,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版。

展览:中川美术馆开馆三周年纪念展—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古元个展,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4月2日至6月23日。


《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封面


1977年我从农村来到美院,开始学习艺术。杨先让等几位先生讲得最多的就是古元了。当时的最高追求是表现好生活气息和人物味道,特别提倡古元式的味道。我们是工农兵大学生,文化上有缺陷,但也有长处。比如说,我可以在很多方面切切实实地理解古元的艺术,因为我在古元木刻的环境中生活过。我开始学习古元,试着把那些记忆中打动我的细碎的情境,用木刻的语言表达出来。古元先生也肯定我的创作追求。但我后来发现,我寻求的一种东西似乎是总也抓不到的。这小到那村口的一个土坡的感觉,我可以从古元的木刻中找到这个土坡,但当我试着刻划它时,一经转印出来却已经不是那个土坡了。到这时我已经开始觉得古元不得了了。属于它的那一部分是不可企及的。也许黄永玉先生的木刻是可以学的,因为它是“知识的”,但古元的木刻是没法学的,因为它是没有技法的,是“感觉的”。这是我刻了几百张木刻之后才体会到的。看他木刻中不过两寸大小的人物,就象读鲁迅精辟的文字,得到的是一种真正的关于中国人的信息。让我们懂得我这”根上是怎么回事。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没有哪个画家能和古元比。中国古法不善画人,即使画人也多是文人意境之代替物。后来学了西法,又太会画人,太会把人物安排在自己的技术中,如果说古元给我们的是生活中的中国人,有些人给我们的则是话剧中的中国人。我曾经和古元的农民一起生活过,但我决不敢生活在那些话剧中的农民中。这两种农民不一样。


Lot 494

溪水淙淙

镜心 设色纸本

钤印:古元

题识:古元。

37.8×51.5 cm

出版:《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水彩画-山の章,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版。

展览:中川美术馆开馆三周年纪念展—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古元个展,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4月2日至6月23日。


事情过去了才会清楚,我当时迷古元的艺术,其实并不懂得古元,或者说只懂得一部分的古元。也许是因为太爱一个东西,你看到了就足够了,不必再去问里面的东西。和许多同行一样,只看到了古元那一代艺术家从生活到艺术的方法和艺术反映生活的朴实风格。以坚持深入生活模拟一种方式弥补达到古元境地之不足。而在愿望上对这种方式及风格的模仿和继承的不走样,反倒使这种经验变异、退化为一种采事忘意的标本捕捉和风俗考察。以对区域的、新旧的、类比的把握作为把握生活最可靠的依据。似乎谁找到北方鞋和南方鞋的不同,谁就发现了生活。这种对局部现象和趣味的满足,使创作停留在琐碎的、表面的、文人式的狭窄圈篱中,反倒失去了对时代生活本质和总体精神的把握,与社会现实及人们的所思所想离得远了。又由于对这一经验的信赖,而只顾忙于形式效仿;一方面,效仿成为习惯,以此道对付一切认为好的东西,包括西方的或身边的。另一方面不对这一经验做规律及方法论的探讨,没有深入到艺术文化学、社会学层次的研究,不能将其精髓有效地运用于新阶段的创作和对待又出现的新的艺术变革现象。这种情况同样也出现在曾参与过这批优秀创作的部分艺术家身上。这确实也是一种局限。


Lot 501

江南初夏

镜心 设色纸本

钤印:古元

题识:古元。

38.5×53.5 cm

出版:《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水彩画-帆の章,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版。

展览:中川美术馆开馆三周年纪念展—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古元个展,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4月2日至6月23日。


在美院读书时,通过李树声先生的《革命美术》这段艺术史课我们了解了古元艺术的背景。但当时除了应付一个课外,与自己的画并没多大关系。在美院有先生讲艺术史论,有先生讲艺术技巧,但我总觉得中间还缺少一个环节。大部分学生毕业了也不能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我不懂古元是因为我不懂这个关系,不懂这个关系也就不懂艺术是怎么回事。把古元的艺术放在这个关系中才能找到更多的东西。


Lot 503

松江渔乐

镜心 设色纸本

钤印:古元

题识:古元。

37.0×51.0 cm

出版:

1.《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水彩画-水边の章,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版;

2.《中国现代绘画》,古元-图3,中川美术馆(日本),1994年版。

展览:

1.中川美术馆开馆三周年纪念展—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古元个展,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4月2日至6月23日;

2.中国现代绘画展—巨匠と新锐の竞演,奈良そでぅ美术馆(日本),1994年2月9日至3月6日。


古元那个时代之前的中国艺术之陈腐不用说了。西学东渐,社会动荡,到了30年代艺术界更显出纷争的局面(和现在差不多)。借西开中的一支,讨论焦点大体限于借西方古典还是西方现代之争。而汲古润今的一部分继续海派变法,部分做西法中用的暧昧试验。这两支的共同弊病在于学术与社会的脱节,陷于东西、新旧之法所占比重多少之争。岭南画家多有投身社会革命,虽然作品中也有某些新物点缀和政治暗示,但其政治与艺术身份基本是分离的,画画时即是雅士,出现了少有的政治上激进,艺术上温和的分离现象。发生在国统区的木刻运动,以为大众为人生的艺术主张,显示出特别的参与力量。这一支由于艺术目的的直接和紧迫,方式上的“直刀向木,顷刻能办”,基本上直接挪用外国木刻技法为眼下的革命服务,实际上还没真正顾及到艺术自身语言的问题。丁聪等文人对社会时弊做了犀利的批判,但基本属于部分文人用通俗手法表示其政治态度的个别现象。在众多的尝试与努力中,以古元为代表的解放区的一代艺术家,却在不为艺术的艺术实践中取得了最有效的进展。艺术的根本课题不在于艺术样式与样式之间的关系上,也不在于泛指的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而在于艺术样式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上。艺术的本质进展取决于对这一关系认识及调整的进展。


Lot 506

漓江诗情

镜心 设色纸本

钤印:古元

题识:古元。

30.5×43.0 cm

出版:《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水彩画-水边の章,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版。

展览:中川美术馆开馆三周年纪念展—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古元个展,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4月2日至6月23日。


解放区的艺术来自社会参与的实践,而不是知识圈内的技法改良,它不是政治实用主义的艺术,而是对艺术自身问题作过细致的改造和建设。它没有旧丝绸的腐朽气,也没有不消化的西餐的痕迹,是一种全新的、代表那个时代最先进的一部分人思想的艺术。由于这思想与人民的利益相一致,它又是平易近人的艺术。这并非某些聪明艺术家的个别现象,而是以一种新理论为依据的,一批艺术家在一个时期共同工作的结果。作品也许还不精致,但观念却是极其精确和深刻的,它具备了所有成功的艺术变革所必须的条件和性质。我始终都在寻找古元魅力的秘密,原来这魅力不仅在于他独有的智性及感悟,而是他所代表的一代艺术家在中国几千年旧艺术之上的革命意义。不仅是其艺术反映了一场社会革命运动,重要的是一切有价值的艺术家及其创作所共有的艺术上的革命精神,这实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前卫”精神。我始终不知道该如何称谓这种精神。把古元与“前卫”放在一起谈,人们会不习惯,但说法不同,核心是一个,即对社会及文化状态的敏感而导致的对旧有艺术在方法论上的改造。


Lot 507

山环水绕

镜心 设色纸本

钤印:古元

题识:古元。

37.5×53.0 cm

出版:

1.《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水彩画-帆の章,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版;

2.《中国现代绘画》,古元-图10,中川美术馆(日本),1994年版。

展览:

1.中川美术馆开馆三周年纪念展—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古元个展,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4月2日至6月23日;

2.中国现代绘画展—巨匠と新锐の竞演,奈良そでぅ美术馆(日本),1994年2月9日至3月6日。


当我明白了这一点时,我才开始懂得了古元,才开始懂得去考虑一个艺术家在世界上是干什么的,他的根本责任是什么。才懂得试着去做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事情,并问自己怎么去做的问题:今天我们有像古元他们那时明确的观念的落脚点吗?有他们对社会和对艺术的诚恳吗?我没有把握去回答,而仅有的把握是我知道了去思考它。这时我的艺术才开始有了变化和进步。看上去离一种东西远了,却与它的灵魂更近了。


Lot 533

玉带桥

木刻套色版画 镜心 设色纸本

1962年作

钤印:古元

题识:玉带桥。古元,1962。

28.0×31.5 cm

出版:

1.《古元木刻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封面、第94页;

2.《中国现代版画集》(日本),1980年版第3图;

3.《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版画-彫の章,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版;

4.《版画技法与欣赏》,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页;

5.《古元 李桦版画》,中央美术学院编辑,1998年版第54页;

6.《古元画集》,古元美术馆,2009年版第82页。

展览:中川美术馆开馆三周年纪念展—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古元个展,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4月2日至6月23日。

说明:此作品为艺术家根据木刻原版手拓而成。


《古元木刻选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封面


这篇悼念的文字写到这里倒像一篇思想汇报了,杂七杂八说了这么多,结果可归结为一句最俗套的话,也就是如何“继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这句话被说得已经索然无味了,但事情却还没有做好。有时忠实的、情感的、样式的继承也许是背离精髓的。用旧的师承的方式来对待前人的或一个新的成果,这是长期以来的症结所在。历史的循环好让我们把前辈的业绩梳理的更清楚。但历史的深度却在于这循环的似是而非中永远留着一个谜底,测验着人们的弱点和浅薄,把锐敏与平庸区分出来。


Lot 542

给人们甜蜜

木刻套色版画 镜心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钤印:古元

题识:给人们甜蜜。古元,1979。

40.5×34.5 cm

出版:

1.《古元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1980年,p. 95;

2.《Chinese Literature》,中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9月刊,P.85;

3.《古元画展》,华侨大学主办,1985年,p.41;

4.《古元木刻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P.105;

5.《版画》,日本教育版画协会,1996年12月刊,P.26;

6.《古元版画-中央美术学院校庆8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1998年版,P.57;

7.《古元纪念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p.489;

8.《元老木刻版画家:力群、王琦、古元木刻版画联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东方画廊联合主办,1991年;

9.《古元画集》,古元美术馆,2009年,P.94

10.《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版画-彫の章,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版;

展览:中川美术馆开馆三周年纪念展—古元その水彩画 版画の旋律·古元个展,中川美术馆(日本),1991年4月2日至6月23日。

备注:此作品为艺术家根据木刻原版手拓而成。


古元先生已经不在了,但我终未成熟的艺术观说不定哪天又会陷入一个迷雾中,而我思维网络中的那个座标在我需要辨别时,我一定还会遇到它。

1996年10月于纽约东村


1973年4月,在日本琵琶湖船上创作《中日友谊花盛开》


1992年与妻子蒋玉衡在三里河居所


1994年研讨会上发言(左起:宋源文、古元、谭权书、晁楣)


古元参加“古元水彩、版画作品展”在日本中川美术馆三周年活动现场


古元(1919-1996),字帝源,生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 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2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徐悲鸿先生撰文称赞古元作品。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曾参加革命博物馆的历史画创作。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


- The End -




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预展 Preview

11/17-11/19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拍卖 Auctions

11/20-11/24

嘉德艺术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