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经

 zpyyzzhzzh 2019-02-20
​脏腑经络学说认为.由于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所以一且发生病变,体表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影响到内在脏腑。反之,内在脏腑病变,也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上来.由于五脏、六腾生理功能不同,经络循行部位不同,病变特征不同,临床表现病证各不相同。如心主神明、主血脉,故心经病变常见心悸怔忡失眼健忘,血瘀心痛等肝主疏泄,肝藏血其性升发故肝经病变常见眩晕胁痛、端顶头痛抽搐、痉厭、目赤昏花等;肺主气,司呼吸,主宜发肃降,故肺经病变常见感冒、气喘、咳嗽、胸闷、浮肿等;再如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故胃经病变常见食欲不振、胃脘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噯气呃逆等。临床治疗时,当选用酸枣仁、柏子仁、丹参、红花等药,上述心经病变得到缓解或治愈时,便认为是归心经的:当选用柴胡、郁金天麻、菊花、构杞子等药,上述肝经病变得到缓解或治愈时,便认为是归肝经的:当选用麻黄、桂枝、杏仁、精梗、桑白皮等药上述肺经病变得到缓解或治愈时便认为是归肺经的:再如当选用木香、砂仁、半夏、陈皮等药,上述胃经病变得到缓解或治愈时,便认为是归胃经的。至于一药归数经,是说明治疗范围的扩大如龙眼肉既治惊悸怔忡失眠健忘心经病证,又治食少体倦、便清泄泻的脾经病证。故归心脾两经:再如知母上清肺火,以治肺热咳嗽;中清胃火,以治胃热烦渴,下泻肾火。以治阴虚发热,故人肺、胃、肾三经。由此可见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与机体自身因素,脏腑经络生理病理特点有关,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对临床治疗显效部位的观察,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本金元时期,张元素的(珍珠囊》是现存第一部

它所记述的13种药物中有30种谈到了归经或或类似归经的药性,张氏还在《脏腑标本虚实寒“黄连人手少阴心经”“石膏乃阳明经大寒之药”等等。式)中,提出根据脏腑标本寒热虚实归纳用药,执简取素,,对后世颇有影响,可谓开归之先河。张洁古及其弟子李东垣还创造性地提出J了“引经药”的理论,称引经报使,认人该经,称引经药了药物不但本身能作用于某经,而且配人方中还能引导其他药物进入所使复方配伍用药达到定向定位的目的。(珍珠囊》记载了了一些“十二经引经药”,如村肺部引经药升麻为足阳明、太阴引经药等约24种后经其弟子李东垣修改和补充载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一,后为(本草纲目)整理收载。李氏还提出了“十二经泻火药",亦(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如黄连泻心火,栀子黄芩泻肺火,柴胡、黄连泻肝胆火等,若t有火热之邪,可随经选用,极大地推动了归经理论的发展。李东垣的弟子王好古继承了的经验著(汤液本草),除明确指出每味药物归经外,还以列表的形式将归入各经的药物归纳,称“向导图”,把药物归经理论系统化,具体化,并正式把各药归三阴经、三阳经的:与气味、阴阳、升降浮沉、毒性等并列论述药性,更归经成为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内容之标志着归经理论已经确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