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实用中药学学习笔记(三)

 陌上花kai999 2019-04-03

第一部分   中药基础知识


三、炮制对药的影响

 

酒制则升则行,清上焦热、行气血

姜炒则散则温,散寒、温中、止呕

醋炒收殓入肝,防耗散、止痛活血

盐炒下行入肾,清热散结、入肾经

麩炒芳香悦脾,健脾开胃、增食欲

土炒健脾固涩,健脾、止泻、固涩

 

最常见的就这几种。用黄酒来炒、蒸的话,就具有了升提和行的作用,可以增加活血的情况。比如酒黄芩就偏清上焦热,清肺热。

姜炒,可以使原来偏寒的药(不寒),比如有一个止呕的药竹茹,它是偏寒的,它可以清热除烦,化痰。对肺热有黄痰效果非常的好,对胃热而呕吐的效果也非常好。对孕妇妊娠前三个月反应特别大,呕吐,竹茹是相对要平和一些的药物,如果孕妇舌红苔黄,效果要优于用半夏。因为它是清热的,清胃热,还可以治疗心烦(芦根也可以清胃热)。如果用姜汁炒竹茹,它的寒性就会被去掉一部分,而它止呕的作用就会增强,生姜本身也是止呕的。如果热不是特别的大,可以用姜竹茹。

醋炒,收敛,但不是那种呆滞的收敛。醋还可以活血,既然可以活血,瘀血散开以后可以止痛。施今墨先生在治肝硬化的时候经常会用柴胡、郁金、香附都是疏肝的吧,然后前面都加了一字“醋”。醋柴胡,醋郁金,醋香附,这算是一组,算是对药。为什么一定要用醋?第一可以直接引经,引药入肝,它的针对性更强。第二,这里的肝硬化和西医的肝是有重叠的地方。是弦脉,或者弦涩脉,就是肝气郁结的脉。加上醋就可以更针对性的入肝。还可以防止耗散,这个是书上说的。止痛,活血,是施今墨医案里面有这种用法。就是有一些肝硬化、肝病的时候,他会这么用,增强了这个止痛活血的作用。肝硬化是因为气滞血瘀了,瘀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腹水。那个水叫血水,就是阴血,血病了以后所产生的水。血瘀了得先理气,必须得从气血治,要理气活血,最后这个水才能下去。单纯的用甘遂这种往下泄水的那种药泻了以后只能暂时缓解,很快就会又上来。这个病确实很难治但也有治好的。

盐炒,用盐炒过以后它就直接入肾了,引药入肾经。比如我们经常吃的中成药,“知柏地黄丸”里的知母和黄柏,用它来解决的是肾经产生的虚热,就得让这两个清热的药入肾才行,所以基本上用它的时候都是盐炒的。盐知母、盐黄柏,这是对药,是入肾的,可以清热散结,帮助加强这种清热散结的作用,帮助引药入肾经。

麩炒,用麦麸去炒中药,比如谷芽麦芽这些东西,像白术苍术经过炒了以后,他会产生一种焦香气,人闻到这种焦香气的时候就已经很想吃东西了,更不要说拿这个东西煎水喝,真的是可以增强食欲的。我那时候胃病就是被这些东西给治好了。

土炒,这个土一般是做炮制的时候用的是灶心土,就是农村烧火的灶台里面的黄土。土炒白术,土白术就可以加强健脾止泻的功能,加强这个固涩的功能。

       还有一个炮制的功能,蜜炙。用蜂蜜炙过以后的药物。甜的东西除了甘,补之外,它还可以生津液,润燥。止咳药用蜂蜜炒过以后,像麻黄炒过以后,它升散的作用可能少了,但是它增强了润肺的作用,可以润肺止咳,平喘。所以凡是加上炙以后,它适合慢性的咳嗽。同时又正气、津液不足的时候,加上它效果要比单用生药效果要好的多。施今墨先生治咳嗽类疾病的时候,这种出现的频率特别的高。

         药物的归经

      

      归,是指中药作用的去向。经,则是指我们人体的脏腑经络

      归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例如,龙胆草能归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

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


      归经理论的形成

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

药物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

伴随中医理论体系完善而发展

药物自身形、色、气味、禀赋


       药物归经这一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由于经络能够沟通人体的内外表里,所以一旦人体发生病变,体表的病症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的脏腑,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反映到体表。

        各个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产生的症状是各不相同的,如肺有病变时,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肝有病变时,常出现胁痛、抽搐等症;心有病变时,常出现心悸、神志昏迷等……。在临床上,用贝母、杏仁能止咳,说明它们能归入肺经;用青皮、香附能治胁痛,说明它们能归入肝经;用麝香、菖蒲能苏醒神志,说明它们能归人心经……。由此可见,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期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归经理论的应用

辨证审因,诊断出病变脏腑经络,选择相应归经药物治疗

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

依据脏腑经络学说,注意脏腑病变相互影响,选择用药

结合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选择用药


      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等不同,用药也必须有温(治寒症)、清(治热症)、补(治虚症)、泻(治实症)等区分。但是发病脏腑经络又是不一致的,如热性病症,又有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在用药治疗时,虽然都需要根据“疗热以寒药”的原则选用性质寒凉的药物,然而还应该考虑脏腑经络的差异,鱼腥草可清肺热、竹叶可清胃热、莲子心可清心火、夏枯草可清肝火,就是由于它们归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同样原因,对寒症也要进一步分肺寒,脾寒……,虚症要分脾虚、肾虚……,实症要分燥屎里结(大肠实)、痰饮停聚(肺实)……。在治疗上,温肺的药物,未必能暖脾;清心的药物,末必能清肺;补肝的药物,未必能补肾、泻大肠的药,未必能泻肺……,所有这些情况,都说明药物归经的重要意义。
       但是,在应用药物的时候,如果只掌握药物的归经,而忽略了四气、五味、补、泻等药性,同样也是不够全面的。因为某一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可能有的属寒、有的属热,也有可能有的属实、有的属虚,那就不能因为重视归经,而将能归该经的药物不加区分地应用。

       相反,同归一经的药物种类很多,有清、温、补、泻的不同,如肺病咳嗽,虽然黄芩、干姜、百合、葶苈子都能归肺经,在应用时却不一样,黄芩主要清肺热、干姜主要能温肺、百合主要补肺虚、葶苈子主要泻肺实……,在其它脏腑经络方面,同样也是如此。

       归经是中草药性能之一,性味也是中草药的另一方面的性能,其它还有升降浮沉、补泻等性能,应该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能,才能在临床治疗中更好地运用各种中草药。
        关于药物的归经,古代文献上又曾将它和“五味”联系起来,认为:
味酸——能入肝;味苦——能入心;味辛——能入肺;味甘——能入脾;味咸——能入肾。
这种归纳,虽然对一部分药物是符合的,但绝大部分与客观实际情况并不一,不能作为规律性来认识。
     

        【文献摘录】《珍珠襄》:”引经报使:

手少阴心:黄连、细辛。

手太阳小肠,高本、黄蘗(柏)。

足少阴肾:独活、知母、桂、细辛。

足太阳膀胱:羌活。

手太阴肺:桔梗、升麻、葱白、白芷。

手阳明大肠,白芷、升麻、石膏。

足太阴脾:升麻、苍朮、葛根、白芍。

足阳明胃:白芷、升麻、石膏、葛根。

手厥阴心包络:柴胡、牡丹皮。

足少阳胆:柴胡、青皮。

足厥阴肝: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手少阳三焦:连翘、柴胡。

上:地骨皮。

中:青皮。

下:附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