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秦纪二》(十)

 liuhuirong 2019-02-20
              (十)
  初,大梁人张耳、陈馀相与为刎颈交。秦灭魏,闻二人魏之名士,重赏购求之(重金悬赏访求)。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到)陈,为里监门(里门看守)以自食(养活自己)。里吏(管理官员)尝以过(因为小错)笞陈馀,陈馀欲起(想抗争),张耳蹑(用脚踩)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数(数落)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见受)小辱而欲死一吏(和一个小官拼命)乎!”陈馀谢(道歉)之。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到)门上谒(拜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那这件事)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兼并别人的国家),暴虐(残暴虐待)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冒着万死的危险),为天下除残也。今始(刚)至陈而王(去声,称王)之,示天下私(表明了自己的私心)。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自己树立同道),为秦益(增加)敌。敌多则力分,与(联系)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野外不必交兵),县无守城(秦城无守),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松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半民:《史记·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猴子虽然洗了澡、戴上帽子,但只是有个人的大概模样,终究不是真正意义的“人”。这话是说项羽没有远大理想,“革命尚未成功”,就想着“富贵还乡”、马放南山了。其实这个猴子用在陈涉身上也是挺合适,只在一个小小的陈县称王,就以为“革命”成功,看来他的“鸿鹄之志”也就是比燕雀大点,陈涉毕竟不是“鲲鹏”。

陈余之辱,没有韩信的胯下之辱来的大,而且陈余是在张耳的暗中劝说下才醒悟过来的,看来能忍也是成功的条件,忍的越大,越彻底,成就也就会越大。想人家汉刘邦,老爹都要被项羽给“烹”了,他还能心安理得的讨碗煮老爹的肉汤喝,这“忍”的功夫更大于韩信了,所以刘邦当了皇帝,韩信连个淮阴侯都没干到头。
  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苦于秦法的残暴),争杀长吏以应(响应)涉。谒者(报信的)使从东方来,以反者闻(把反叛的实情告诉二世)。二世怒,下之吏(交吏治罪)。后使者至,上问之,对曰:“群盗鼠窃狗偷,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也。”上悦。

半民: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上有所好,下必应之,二世喜欢好听的,汇报工作的也乐得捡好听的说。古今统治者,被蒙蔽者多矣。
  陈王以吴叔(吴广)为假(代理)王,监(督帅)诸将以西击荥阳。

半民:陈王在陈好好地享自己当王的清福,过着他悠哉悠哉的“鸿鹄”的小日子吧。
  张耳、陈馀复(又)说陈王,请奇兵北略赵地。于是陈王以故所善(前好友)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予(派出)卒三千人,徇(攻击)赵。

半民:刚刚做了王,就任人唯亲,主帅的大权交给了前好友武臣,张耳、陈余两个秦始皇都重金悬赏的名人才给了个“助手”---校尉的名头。可惜在权力面前,好友也经不住考验,武臣到了河北就自立为赵王,不顾“好朋友”、前上司的号令,为自己扩充地盘,进攻燕地,致使陈涉兵败。
  陈王又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半民:墙倒众人推,秦始皇以为的“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被陈涉振臂一呼。就成了“天下云集响应”,一时间呈燎原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