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寒偶遇腊八,别忘喝碗腊八粥

 圆圈小大 2019-02-19
导读
小寒已近手难舒,终日掩门深闭庐。小寒,偶遇腊八,别忘喝碗腊八粥。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思是指小寒时天气已经很冷,很快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古人还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在他们看来,大雁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就在此时,北方不少地方都可见到感受到阳气开始筑巢的喜鹊;第三候中“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养生

小寒节气,保暖是第一要务。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头部特别容易受寒,久之易致疾病发生,应注意头部的保暖。


小寒时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有胃病的老年人容易旧病复发。此时节,老年人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选择温软、淡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烟少酒。


“小寒大寒,准备过年”。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的“时尚”民俗。




今年小寒偶遇腊八节。腊八节是腊月里的第一个节日。古时,腊八是人们庆祝丰收、祭祀神灵祖先的重要日子,我国大多数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多种食材熬制,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名作里的腊八粥
《粥》
梁实秋(节选)

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


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我父亲的二舅父)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


此外尚有额外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如瓜子仁、杏仁、葡萄干、红丝青丝、松子、蜜饯之类,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



《腊八粥》

沈从文(节选)


闻到香味,就得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北京的春节》

老舍(节选)


粥里有各种豆,像农业展览会。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


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腊八粥》
冰心(节选)

母亲每年都煮一大锅,多的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各地腊八粥的不同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全国各地腊八粥用料和制作方法是不一样的。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菜,庄稼地里杂草多。


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你期待吗? 

素材来源于央视新闻、《中国地名》

编辑整理:知翼、刘亮、汤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