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是肝火旺的季节,为什么很多人肝火越旺,脾胃却更容易虚寒?

 369蓝田书院 2019-02-20

在春季里,人的肝火多多少少都会偏旺一点,因为春季是肝“主事”的季节,肝属于“刚脏”,它本身的性质较为“刚强”,像个汽油桶,容易“一点就着”,所以中医说“将军之官”。


春天里的肝,它的功能会比其他季节偏旺盛,这主要是为了配合春气生发人体气血的需要,以保证气血接下来的夏长、秋收、冬藏的有序进行。在肝生发气血的同时,肝火也容易跟着升起来。


所以春季应该养肝,保持肝气的生发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会太亢奋,也不会不足,这样就能很好的配合春季人体生理功能的需要,促进人体气血的生发。


如果平时肝血不足,肝气不通畅,肝火偏旺的人,在春季里更容易肝火旺,会引起脾气暴躁、容易发火、头晕、头痛、耳鸣、血压升高、心悸、失眠、甚至中风(脑出血、脑梗塞)等疾病。


而有不少人在肝火偏旺的时候,脾胃反而更加虚寒,出现胃容易受凉,胃胀反酸,腹胀大便烂,容易腹泻,食欲不好等情况。


所以很多人在出现肝火爆发,生气发火的时候,接着就会出现胃痛、胃胀、肚子疼、甚至拉稀的表现。


这个看似很矛盾,一个火旺,一个虚寒,其实出现这个情况,主要是肝火偏旺以后引起了身体的阴阳水火出现了失调。

这个看似很矛盾,一个火旺,一个虚寒,其实出现这个情况,主要是肝火偏旺以后引起了身体的阴阳水火出现了失调。


肝的五行属性属木,又叫厥阴之脏,它的正常生发而不过亢,需要五行“金气”的制约和控制,保持肝的生理功能不会过于亢奋。所以中医说“厥阴之下,金气承之”,但如果厥阴肝的木气越往,肝火越往,金气就会在下面也相应的旺了起来。


就好像一个孩子很调皮,很捣蛋,到了一定的程度后,自然会出现其他力量对这个孩子进行约束和管教,如父母、长辈、老师等,调皮捣蛋的程度越重,管教的程度也越严格。


所以肝火越往,管教肝火的金气的力量就越强。金气的寒热属性是偏凉的,金气旺了以后,身体内部的寒凉之气就会加重,首当其冲的就是脾胃会受到凉气的伤害。


肝火旺了,金气跟着旺了,体内凉气重了,作用的时间长了,脾胃就虚寒了。


另外,肝火偏旺后,会影响到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个关系就是“木克土”,所以《金匮要略》告诉我们“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春季肝火偏旺,自然的会增强对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的制约,如果平时就有脾胃功能不好,脾胃气虚的人,在春季肝火旺盛的时候,脾胃功能的虚弱程度就会加重,也会加重脾胃的虚寒程度了。这个就是《黄帝内经》讲的“厥阴气逆者中寒”。


所以肝火旺,脾胃气弱,金气旺,体内凉,就是肝火旺脾胃寒的原因。

肝火偏旺、脾胃虚寒的人,大部分人吃点热气的东西受不了,容易烦躁、咽痛、长口疮、睡不着,吃点寒凉的东西更受不了,流清口水、胃疼胃胀、大便烂。


这个就需要在平时注意饮食不能太燥热,也不能太寒凉,应该保持清淡温和的饮食。同时也要学会调整情绪,尽量避免不良心情引动体内蠢蠢欲动的“肝火”。


调理这个情况,不能为了清肝火,而单纯用很多寒凉的药物,如夏枯草、龙胆草、黄芩等,因为这些药物进入胃肠,寒凉的脾胃会受不了,导致脾胃更加虚寒。


而且过于寒凉了,也会损伤春季肝气的“生生之气”,导致肝气生不出来,引起肝阳憋在身体里面,导致其他问题。这个就是中医讲的“用凉远凉”的理念。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这个情况下,要用甘缓、酸苦、甘温的药物,就是以甘味的药物为主,配合温性药物和酸味、苦味的药物。甘味的药物有红枣、炙甘草、淮小麦等,甘温的药物有人参、炒白术等,酸味药物常用炒白芍、乌梅等,苦味药物常用酒黄芩、川楝子等。


这样一来,通过甘温药物温补脾胃,甘和药物缓肝火,酸味药物敛肝火,苦味药物将肝多余的火降下去(注意不是清下去)。


对于肝血不足的人,平时也要注意补充肝血,可以用猪肝炖枸杞子、红枣等。


春季的肝很重要,脾胃也很重要,调整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