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主要原创,配图来自群友和网络,所有水印保留 最下方为微信自带广告,支持请点击(本号可获微量收入) 标刚是香港人对蔡司BIOGON的译名,大陆以前叫做“比奥刚镜头”。 这种结构是1951年由西德蔡司公司开创的,角度达到90°,但是在1934年,蔡司有一枚35 2.8的镜头被命名为BIOGON,但还不是后来的超广角结构。 在蔡司的镜头的主要结构里是非常年轻的,这种特殊的双对称结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广角镜头变形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德国蔡司开发出了一系列各种焦距的BIOGON镜头,BIOGON成为了蔡司镜头的主力之一,这个名字也逐渐成为传奇的名称,但是,纵观历史,我们又会发现BIOGON镜头其实数量不多。 1955年早期BIOGON镜头设计图 在各种BIOGON镜头里,最为有名的,最为经典的,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还要数哈苏SWC上那枚38/4.5镜头。而且大家注意,这个机构刚刚搞出来没有几年,蔡司就用到了哈苏身上,搞出了SWA相机。 Biogon 38 4.5镜头 SWC上的镜头结构 在BIOGON镜头里,这个38 4.5最为出名,这枚镜头的性能直到今天仍然让人叹为观止,被称为蔡司历史上最为成功的镜头之一。 从1954年的SWA一直到21世纪的905SWC,这枚镜头的主体结构都没有变,只是在材料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升级来逐步提升镜头本来就非常出色的性能。 38 4.5大致相当于135相机的21mm焦距,属于角度非常大的镜头,虽然在120上有很多头的角度更大,但是综合性能上SWC的强大并不是吹嘘出来的。 蔡司给哈苏5系列制造了许许多多镜头,也有30/3.5,40/4的超广角镜头,但有趣的是蔡司在正常的5系列里却一枚BIOGON都没有造,而是专门窜了一条SWC的线,当然,这可能和BIOGON不太适合在5系列这种单反上使用有关。此外在MK70的测绘相机上,有一个BIOGON 60 5.6镜头,我还找到了这个头的MTF图。 其实从50年代开始,蔡司进行了许多BIOGON镜头的实验,也有一些产品,包括一枚21/4.5也非常有名,但这里就不多说了,放几张图片看看。 ![]() ![]() 蔡司的ZM系统一共出过13枚镜头,BIOGON镜头多达6枚,占据半壁江山,分别是21 2.8、21 4.5、25 2.8、28 2.8、35 2和35 2.8,其中35/2最为有名,也最为常见。可以说,这个系列镜头的出现,特别是大量BIOGON镜头的出现,让许多镜头迷过足了瘾。 当然,还要提一下,在ZM这套镜头前,蔡司90年代在CONTAX G系列上有21/2.8,28/2.8两个BIOGON结构镜头,ZM上的21/2.8和28/2.8并非延续这两枚镜头,结构是不一样的。 ZM35/2和徕卡这一代35/2A还是有点差距的,但是这个差距是不是直接到能看出来,我觉得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ZM 35/2,作为一枚经常被用来转接的镜头,它的缺点应该说很大程度上被APS-C的画幅给掩盖了,而它的优点,也就是变形小,其实也被埋没了。在胶卷上,这个头还是非常厉害的,人气也很高,从数据上来看(因为只能看数据,看照片你是分不出它和七妹谁更牛逼的),它的变形控制得比徕卡要好。当然,从做工上来看,由于是COSINA代工的,所以质量比福伦达好,但是和徕卡的精致相比还是粗糙了一点,也是ZM头里对焦不平均问题比较严重的头之一,但是保养一下就好了。 除了这枚35/2,这堆标刚里最有名的是28/2.8了,28的135焦段的好头不少,单反旁轴都有,尼康有一个28 1.4很有名,而徕卡的28 2.8就更有名了,每一代都是经典。 徕卡有好几个镜头都在和ZM的较量里阴沟翻船,不过这一代28 2.8A虽然在素质上完爆ZM 28 2.8,但是ZM这枚镜头的性价比要高很多。平心而论,这枚镜头对变形的控制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是其总体表现,解像力还是值得称道的。 ZM上最后一枚BIOGON镜头是35 2.8,打上的是C-BIOGON,结构是老的,这样的头还有一个21 4.5已经停产了。35 2.8是复刻了1953年的这个头,但是做了一个现代化的改进和设计,使用了更好的材料。 近10年来,蔡司没有在ZM上再出过BIOGON镜头,而ZM系列镜头在35 1.4之后也一直没有新品。 ![]() ![]() 蔡司在这几年里出了很多镜头,主攻两个方面,一是把过去ZE,ZF的单反头升级,二是大搞微单镜头,推出了Batis,Loxia和Touit系列镜头(APS-C,含富士口,前两种为全画幅只有E口,B为自动对焦,L为手动对焦)。这三个系列一共搞了13个镜头,但里面只有一枚BIOGON镜头。 上图从左到右,分别是CONTAX G上的35 2,LOXIA和ZM,可以看到后面两者性能明显强过前者。LOXIA和ZM两枚镜头结构一样,低色散镜片的位置也一样,但是,这两枚镜头并不一样。 ZM的最近对焦距离是0.7米,也就是70厘米以内无法对焦。而LOXIA的最近对焦距离是0.3米,明显比ZM近了很多,ZM就是加上了近距离对焦配件,也只能把最近对焦距离缩短到0.4米。 就MTF的表现,LOXIA做出了更加适应数码的调整,整体而言,性能比ZM有一点下降,网上不少人反应这枚镜头的确没有ZM好,买这个头还不如转接ZM,反正都是手动。 下次有机会会翻译一篇BIOGON设计发展的文章给大家分享。
|
|
来自: peterchiu60 > 《Cam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