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墓的文物 提供了许多信息 让我们更多认知了他 孔子衣镜,是刘贺的正衣冠用具。而衣镜上的漆文,是孔子及诸弟子的言行生平事迹摘录。刘贺可以天天读到这些文字,相信孔子的许多言语,都被他当作了座右铭。 刘贺被废黜后十多年的岁月,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又会有些怎样的感悟?本来,是不必操这样的心,也真的无从得知这刘贺心中想的是什么。但也还是可以这样想:也许他并未曾有过登基的梦想,那皇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天地之遥,竟只在倏忽之间!运命的转折,是这样的干脆,干脆得让人回不过神来。 二十七天的风光,说来就来,说去就去了,不悦,不解,不甘!那又如何,人世如此,宫闱如此,皇上又怎样?可以让你高高在上风光无限,也可以让你低三下四灰头土脸,皇上也不过人家手中的一颗棋子,也要受人摆布,真的是不好受。 他的墓被人开盗后,被正规发掘了,我们竟是可以不仅是那样想象与揣度,墓中信息提供了许多证据,它们让我们能更多认知这位废帝了。 前此写有一文,由墓中出土衣镜上的漆文,言及刘贺对于孔子的态度,说他与孔子惺惺相惜,说他可能将孔子的话当座右铭。 好了,近日又由图片上看到写在屏风上的另一些文字,它是独立出现的,也当是出自孔子。这些文字分作三列,据图片只能读出以下这几个字: ……颜回为淳…… ……舍之则藏,唯我与…… ……门人日益亲…… 镜背面文字 这三列漆文应当是三段话,而且均出自孔子语,均与弟子颜回有关。 第一句话中明确出现颜回,但尚未查到出处,或者是孔子已失传的言论,应当是点赞颜回的话。 第二句“舍之则藏……”,当出自《论语》中《述而》句,原文是: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第三句“门人日益亲……”,当出自《孔子家语》,原文是: 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类似文字亦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意两个文本中文字的一个关键区别,《孔子家语》写的是“门人日益亲”,《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写的是“门人益亲”,仅这一个“日”字的差别,我们就可以判断漆文是出自《孔子家语》,虽然这书后来散佚了。 值得提到的是,这样并列的漆文孔子三语,不至于分别有不同的来源,是《家语》还是《论语》?前者已佚,传至当今的后者也未必是原来的全本,倾向于都是《家语》中的文字,等待识者考论。 以下是发掘者后来整理的衣镜上与颜回相关的漆文: 孔子弟子曰颜☐(回),字子渊,少孔子卅岁。 颜回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也,请事此语也。” 颜回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也,无由也已。” 孔子曰:“颜回为淳仁☐直。” 子谓颜回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孔子曰:“自我得回也,门人日益亲。” 镜背面颜回像 颜渊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战胜自己的私欲,让自己的行为回到礼的规范上,就是仁。如果大家都这样做,天下就会回复到礼了。仁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不能总是要求别人去做。 具体又该怎样做呢?孔子的回答是:“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颜回自然是非常佩服老师的,说夫子高大坚韧,博文约礼,跟着他走,没错。 由这些文字看来,不仅颜回爱孔子,孔子也非常喜欢颜回这个弟子,也难怪,“复圣”这样的荣誉,非颜回莫属。 当然最引人注意的,还是这列“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漆文,这是孔子的格言,看来刘贺是将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了。 孔子对颜渊这么说,人家用咱,咱就好好干;不用呢,咱就隐着。只有我和你,可以做到这一点。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来有了成语“用行舍藏”或“用舍行藏”,这是儒者提倡的出仕、退隐和入世、出世的人生哲学。在《论语》中还可以读到孔子更多类似的话,如“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泰伯》);“邦有道则任,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世道不光明,咱就卷起铺盖走人,不跟你玩了还不成?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在表扬颜回的同时,也肯定了自我。他喜欢颜回,这弟子是一个最实在的人,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论语》中可以读到孔子欣赏的七位隐士。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孔子说:“贤者遇到乱世会避开,其次遇到是非之地会避开,再次看到别人的脸色不好会避开,更次是听到不好的言辞会避开。”孔子说他知道的能够做到这样的有七个人,这七人指《论语》中出现的长沮、桀溺等七位隐士。隐者,藏也。 对于刘贺这个废帝来说,在屏风上独立书写上孔子格言,最主要的用意,也许还是为着用圣人的说教慰藉自己。人家不让咱当皇上了,“舍之则藏”,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不讲理的世道,隐吧。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行舍藏”,一定是你最好的自我抚慰。读罢圣人书,领受圣人教诲,海昏侯刘贺的心里,是不会觉得要平静一些了呢? 用行舍藏,孔子的人生哲学,对于这世上自我感觉非常强大又怀才不遇的一些人,它是必不可少的慰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